浩初上人見貽絕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浩初上人見貽絕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浩初上人見貽絕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三句描寫了對仙人山的嚮往,和自身望山興嘆的情況;結尾一句想像浩初上人遊覽山水的飄逸行姿,表達了作者讚賞、艷羨之情。全詩氣韻流走,意深詞足。

作品原文

浩初上人見貽絕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珠樹玲瓏隔翠微,病來方外事多違 。

仙山不屬分符客 ,一任凌空錫杖飛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浩初:僧人法名,據劉禹錫《海陽湖別浩初師並引》、柳宗元《龍安海禪師碑》,知浩初為長沙人,龍安海禪師的弟子。能詩,曾與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有詩文往還。上人:佛教稱有德者為上人,後用為對僧人的尊稱。仙人山:又稱仙弈山、天馬山、馬鞍山,地處今柳州市南部。傳說有仙人弈棋其上,又形似馬鞍,故名。柳宗元後曾遊覽,並在所作《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中描繪其景色。

2.方外:世俗之外。

3.分符客:柳宗元自謂。符,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徵調兵馬的憑證。分符,這裡指接受朝命為柳州刺史事。柳宗元《答劉連州邦字》:“連璧本難雙,分符刺小邦。”

4.凌空錫杖飛:本指佛教中人執錫杖而游於虛空境界,此化用其意,想像浩初上人云游山間、超凡脫俗的自在生活。錫杖,又稱智杖、德杖,佛門僧侶用具。

白話譯文

仙人山上綠樹蔥蘢,但我只能隔著青翠山色遙看,我身體多病,世俗之外事情也不順。

仙人山不屬於我這種當官的人,只能任你這樣的高僧乘著錫杖凌空飛翔。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元和十二年(817)。當時浩初上人曾贈詩柳宗元,有相約同遊仙人山之意,柳宗元故作此詩相酬。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讀這首酬答之作,突出的感覺是委婉而得體。詩既貼切地表達了作者的處境和心情,又非常切合友人的身份和特徵,從中可見出作者構思的工巧細密。

首句“珠樹玲瓏隔翠微”,既描寫仙人山的美麗景色,又點出詩人只能望山興嘆的心情。仙人山上雖有綠樹蔥蘢之美,但我只能隔著青翠的山色遙看。一個“隔”字,可以說定下了全詩的基調。而“隔”的原因就是“病來方外事多違”、“仙山不屬分符客”,再貶來柳,詩人不僅身體多病,佛事多違,而且受宦情羈絆,所以不能應邀同登。末句“凌空錫杖飛”五字,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浩初上人遊覽山水的飄逸行姿,內中寓有作者讚賞、艷羨之情,以此作結,足可振起全篇。

此詩一路寫來,氣韻流走,意深詞足。既表達了作者不能同游的遺憾心情,又體現出作者對超凡脫俗的僧人生活的羨慕。

名家點評

明·凌宏憲《唐詩廣選》:用事用意俱佳。

明·李攀龍《唐詩訓解》:末收句健。

明·唐汝詢《彙編唐詩十集》:唐云:語峻調雄,有盛唐聲。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李夢陽曰:意深詞足。周珽曰:方外之交,任其自由自在,局於方之內者,不無忻羨之思。

清·吳烶《唐詩直解》:病中正好作方外事。

清·徐增《而庵說唐詩》:此詩最得體。

清·劉宏煦《唐詩真趣編》:奇幻之極,卻是一團真摯。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唐貞元九年(793)進士,十二年(796)又中博學宏詞科,累官至監察御史里行。唐順宗即位,柳宗元輔佐王叔文推行政革,遭到宦官和權貴們的反對。數月後。宮廷政變,唐憲宗即位,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與劉禹錫等八人同時被貶,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始得還朝。不久,又出為柳州刺史,後死於柳州。他是與韓愈同時的古文運動倡導者,傑出的散文家和詩人,著有《柳河東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