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集聚區簡介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洛陽高新區)坐落於九朝古都洛陽城西南,成立於1992年11月,是河南省經國務院批准的兩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規劃控制面積5.6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 洛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北靠周山萬畝森林公園,南望洛浦10公里濱河公園,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區內綠化面積達到31.1萬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6.3%,綠化覆蓋率達到41.2%。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先後完成了一、二、三期共5.6平方公里的開發面積,實現了“六通一平”和部分基礎設施配套, 實施了綠化、亮化、美化等空間環境形象塑造工程。洛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區交通便利,境內有西南環高速公路連線鄭少洛、連霍、二廣、洛界等高速公路網,形成了與鐵路口岸、洛陽機場、新鄭國際機場相連的快速物流通道。
2004年初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功能設施齊全、高科技特點突出、現代氣息濃郁的新城區已具雛形。2000年經科技部批准,高新區設立了吉利科技園。經過洛陽市調整,目前洛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總控制面積管轄面積達到110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已開發1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8.7平方公里。目前已經是洛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也是洛陽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平台,已經成為時期洛陽經濟發展的重要名片。

主導產業

以矽電子材料、新材料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鈦、鉬、鎢類新材料及鋰電池等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適度發展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製藥。

基礎設施

將環境保護納入總體發展規劃,制定並實施了集中供熱、園林綠化、污水處理、環境衛生等專業規劃,相繼建成了高新熱力公司、管道燃氣項目、生活垃圾填埋場、雨污管網分流等基礎設施。堅持項目聯席會議制度,對引進和投資項目實行嚴格的環保審查,對達不到環評要求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堅持技術落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項目不要;危害生態環境的項目不要;能源資源消耗高的項目不要。

發展概況

成立於1992年10月的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在全市可謂產業集聚區的先行者。
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孟建國認為,經過近20年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發展日趨成熟,尤其是在產業發展方面已經歷了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聚階段,目前正面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企業調整的提升階段。
結合我市工業領域的優勢資源,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結合自身產業特色,自成立以來相繼引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強、輻射帶動作用好的重大項目:早期主要發展先進裝備製造、高端精密軸承等,近年來著力培育矽電子材料、鈦鎢鉬類新材料以及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集群,概括而言就是 “4+2”特色產業格局。
孟建國介紹,“十一五”前,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並沒有如今清晰,“十一五”時期通過逐步培育矽電子材料、鈦鎢鉬類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並對原有產業進行重新梳理,“4+2”特色產業日益清晰。緊緊圍繞特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開展產業鏈招商,策劃引進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對未來產業聚集和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高新技術大項目,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關聯項目。同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每年2000萬元的產業引導資金,重點向上述產業進行傾斜。
在矽電子材料產業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擁有中矽高科、尚德、鴻泰半導體、金諾機械、八佳整流器、尚達太陽能等多家在行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成為國家矽材料及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決策者清醒認識到,當前還存在創新要素集聚度不夠、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偏小且集聚程度不高、現代服務業比較薄弱等問題,正處於二次創業的十字路口。
“如何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在全市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我們思考後,初步構想通過經濟轉型、產業提升、企業調整,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真正將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為一座科技城。”孟建國說。
做全市的傳統產業創新基地、高新產業培育基地,這是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定位。
孟建國表示,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堅持國家級高新區的歷史使命不動搖,將更加注重提升創新能力,實現創新要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從過去單純注重工業實體經濟的發展,轉變為現代服務業發展並重。
在矽電子材料產業方面,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將在主體區內發展矽光伏產業總部經濟、研發中心和相關現代服務業,向下延伸除矽材料生產外的矽切片、電池片及組件生產、太陽能電池套用等產業鏈條,重點支持現有企業做大,如尚德公司計畫將現有太陽能電池片規模提升至800MW,1G規模的太陽能電池片組件項目正在積極洽談中。
圍繞新材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將規劃發展以鈦鎢鉬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建設投資28億元的洛鉬金屬材料及硬質合金項目、投資10億元的鎢金屬製品及鎢合金深加工項目;支持725所鈦裝備產業發展;總投資36億元的中航鋰電產業園投產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將成為全國領先的鋰電池產業基地。
孟建國透露,根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並結合自身實際,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又謀劃了四大新興產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生物製藥與器械、高端智慧型裝備、現代服務業,其中現代服務業又細分為總部經濟、研發中心、金融、文化、創意、物流等。

區位環境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所位於的洛陽市公路建設總投資近200億元,建設項目1.4萬公里。截至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175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8公里,幹線公路1813公里,農村公路15526公里,是改革開放之初的近5倍。公路等級質量全面提高,通行能力大大改善。穿過我市或以我市為起點(或終點)的國家重點公路、國道主幹線、國道、省道達20多條,縣道、鄉道、村道如同網織,遍布城鄉。2007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油(砼)路。乾支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為洛陽經濟的騰飛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洛陽市交通運輸業始終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我們圍繞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行業管理,注重工作創新,探索改革路子,積極穩妥地推進交通運輸業發展,努力提高道路運輸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公路運輸生產力迅速增長,運輸能力顯著提高。2008年全市營運車輛達70610台,與1978年相比,增長12.5倍,其中:客車9261台(含計程車5704台),貨車61349台。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大大改善,運輸網路日趨完善。改革開放以來,客運站建設步伐大大加快。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客運站170個,其中市區站10個,縣級客運站13個,鄉鎮客運站147個。旅客運輸形成了輻射145個國內大中城市、207個縣(市),連通全市所有鄉鎮和絕大多數行政村的客運網路,共有班車客運線路726條,班線客車3223輛,座位79655個。2008年全市完成客運量1.2億人次、旅客周轉量59億人公里、貨物運輸量8303萬噸、貨物周轉量76億噸公里。水路運輸前景廣闊。全市共有5大港區、13座碼頭、32個渡口,8家航運企業,營運船舶1095艘、3800個客位,安全監管通航里程470餘公里。2008年完成水路客運量11萬人次、旅客周轉量466萬人公里、貨運量6.1萬噸、貨運周轉量183萬噸公里。
洛陽地處中原,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過無比的輝煌,洛陽交通便利,素有"十省通衢"之稱,是世界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洛陽的交通事業得到快速、全面發展。鐵路交通便利,隴海、焦枝兩大電氣化鐵路幹線在此交匯。民航交通快捷,洛陽機場已通航北京、上海、廈門、廣州、深圳等地。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連霍高速、二廣高速交匯洛陽,與西南環高速、鄭少洛高速、南(京)洛高速構成洛陽高速公路樞紐體系。207、310、311國道貫穿東西南北。十八條省道縱橫全市,連通周邊城市。縣鄉道路,農村道路實現全方位覆蓋。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為骨架,以縣鄉公路為連線,以農村道路為支脈的公路交通網路體系。洛陽的水路交通日益發展,管道運輸方興未艾。洛陽的公路、鐵路、民用航空、水路、管道立體化交通運輸格局已經形成。成為我國中原地區重要交通網路中心之一。在我國整個交通網路中處於東西交匯、南北溝通的中樞地區。它北接京、晉、冀,東望長三角,南連兩湖珠三角,是西部地區通往我國沿海最具活力的三個主要經濟區的必經之路,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為洛陽建設工業強市、科技強市、旅遊強市,為洛陽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