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洛陽橋》,別名《梵王宮》、《花雲射鵰》,或把女主角耶律姑娘姓氏漢化,呼之為《葉含嫣》。事見明無名氏《洛陽橋》寶卷及清李玉《洛陽橋》傳奇。
本劇為梆子腔花旦、武生重頭戲。辛亥前後男旦尤重蹺功表演。河南籍蒲劇名藝人王存才生前曾以此劇《掛畫》一折譽滿晉、陝、豫數省。民諺有云:"寧看存才《掛畫》,不坐民國天下。"足見觀眾對其演技評價之高。
女伶登台後,聞名遐邇的"豫劇皇后"陳素真復以其創造的"甩辮"、"穿衣"和手絹、扇子等表演絕活再一次把此劇《梳妝》一折推向高潮。於是新的民諺又有"看看狗妞甩大辨兒,強似肚子吃飽飯兒。"自此,"甩大辮"一詞幾乎取代了原來的幾個劇名。
到1982年,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國家一級演員曾廣蘭主演的豫劇《洛陽橋》戲曲藝術片,更把此劇推向了全國。也就是上述發生在20世紀的這三位著名表演藝術家的創新和努力吧,才最終奠定了該劇在豫劇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地位。
年近古稀的陳素真在天津錄製《梳妝》。整套表演已經很精彩了,老人因一個地方沒站穩,最後對樂隊說"不行",又重新錄製。前輩藝術家對藝術的態度令人肅然起敬。
當然,從豫西著名男旦張慶官說起,諸如徐艷琴、田岫玲、秦蘭花、辛玉蘭、楊素芳、張蘭花、楊鳳仙、王敬先、夏瑞珍、安金鳳、王曼影、謝愛芳以及陳素真的一批弟子如李素琴、鄭秋波、張巧雲、郭秀梅、牛淑賢、郭美金等,亦於不同年份分別以此劇在徐州、開封、太原、西安、陽泉、安陽、武漢、鄭州、西寧、蘭州、蚌埠、邯鄲等地叫響,對《洛陽橋》的傳播和增光添彩,可以說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關於本劇的演出本先後曾有五個,即一、王存才時期各種梆子戲均可演出的"亂彈"本;二、1936年樊粹庭先生的《葉含嫣》改編本;三、1956年河北省豫劇團的演出本;四、1980年陳素真(署名王若瑜)的《梵王宮》改編本;五、1981年籌拍戲曲電影片時的《洛陽橋》加工整理本。
要說曾廣蘭的"偷",確實還有一段佳話
1962年曾廣蘭在排演《洛陽橋》時,正趕上陳素真帶著天津豫劇團來到洛陽演出《洛陽橋》。由於某些原因,她前去拜師未果,於是她決心去"偷戲"了。她家住洛陽老城,每天要步行五六里路,趕往西工上海劇院看陳素真的戲,一連七天看了陳素真的《洛陽橋》,然後又跟到鄭州,在河南人民劇院看了三場。陳素真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一個腔彎,一個眼神,都像錄像機那樣,刻錄在自己腦海中。回來後,她著魔似的苦學苦練,加上她的聰慧與悟性,終於把戲"偷"到了手,甩大辮、轉身急穿衣等絕招都練得相當嫻熟。"文革"後,恢復傳統戲時,她的《洛陽橋》首演,曾創下連演百餘場的記錄。這齣戲演出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山東、安徽、湖北等地城鄉,於1982年被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成彩色戲曲藝術片。考慮到陳素真大師晚年由於嗓音變化耐不得不加強做工而削減唱念的實際情形,所以這次出版的本子實際是參照其早、中、晚期三個本子的基礎上加以綜合、調整的,特此附筆聲明。
至於本劇的主要唱段曲譜,就更加困難了。由於陳素真生前曾執意認定"死板曲譜會束縛演員的即興創作".所以他一直主張樂隊隨腔伴奏,而不贊成刻印曲譜,終致這份寶貴遺產未能流傳下來。幸好在建國初和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和陳克運、朱永昌等同志曾根據其實唱記錄過幾段,現在就只能依靠錄音加以勘誤了。在此一搜救過程中曾得到老友惠景林、華翰磊及陳素真的義女、弟子關靈鳳和鄭秋波、郭美金等的支持和幫助。
想起陳素真去世,轉眼已經二十年多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儘管她在生前曾三次遭遇坎坷,被迫輟演,從而中斷或至少是挫傷了她在藝術創造方面的積極性。但廣大老觀眾仍津津樂道她當年的歌喉舞姿。
田漢同志並曾以"幾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鐵窗前","人民要汝添光熱,珍重珠喉惜盛年"的詩作激勵其意志。曹禺同志也以"不要人夸顏色好,長留清氣滿乾坤"的題詞讚揚其品格。特別在她逝世後,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長張文彬同志送的花圈上還以"藝術大師"敬輓,這應是我們黨代表廣大人民對她的崇高評價。
基本信息
片名:洛陽橋
外文名:The Luoyang Bridge
主演:曾廣蘭、韓培玲、馬蘭、王雪景、姜玉予
上映:1982年
地區:中國大陸
顏色:彩色
類型:戲曲片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耶律含嫣 | 曾廣蘭 |
耶律夫人 | 韓培玲 |
花母 | 馬蘭 |
花雲 | 王雪景 |
採桑女 | 姜玉予 |
郭廣卿 | 卞水力 |
香蘭 | 姚麗 |
霜花 | 楊艷玲 |
院公 | 姜元有 |
職員表
製作公司: 西安電影製片廠
導演:劉斌
編劇:杜弘、李藝
攝影:劉昌煦
美術:艾農
錄音:陳於旦
作曲:朱和照
照明:趙寶光
副導演:孫元勛、李佩成
責任編輯:張濤
剪輯:許月蘭
副美工:戴元忠
副錄音:陳力
置景:陳寶萬
化裝:王泳霓、李健坤
髮式:王玉珍
服裝設計:張敏
道具:魏建東、胡長春
製片主任:柳塘
舞台導演:董廣欣板胡、嗩吶
演奏:趙萬里
司鼓:燕金柱
配唱:楊秀榮
劇情簡介
元朝末年。清明之日,世襲洛陽侯耶律壽應邀到尼庵,飲酒作樂。他的妹妹耶律含嫣因不堪深閨寂寞 ,攜帶丫環暗自出府,到郊外踏青遊春。在洛陽橋畔,恰遇獵人花雲一箭雙鵰。她見花雲英俊健壯、箭法高強,遂生愛慕之情。耶律壽回府途中,遇到民婦採桑女,見她窈窕貌美,頓生邪念。於是,他依仗權勢,勾結官府,把採桑女之夫杖死公堂,並逼她為妾。採桑女悲憤難忍,欲投河自盡,被花雲母子及郭廣卿所救。耶律壽的暴行,激怒了花雲母子及郭廣卿,他們決心聯合窮苦鄉里,向侯府報仇。耶律夫人和含嫣得知採桑女之事,嚴厲斥責了耶律壽。但刁惡成性的耶律壽仍一意孤行,並以蒙漢不同族、貧富懸殊為藉口,斷然拒絕含嫣與花雲結婚的要求。含嫣心中忿忿不平,不顧族規家法,再次暗自出府,重到洛陽橋尋找花雲,終於見到了日夜思念的心上人。當花雲得知她是侯府千金時,竟揚長而去。含嫣悲痛不已,既恨自己的出身,更恨兄長的胡作非為,加上她受到耶律壽的鎖禁,便悒鬱成疾。花母以賣野味為名進侯府探查,趁機與含嫣定計,讓花雲伺機混入府中相見,含嫣欣喜萬分,一心等待花雲的到來。耶律壽納妾之日,郭廣卿、花母等眾鄉鄰化裝成送親的人,混進府內。這時,耶律壽已爛醉如泥,新人被安置在含嫣房中。含嫣正因不見花雲到來而憂傷,見採桑女蒙頭默坐,不禁對她更加憐憫,決定將她放走。沒想到,蒙在蓋頭之下的竟是她朝思幕想的戀人花雲。當他倆互訴衷情時,耶律壽酒醒找來,被花雲和眾鄉親捉住,得到了應有的制裁。含嫣與花雲如願以償,結為終生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