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洪超,1909年生,湖北黃梅人。1927年進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同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轉入朱德、陳毅所率領的部隊,任朱德的警衛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南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年轉入紅5軍工作,任紅5軍第1縱隊中隊長、大隊長,紅8軍軍部參謀,紅5軍第1師師長,紅3軍團第6師、第4師長。參加了湘鄂贛邊區的游擊戰爭、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6月負傷致殘。1934年8月榮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同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在江西省信豐百石打響,時任紅4師師長洪超在第一線指揮,不幸被敵人流彈擊中,壯烈犧牲,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
烈士戰鬥事跡
1933年3月在草台崗戰鬥中,洪超身負重傷失去了左臂。1934年1月在攻占沙縣縣城戰鬥中,他擔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內,榮獲中革軍委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一枚。
洪超是紅軍長征中最先隕落的一顆將星。與洪超搭檔的師政委黃克誠,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繼任他職務的張宗遜,則被授予上將。這些新中國的將領後來都感慨,自己是戰爭的倖存者,而洪超這樣的犧牲者,在紅軍早期的將領中是大多數。
長征期間犧牲的紅軍官兵中,有名有姓的營以上幹部約為430人,其中師職幹部約有80多人。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條件困難,許多高級將領都沒有留下翔實資料,如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洪超,就連一幅照片或一幅畫像也沒有留下來。
1934年10月20日,根據中革軍委命令和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指示,時任紅軍第四師師長的洪超率部作為先頭部隊通過贛縣塘坑口,向信豐新田百石村挺進,準備突破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當時雖然還沒有“長征”一詞,但這個師卻成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鋒。
防守這一帶防線的,是粵軍總司令陳濟棠指揮的廣東軍,沿線修築了數量眾多的碉堡,號稱是“銅牆鐵壁、堅不可摧”。不過,陳濟棠自己也不相信這套鬼話,他以保存自身實力為第一原則,根本就沒有打算認真守這條防線。
“南天王”陳濟堂與蔣介石有矛盾,在與紅軍的經年作戰中也沒少吃虧。早在1934年秋天,他就派代表到中央蘇區與紅軍談判。紅軍長征前夕,周恩來特派何長工和潘漢年去同陳濟棠秘密談判,雙方達成了包括紅軍向陳的防區借道在內的“五項協定”。根據這一協定,紅軍西進時應該可以平安通過粵軍防線。
陳濟棠同紅軍達成秘密協定,需要瞞著蔣介石。他害怕手下泄露此事,允許借道並未向下明確傳達,只是向少將以上的軍官含糊地下令:“敵不向我襲擊不準出擊,敵不向我射擊不準開槍!”紅軍為嚴格保守突圍秘密,也沒有向下級傳達秘密協定內容,未將準備通過的道路通知粵軍(擔心粵軍有異途中埋伏),便採取了強行假道的方式。這樣,1934年10月21日紅軍前衛部隊到達百石的時候,粵軍依然沒有撤退,紅軍只有以武力通過。
與粵軍數度交手的紅軍,對戰勝眼前的守敵還是充滿信心。按照部署,洪超親自率紅十團進軍百石,黃克誠政委率紅十一團、十二團等在側翼打掩護,阻止敵人可能的增援。
21日上午10時,紅十團在團長沈述清、政委楊勇的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百石附近的制高點,架起機槍,向守敵發起猛烈的攻擊。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越過鐵絲網,翻過深深的壕溝,向高處的碉堡衝去。此時,駐在金雞圩的敵人一個營企圖增援百石,鄧國清團長、張愛萍政委指揮的紅十一團,謝嵩團長、蘇振華政委指揮的紅十二團一同出擊,將敵擊潰。
百石守敵只有200多人,根本抵抗不住紅軍的猛攻,不久就棄守碉堡,收縮在村里一座建築堅固的“萬人祠”里,被紅十團包圍。紅軍要其投降,裡面的粵軍卻不停地向外打槍,把喊話的紅軍戰士打死。
此時,洪超帶著一個警衛排準備趕往紅十一團與黃克誠政委會合,恰好路過這裡。他馬上到前沿觀察,命令調集迫擊炮消滅圍牆內的敵人。話音剛落,便被圍牆內的敵人射中頭部,當場犧牲。
洪超犧牲後,部隊將迫擊炮調來,一發發炮彈將一米多厚的麻石圍牆炸開了幾個大缺口,戰士們沖了進去,殲滅了頑敵。不過,紅三軍團最年輕的師長、年僅25歲的洪超畢竟犧牲了。
有的戰史,將此役稱為“中央紅軍取得長征第一仗勝利”。不過統計突破第一道封鎖線的戰鬥,給紅軍造成包含民夫在內的戰鬥減員3700人,付出的代價也不算輕。紅軍此次突圍成功,粵軍先頭部隊遭受打擊後便馬上收縮是重要原因之一。陳濟棠表面上算是勉強履行了假道協定,其實主要是怕自己的實力受損,洪超等人的奮勇作戰和犧牲仍然是突破封鎖的首要因素。
洪超作戰英勇果敢、指揮出色是大家公認的,對他的性格上卻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價。紅軍的士兵和下級軍官多認為他待人和藹,團一級幹部卻認為他脾氣暴躁,工作方法有些簡單。解放後被授予上將軍銜、長征前夕擔任紅十一團政委的王平,對此有深刻的印象。
長征出發前,洪超師長打電話讓王平派人去領槍,他的話不多,王平沒聽明白,順口就問了一句:“團里每個戰士都扛兩條槍了,現有的槍都背不完,還領槍乾什麼?”接著,王平又說了具體困難,電話那邊的洪超馬上火冒三丈地罵道:“老子要槍斃了你!”後來還是在洪超旁邊的黃克誠政委把電話接了過去,問清了十一團的情況才算了事。雖然有這種缺點,洪超的勇猛卻是大家稱道的。
“洪超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的革命精神,值得我輩學習!”彭德懷在得知洪超犧牲後,十分難過地說了這句話。40年之後,身處逆境的彭德懷在臨終前還記得這位老部下,要身邊的人不要忘記洪超。
洪超的墓碑建在江西信豐縣百石村的一座小山坡上,這也是長征路上的第一座紅軍墓碑。離此不到30公里處,是紅軍的第一座無名烈士碑,是為紀念200多名無名紅軍指戰員。他們在長征途中留下來養傷,在洪超犧牲四個月之後的一個雨夜被敵人殺害。洪超的親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知道洪超的埋骨所在。
人物紀念
洪超1927年離開家鄉參加革命,至全國解放初一直杳無音信。1954春,他的一位同鄉和戰友回鄉帶回噩耗,卻不知道他犧牲的確切地點,更不知洪超埋骨何處。家人也曾尋找過烈士遺骸,卻毫無結果。
洪超犧牲後,由於戰事匆忙,他的遺體被當地一位陳姓老鄉草草收斂,安葬在村前的山腰上。紅軍將洪超生前的一件長大衣留給他作紀念,這件大衣也許是洪超留下的唯一的遺物。每逢清明節,當地村民都要集體為他掃墓,以淳樸的民間方式祭奠英靈。後來政府尋找烈士遺骨,根據這些線索確認了洪超的埋葬地。
2005年3月下旬,當年洪超的部下張愛萍上將的女兒張小艾,建議修建洪超烈士墓,得到當地政府的回響。紀念碑於2006年清明節完工,原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題寫了碑名──“洪超烈士之墓”。
2006年6月初,洪超犧牲近72年之後,通過中央電視台《我的長征》,家人才知道洪超犧牲的地點在江西信豐。一個月後,在百石村圍棟山腰洪超烈士墓前,洪家人長跪不起,令圍觀者唏噓不已。
洪超因中流彈犧牲,看來是偶然事件。然而紅軍中這樣犧牲的將領非常多,主要原因都是在前沿親自觀察和指揮。當年紅軍指揮員習慣於親臨第一線,雖然付出許多犧牲,卻激勵起指戰員們的士氣。
洪超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犧牲的第一個師級幹部,而且是最年輕的主力師師長。長征中付出鮮血和生命的,自始至終都不只是普通戰士,將士們的鮮血是灑在一起的。
1965年3月8日,曾任紅三軍團政委的滕代遠從北京致信黃梅縣人民委員會,信中說:
洪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他為工農兵蘇維埃政權光榮的事業,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建設、壯大和發展,為黨的偉大的事業而犧牲,盡了他畢生的精力。他具有革命的無產階級立場,在對敵鬥爭中,無論在大、小戰場上,都是勇敢的。他具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大公無私,光明磊落,一切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他對黨無限忠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為黨工作,直到他英勇犧牲尚存有一口氣的時候,還念念不忘黨的事業。他在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偉大事業中和紅軍建設中,作出了不少重要的貢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