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簡介
1989年春天,圍繞海南省決定在洋浦地區由外商成片承包、系統開發一事,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引起軒然大波,曾驚動中南海,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先後兩次作出重要批示。
洋浦風波:1988年8月,海南省政府對外宣布,將設洋浦開發區,出讓給於元平的香港熊谷組經營。其始作俑者是首任省委書記許士傑和首任省長梁湘。1989年3月23日,在首都北京召開的全國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上,張維等五位政協委員對海南引進外資成片開發洋浦的做法提出異議,認為有損我國主權。這番發言,引發“洋浦風波”,激起全國人民的公憤。
洋浦介紹
洋浦,位於海南島西北部的儋縣(今儋州市)境內,是個瀕臨北部灣的半島。這裡土地貧瘠乾旱,十種九不收,素有“三多三少”之說,即荒地多、石頭多、仙人掌多,水少、林少、村莊少。儘管洋浦不適宜農業開發,但發展工業和轉口貿易卻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裡海岸線曲折,港灣深闊,是難得的天然良港;洋浦港近連香港、台灣省和東南亞各國,遠接日本、朝鮮半島,處在亞太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國際海運航道的中心位置,可發展成為國際貨物的重要集散地;洋浦附近資源豐富,有儲量可觀的石油、天然氣,以及鹽、鈦礦、褐煤、油頁岩、石英砂、石灰石礦等,具備提供能源和發展建材工業的理想條件。早在1887年,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就提出了建設洋浦港的構想。1988年海南建省辦大特區,洋浦成為海南開發的試驗地。這一舉措,當時在國內屬首創。
然而,要雕琢洋浦這塊“璞玉”,又談何容易!僅洋浦開發區中的“七通一平”就需要100多億元的投資,而海南1988年財政收入才4.2億元,國家一年給予海南的低息貸款也只有2億元。怎么辦?出路就是吸引外資!於是產生了經濟特區中的洋浦開發模式,即“引進外資成片承包,系統開發,綜合補償”的利用外資進行開發的方式。1988年6月,海南省政府與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達成開發洋浦的初步協定,12月31日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讓外商承包,成片開發洋浦的請示報告。孰料,正當海南人民為洋浦的開發前景歡欣鼓舞的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風波以空前猛烈的強度驟然掀起。1989年3月,五名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七屆二次大會上聯合發言,提出海南省擬將洋浦港中心地區3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每畝2000元人民幣的低價租給日本企業熊谷組,期限長達70年,此舉欠妥。隨即,二百多位政協委員也就這個問題分別聯名遞交了提案,在國內外激起強烈反響,外商觀望,國內一些不明真相的學生甚至上街遊行,貼出了“聲討海南賣國”的標語口號。
面對這種指責和“聲討”,海南省主要領導人一面立即就洋浦開發問題發表講話,說明實情,澄清誤解;一面上書黨中央、國務院,指出一些人對洋浦開發的指責“完全是離開時間、地點、條件看對外開放政策”。
正在國內外輿論沸沸揚揚之際,4月28日,鄧小平審閱中共海南省委書記許士傑、省長梁湘3月31日寫給他和楊尚昆的《關於海南省設立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匯報》,作出批示:
“我最近了解情況後,認為海南省委的決策是正確的,機會難得,不宜拖延,但須向黨外不同意者說清楚。手續要迅速周全。”
這48個字的重要批示,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容。“決策是正確的”,這是對海南省委勇於走改革開放之路的鮮明支持。“機會難得,不宜拖延”,體現了強烈的時不我待的機遇意識。“須向黨外不同意者說清楚”,展示了這位偉人的寬廣胸懷。是年5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派出以經叔平任組長的調查組,到海南進行調查和考察,對洋浦開發作出了公正評價。“手續要迅速周全”,這是對加快海南發展的囑託。1992年3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資開發洋浦地區30平方公里土地建設洋浦經濟開發區。
如今,洋浦經濟開發區已投入資金50多億元,進行了高標準的基礎建設,土地已平整,區內道路及相關的地下管網已鋪設好,港口、電廠、郵電通訊等已投入使用。隨著紙漿廠、煉油廠、變性澱粉廠等一批大項目的進入,正在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改革開放初期幾場著名爭論"洋浦風波"列其中
洋浦開發區是參照國際慣例來設計和運作的,但是,在80年代後期,這種做法卻不能為國人所接受。這種模式遭到了有些人的公開指責,不少人將“土地大面積承包給外商”與殖民時代喪權辱國的“租界”聯繫起來,甚至將兩者劃上等號,以致釀成“洋浦風波”。
1989年3月,全國政協七屆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有的委員對“洋浦模式”表示了極大的不滿。
不久,“洋浦風波”迅速波及全國,並且在日本、美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引起強烈的反響。上海《解放日報》率先對此作詳盡報導,圍繞著出租外商土地70年、由其成片開發的“洋浦模式”是否“賣國行為”、是否吃虧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在海南幹部民眾困惑為難、國內外輿論沸沸揚揚、外商望而卻步之際,黨中央和鄧小平等領導同志明確支持洋浦開發。針對1989年3月發生的“洋浦風波”,鄧小平同志明確批示:“海南省委的決策是正確的,機會難得,不宜拖延。”在隨後的兩年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洋浦視察,並一再聲明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海南引進外資開發洋浦。江澤民同志在視察時明確指出:引進外資成片開發,純屬商業行為,不存在損害中國主權問題。這場風波最終在黨中央及鄧小平等同志的干預下得以平息。
最終打破這一僵局的還是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之後。1992年3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洋浦經濟開發區”。洋浦開發區以及備受爭議的“洋浦模式”才得以確立。
風雨沉浮十餘載洋浦迎來第二春
洋浦,這個曾因率先在全國將成片土地出讓給外商開發而引起激烈爭論的經濟開發區,在歷經15年的陽光與風雨、喧囂與沉寂之後,如今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迷人風姿更勝昔時:作為海南經濟特區建設“龍頭”的地位和作用已經確立和顯現,特別是國務院批准在此設立保稅港區後再度引起人們極大關注,成為新一輪開發開放的熱土。
海南人由衷地歡呼:洋浦的“第二個春天”來了!
打破十餘年沉寂
在我國版圖上,洋浦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北與廣西隔海相望,西與越南一衣帶水,毗鄰東協自由貿易區,是泱泱內陸大國走向藍色海洋的重要節點之一。
由於缺乏建設資金,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甫一成立,海南省委省政府就正式向中央請示:將洋浦30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權,一次性出讓給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成片開發。
由於當時一些人對這種開發模式不理解,因此引發了“愛國”與“賣國”的爭論即“洋浦風波”。
1992年3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洋浦經濟開發區,中國首例外商投資成片開發區就此誕生。
然而,好事多磨。由於當時海南省出現了一波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經濟熱浪,洋浦也捲入房地產炒作大潮之中,越炒越高的土地價格嚇跑了前來投資辦工業的客商。1993年,國家的巨觀調控政策徹底擊碎了海南房地產虛熱的泡沫。從此,洋浦開發進入長達十餘年的“冬眠”狀態。
“冬眠”是如此漫長,即便在全國經濟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20世紀九十年代,這裡仍然一片寂寥。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兒?
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局長丁尚清說,土地控制在外商熊谷組土地開發公司手裡,造成了開發商與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的矛盾。當時曾有人半開玩笑地說:“管理局管天,開發公司管地。”意思是洋浦開發區管理局負責招商引資,但土地價格卻由熊谷組土地開發公司決定。
“外商想通過賣地賺錢,把土地價格定得過高,想來辦企業的投資商進不來,而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卻使不上勁,只能幹著急。”丁尚清說。
1992年以來,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只做一些前期基礎投入,總計不到40億港幣。特別是1998年之後,他們對洋浦再沒有什麼投入,發展思路越來越窄,致使國家給予洋浦經濟開發區的諸多政策無法落實,十幾年過去,洋浦濤聲依舊。
直到2004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國務院的支持下,對洋浦的開發主體實施了兩次重組,於2007年實現了政府主導開發的重大轉變。
“以成片土地讓外商開發是不得已而為之。”曾參與兩次洋浦重組的關鍵人物——海南省洋浦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告訴記者,第一次重組減輕了17億元的負擔;第二次重組利用了中央財政的補助資金,將海南省政府首次重組投入的2.37億元資金全部返還,可以說海南省沒花一分錢就將洋浦拿到手中,是一次漂亮的資本運作。
海南省政府完全主導發展戰略,掌握髮展主動權,使洋浦的開發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08年4月3日,註冊資金30億元人民幣的海南省洋浦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掛牌,從此,洋浦保稅港區及開發區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建設,將全部由這個省屬國有企業運作,未來三到五年,這個公司將用100多億元加快洋浦基礎設施建設及招商。
經濟“龍頭”作用初顯
記者日前在洋浦經濟開發區看到,在這片滿目蔥蘢繁花似錦的土地上,一座座現代化的工業廠房矗立在綠樹叢中;居民區街道淨潔,兩旁樓宇林立,銀行、電信、法院等機構齊備,酒店、學校一應俱全。洋浦作為臨海工業城的雛形已初步顯現。
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的同志告訴記者,199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經濟開發區時,洋浦還是一個沒有任何城市作為依託的荒蕪之地,31平方公里的開發區範圍內,到處是石頭、荒草、仙人掌。
如今,經過“五通一平”,開發整治區內用地,修築道路、碼頭,建設電力和供水設施等,洋浦已變成最適宜發展大型工業的濱海新區。
洋浦經濟開發區三面環海,可興建碼頭80多個,現已修建24個,其中深水碼頭14個,特別是去年建成使用的30萬噸原油碼頭是我國華南地區最大的深水港碼頭,10萬噸成品油碼頭是全國最大的成品油專用碼頭。為我國從海上運輸石油、鐵礦石等工業原料提供了良好的停泊與補給條件。
按照重點建設石化加工、石油儲備、港口轉運和林漿紙一體化的發展規劃,洋浦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選商工作,並率先在海南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發展”戰略。在中央的支持下,金海紙漿廠和中石化煉油項目在洋浦落戶,並先後於2005年和2006年建成投產,拉開了洋浦建設石化工業基地、商業石油儲備基地和物流中心的序幕。
據洋浦管理局介紹,目前洋浦已建成的項目共有50多個,正在建設和即將建設的項目30多個。其中中石化的液化天然氣項目、1200萬噸的凝析油項目正在加緊籌建中。
正在加緊洽談的1000萬立方米石油商業儲備項目則是我國第一個中外合作的石油商業儲備項目,外方積極性很高。該項目總投資約130億元人民幣。其中基地投資約45億元,包括500萬立方米儲油庫、兩個10萬噸級出油碼頭等,進油碼頭租用中石化煉油廠的30萬噸級原油碼頭;購進原油的流動資金約85億元。這個項目將為向我國南方供應石油和向東南亞國家銷售成品油,形成商業石油儲備基地和區域性的物流中心發揮重要作用。
2007年,洋浦經濟開發區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創造出了占全省40%以上的工業產值,提供了全省一半的國稅,上繳地稅排名全省第三位。再過兩年,即到2010年時,洋浦將實現工業總產值、國內生產總值、稅收收入和港口吞吐量均比現在翻一番,分別達到1000億元、300億元、120億元和7000萬噸。
尤其令人興奮的是,4月5日,經國家批覆同意,海南省政府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總公司簽訂被稱為海南工業的“一號項目”——100萬噸乙烯項目的合作框架協定,項目落戶洋浦經濟開發區。據介紹,項目將在兩年後正式投資建設,預計2013年建成投產。這是迄今為止洋浦將要建設的最大的一個工業項目。該項目投產後,每年將為海南提供3000億元的工業產值,比現在海南全省工業年產值1000多億元還要多兩倍;並可以提供數百億元的財政收入。
“保稅港區”帶來新機遇
2007年9月24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洋浦保稅港區,為加快洋浦經濟開發區建設注入了新活力。這是海南改革開放進程中又一個里程碑。
丁尚清說,設立海南洋浦保稅港區將為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發展華南特別是環北部灣地區面向東南亞的國際航運和物流發揮重要作用。
洋浦再次站在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制高點上。據海口海關有關負責人介紹,洋浦保稅港區將疊加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特殊開放區域的所有相關的優惠政策和功能,是我國迄今保稅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為簡便、區位優勢最明顯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區內主要稅收優惠政策有:國外貨物進入港區保稅、國內貨物進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洋浦保稅港區還將參照國際慣例,實行更為開放的管理政策,尤其是石油、天然氣、化工原料儲運交易的管理政策。
根據國務院批准的洋浦保稅港區建設規劃,洋浦保稅港區位於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內,占地面積為9.2063平方公里,將分三期開發建設。目前,洋浦正加緊為一期建設進行居民搬遷工作,爭取10月份封關運作。
海南洋浦設立保稅港區有著不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
——洋浦半島350多平方公里,深水岸線約50公里,可建1萬噸至30萬噸級碼頭泊位80多個,具有環北部灣地區樞紐港的最佳條件,現已建成中國南部惟一的30萬噸級碼頭,近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建立洋浦保稅港區,有利於洋浦建設我國南方重要的石油商業儲備和戰略儲備基地。
——毗鄰東協貿易區,靠近國際主航線,洋浦是距南海油氣資源開發區域最近的深水良港和油氣化工基地。建立洋浦保稅港區,可為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提供國際採購、國際配送、保稅倉儲、保稅加工以及開採船舶的維修、補給等服務。
——洋浦地處東南亞至東北亞國際海運主航線的中心位置,建立洋浦保稅港區,可以利用洋浦獨特的區位優勢,搶占東南亞國際航運和國際物流新的制高點,推進國家環北部灣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
新的起點,新的航程。一度沉寂的洋浦正以“時不我待”的姿態,在科學發展的旗幟下,加快建設步伐。第一步是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大力發展能源、資源型加工工業,把洋浦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進口替代加工基地和區域性保稅物流中心。第二步是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打造若干產業集群,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開拓國際市場,最終把洋浦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和面向東南亞、連線環北部灣、背靠華南腹地的區域性航運中心與物流中心,以及東協自由貿易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