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軍攻克金陵陣亡將士墓

浙軍攻克金陵陣亡將士墓

浙軍攻克金陵陣亡將士墓,於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該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介紹

浙軍攻克金陵陣亡將士墓浙軍攻克金陵陣亡將士墓
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地革命黨人紛紛回響,兩月之內便光復陝、贛、桂、皖等15個省市和江南大部分城鎮。但是張勛等死守金陵(南京),負隅頑抗,新軍敗退鎮江,四處求援。光復會決定調遣蘇、滬、浙三軍會同新軍第九鎮組成聯軍,會攻南京。當時浙軍抽派步兵、炮兵、騎兵、工兵和輜重部隊三千餘人,擔任中路進攻的主力,11月24日晚,配合淞軍襲取烏龍山、幕府山二炮台。25日,浙軍先鋒敢死隊分別占領紫金山東部及馬群、孝陵衛,直逼朝陽門。城內清兵憑藉城外製高點頑抗。鎮、浙、滬等軍迂迴紫金山麓,仰擊天堡城。金陵城內的清兵紛紛潰逃。歷時一周的攻城之戰勝利結束,為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創造條件。為攻克金陵,浙軍68位將士英勇犧牲。民國元年(1912年),浙江人民運回烈士遺骨,在孤山東麓興建“浙軍攻克金陵陣亡諸將士之墓”,安葬在這次戰役中犧牲的41位烈士,並附葬在光復杭州、武漢戰役中犧牲的4烈士,總計45人。墓分7穴,體呈扇形,環列如星,俗稱“七星墳”。1964年遷至雞籠山,草葬一穴,僅起墳堆。1981年10月,遷建風篁嶺下的南天竺原崇聖演福寺舊址上。坐東朝西,與陶成章墓恰好相對。新修的烈士墓合葬一穴,依原狀呈扇形,高2米,長約7米,墓體背面花崗石上。鐫刻著當時陣亡以及受傷和積勞而病故的烈士英名。墓穴前立有墓碑,座高60厘米,碑高3.6米,正面鐫刻“浙軍攻克金陵陣亡諸將士之墓”,上款為“中華民國元年”,下款為“浙江都督朱瑞題”。朱瑞是當時援寧浙軍支隊長。

題字人介紹

朱瑞(1883-1916),字介人,浙江海鹽人。清末民初將領,光復會成員,民國初期浙軍的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南洋陸師學堂畢業後任浙江督練公所參謀處差遣,步隊第二標執事官,協同標統蔣尊簋創設浙江弁目學堂。曾參加光復南京戰役。民國成立後,任陸軍第五軍軍長,浙江都督兼省民政長。後投靠袁世凱,1916年在政變中出逃上海,不久病死於天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