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由青年編舞家、北京舞蹈學院青年教師史晶歆創建的歆舞界-藝術實驗室將於7月展開夏季展演活動,帶來最新力作當代舞蹈劇場作品《活著就好》,該作品是2011新加坡藝穗節的委約作品,是歆舞界“城市”系列創作的第二個作品,這次以“上海”為創作的主題,表達了城市發展與個人生命之間的對話;同時這個作品又講述了一個奶奶和孫女之間的故事,體現了隔代人之間的觀念衝突與情感變化。目前已分別受邀參加北京國際演藝平台、北京現代舞雙周、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等藝術節的展演。
編舞-導演
史晶歆:生於蘭州,長在上海,學於北京,漂流經巴黎、柏林、比利時、尼泊爾、日本、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倫敦、紐約、高棉、丹麥、荷蘭------畢業於上海市舞蹈學校,隨後考入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完成本科與碩士研究生的學習,然後留校任教至今。2008年成為了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最年輕的導演;2009年創建了歆舞界-藝術實驗室(XIN-ART-LAB),揭開了當代舞蹈與多媒介融合嘗試的序幕,開始她在世界各國之間的創作與交流;其先後師從編舞家陳維亞和鄧一江、法國編舞大師蘇珊-伯居;並於2010年作為國家留學基金委“藝術類人才特別培養項目”首批獲得資助的藝術家,獲得美國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的邀請,前往美國紐約進行交流與創作,師從美國先鋒戲劇大師、紐約大學終身教授理查-謝克納。2011年獲得北京舞蹈學院的資助受邀參加美國舞蹈節-國際編舞項目的創作與交流。創作作品曾榮獲紐約舞蹈影像藝術節“最佳舞蹈影像”大獎、全國獨、雙、三舞蹈大賽、“荷花杯”舞蹈比賽等各類比賽中分別榮獲創作一、二、三等獎。與人合著出版藝術散文《身體筆記》,分別在中國藝術報-舞蹈專刊上發表特約專欄《紐約訪學記》,與廣東舞蹈家協會的《舞蹈研究》合作專欄《歆舞界-欲說舞言》。創作《NOTHING IS REAL》、《BOW》、《身體博物館之人類動物園》、《活著就好》、《霞諧帛瓦:覺、白、梵三部曲》、《面具的世界》、《圓明園》、《空城》、《記憶-時間-碎片》、《夜願》、《日子》、《水墨游》等一系列先鋒作品。
主創人員
編舞:史晶歆
音樂監製:李鐵橋
音樂選自:阿沃・帕特
燈光/舞台:徐�
影像:閆非 朱福聰
舞者:袁文彬 史晶歆 王佳馨
作品評論
1、史晶歆通過奶奶的生活動作如穿衣、吃飯、修燈、掃地和洗腳等,以簡約的肢體語言詮釋奶奶的生活感受――《新加坡-聯合早報》
2、There were some moment that shone ,the piece started in a promising manner,with SHI making chalk drawings of her grandmother’s old home,which was later torn down to make way for skyscraper and housing estates. A video interview with SHI’s grandmother going about daily activities also added a touching note to the abstract choreography.――《THE STRAITS TIMES》
演出短評
音樂是靈動且富有觸感的,靈動的音符間是略帶惶恐的歷史敘述,大螢幕上播報的歷史和史晶歆老師的個人故事交疊,都是帶有歷史感的厚重的東西。螢幕與舞台的呼應是自然而然的,虛與實就這么在一個時空里刺激觀眾的感官,四維空間被充分利用,並不繁複的動作舞台卻是滿滿的。《活著就好》,無論是歷史還是現今,活著就是不斷與命運與環境與感情的抗爭,活著就好,就能在不斷的失衡中找到復衡。史晶歆,一個拒絕安逸的現代舞者,一個接地氣的藝術家。
專家點評
劉建(北京舞蹈學院教授)
我覺得史晶歆的這個作品嚴格來講舞蹈劇場,不能叫現代舞,從皮娜-鮑席開始,所以在現在的藝術形式中,舞蹈劇場這樣一個概念其實對我們今天歌華這個劇場比較好,也就是說呢,它充分利用這個空間,劇場的一維二維三維空間她都用了,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從左到右都有。而且還利用舞蹈的第四維空間動起來,而且這樣呢,劇場空間全部利用,這是一個方式。第二個,現在作曲上要求多模態的表達,也就是呢,音樂舞蹈映像繪畫道具服裝等等的全部體現在劇場上,也是一個多模態的表達,這樣呢她也能做到了這一點,這個我第一個覺得可以稍加肯定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她現在做的在現代表演藝術和舞台藝術表演中呢,缺乏一個觀點,現在做事很多要用詩人敘事的方式,用詩人敘事的方式表現宏大主題,或者是一個宏大的敘事,她這點也做到了。也就是說她用上海和奶奶很私人的關係表現了整個大的歷史場景,很多時候看到作品是宏大的東西,歷史的,而實際上呢歷史的都有最細微的私人感情構成的,所以這一點,是我對她的第二點的稍加肯定。
第三點呢,就是在單位時間內,40分鐘的現代舞,是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在國外40分鐘是基本的單位,因為沒有這個40分鐘的基本單位作為保障,沒法帶來一種很深的思考。或者是視覺或是觀念的衝擊,太短沒法完成,所以她說四十分鐘呢,我覺得時間是合適的。也就是說在單位時間內,她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信息量,這個信息量是現在所謂8090後都不知道的,因為我們生活在後現代的生活中,生活歷史的往來往返都不清楚,所以在四十分鐘內,現在切一半到20分鐘,她給我們帶來的信息量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三點稍加肯定的。
歆舞界
歆舞界-藝術實驗室(XIN-ART-LAB)
歆舞界-藝術實驗室(XIN-ART-LAB)創建於2009年初,建立對表演概念的思考,提出以肢體語言為主要的創作元素,同時進行對其他表現媒介的融合,結合聲音、影像、戲劇表演、環境空間等元素進行對當代表演藝術的探尋,力求在傳統與當代的語境中探尋以肢體為主的表演藝術的多元性。
“歆舞界”作為獨立創作團隊,創建者史晶歆,生於蘭州,長在上海,學於北京,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擔任團隊的藝術總監;團員來自畢業於各個藝術院校的年輕創作者,及獨立藝術家,共同擁有對當代藝術執著的追求,秉持嚴謹的創作態度,在一次次的表達中挖掘個體生命對自我體驗的反思。
“歆舞界”的藝術家們一同創作了《NOTHING IS REAL》、《BOW》、《身體博物館之人類動物園》、《活著就好》、《霞諧帛瓦:覺、白、梵三部曲》、《面具的世界》、《圓明園》、《空城》、《記憶-時間-碎片》等一系列先鋒作品,在北京、深圳、廣州、香港、紐約、日本、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城市進行展演與交流,已參與2011年美國舞蹈節-國際編舞項目ADF-ICR;第二屆北京現代舞周;第四屆印尼新媒體藝術中心HONF “MICRO-CELLS”藝術交流;第五屆亞歐基金會Asef“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繼續發展――“Bowing”舞蹈電影項目;第五屆中國宋莊文化藝術節-《回憶未來-未完成》實驗媒體藝術展;第六屆廣東現代舞周-另類平台;第七屆大道藝術節;新加坡藝穗會藝術節;泰國曼谷PATRAVADI THEATRE 2011 FRINGE FESTIVAL藝穗節;美國戴維斯基金會-“和平計畫-走進西藏”項目;日本PLATFORM研究中心-日本神樂與當代舞研究項目;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列;798-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舞蹈影像放映專輯;中國影像藝術2010年展-“場・ 域・ 情感”新影像媒體展;草場地交叉2010藝術節影像單元-“現場・ 進行時”影像對話展;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大講堂”;北京大學2010“新文化”演出季・肢體意象;中國人民大學優米網“創新中國”頻道;北京理工大學“第二屆北京高校傾向文化節”;紐約大學-Tisch 藝術學院Performance studies <PS1 Lectures Forum> ;紐約布魯克林學院- Brooklyn College"Theatre in Asia";紐約華美人文學會“人文講座”系列、紐約皇后學院“Asia Performing Arts”、聯合國-中國書會、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中國藝術研究院“開放式講座”系列等;並獨立製作出品當代舞專場《圓明園》、《覺》,分別於北京舞蹈學院實驗劇場、北京蓬蒿劇場、香港藝穗會劇場、深圳一渡堂藝術空間演出。 並於2009年末相繼展開歆舞界-“點-線-面”(IN -BETWEEN)高校藝術活動系列、歆舞界-“創作留聲機”藝術沙龍、歆舞界-“公開彩排”(OPEN rehearsal)系列、歆舞界“移動的能量”(MOVING THE CHI)公開課、歆舞界“東―西”(EAST―WEST)藝術對話系列等藝術活動。
海報劇照
《活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