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是我國最權威的研究洋務運動的著作,於1992年5月由我社出版,在學界反響很好。此次作者進行了修訂,修正了原書中的部分內容,並增加了:修訂本前言、洋務運動發展論(代序),附錄中也增加了若干評述。作品目錄
修訂本前言前言
洋務運動發展論(代序)
一、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
二、洋務運動發展過程中內容和客觀作用的變化
三、對“體”的自我破壞和三論洋務派
--洋務運動即近代化運動
第一章 中國社會的資本主義歷史趨勢
一、為什麼從“資本主義歷史趨勢”談起
二、社會經濟由制約於封建主義到制約於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質的轉變
三、反映經濟發展規律的變革思潮
四、經濟規律與變革思潮的匯流--學習西學
第二章 適逢經濟和思潮變革之會的洋務運動的興起
一、“兩害取輕”的抉擇
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
三、堅船利炮的購求
四、推動洋務運動全面展開的“練軍”
第三章 “借師助剿”及其對洋務運動興起的作用
一、“借師助剿”的正義
.二、“借師助剿”的歷史溯源
三、上海勢力促使清廷對“借師助剿”的默許
四、形勢驟變和“借師助剿”公開化
第四章 近代軍用工業之一
--從安慶內軍械所到江南製造局
一、中國近代軍用工業的開端--安慶內軍械所
二、安慶內軍械所到江南製造局的過渡
--上海、蘇州洋炮局
三、“制器之器”的江南製造局創辦
四、江南製造局的建制結構與產品
--中國近代機器製造工業的先驅
五、江南製造局的資本主義性與民族性
第五章 近代軍用工業之二
--馬尾船政局
一、建造輪船工廠的歷史必然
二、在與內外阻力鬥爭中創業
三、建造輪船工廠及“衍於無窮”的追求
四、馬尾船政局的生產和發展狀況
五、突出人才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六、船政局發展中的矛盾
第六章 近代軍用工業之三
--金陵、天津及各省機器局
一、金陵、天津及各省機器局的創辦目的及其概況
二、金陵機器製造局
三、天津機器製造局
四、山東機器局
五、蘭州機器製造局
六、近代軍用工業的性質與作用
第七章 洋務文化教育的開端
一、舉辦洋務文化教育的指導思想
二、京師同文館開館和廣方言館的創辦
三、京師同文館招收正途官員學科學及其革新與守舊的論爭
四、各主要同文館發展簡況
五、求是堂藝局的創辦及其發展/1侶
第八章 洋務路線的改善及戰略性轉變
一、列強從加強經濟侵略到新的武裝入侵
二、由求強到求富的思想轉變
三、由“制內”到御外侮的戰略性轉變和對海軍海防建設的強調
四、洋務派集團的新構成
第九章 由求強到求富的過渡--輪船招商局
一、創辦輪船航運局的目的和“公局”成立
二、官督商辦名義下的商辦
三、名符其實的“官督商辦”
四、艱苦競爭與三訂“齊價契約”
第十章 電線電報業的創辦與發展
一、適應了時勢的需要
二、抵制列強的侵權和經營電報的思想
三、官商兩利但以“利商”為本的原則
四、中國電報局對列強侵權的抵制和鬥爭
五、電報的社會作用
第十一章 採煤工業的興辦和發展
一、資本帝國主義掠奪中國煤礦的企圖
二、針對列強侵權的決策
三、從磁州轉向開平的煤礦開採
四、基隆煤礦
五、從廣濟到荊門的煤礦開採及其失敗
第十二章 金屬礦的開採與冶煉
一、開採金屬礦的目的及其簡況
二、雲南銅礦與平泉銅礦、淄川鉛礦
三、漠河金礦
四、青豁鐵廠
五、漢陽鐵廠
六、礦業的成敗關鍵
第十三章 近代海軍的籌建
一、水師的歷史溯源
二、以御外侮為目的籌建海軍
--“防東洋尤甚於防西洋”
三、海軍建設與北洋艦隊
四、海軍建設中的諸矛盾
第十四章 海防與新式陸軍
一、海口陸上防務
二、練軍的發展
三、自強軍
四、新建陸軍
五、新式陸軍的歷史作用
第十五章 鐵路的籌建
一、對列強覬覦鐵路修建權的抵拒
二、自辦鐵路的認識和嘗試
三、19世紀80年代前、中期兩次論戰與唐胥、津沽鐵路建成
四、第三次大論戰及洋務派內部的爭論
第十六章 紡織工業
一、辦紡織工業的指導思想
二、蘭州織呢局
三、上海機器織布局
四、華盛紡織總廠
五、湖北紡織官局
第十七章 洋務教育的發展
一、由封建教育逐漸向資產階級教育轉變
二、派幼童赴美國留學
三、留歐學生的派遣
四、各類實業學堂的設立
五、具有實學性質的水陸師學堂和西醫院的設立
第十八章 洋務運動與各方面的關係
--兼論有關洋務運動一些理論問題
一、洋務運動與太平天國的關係
二、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
三、洋務運動與洋務派和某些洋務人物的關係
四、洋務運動與外交的關係兼論李鴻章辦洋務和外交的矛盾
五、洋務運動與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關係
六、洋務運動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關係
第十九章 洋務復興運動與尾聲
一、成功與失敗
二、洋務的繼續舉辦與發展
--洋務復興高潮
三、洋務派與維新派的交叉、交替與異同
四、對“中體西用”洋務理論的突破傾向
--論張之洞《勸學篇》和“江楚會奏變法三折”
附錄一:我和洋務運動史研究
附錄二:為洋務運動正名的第一人(包漢中)
附錄三:夏東元著《洋務運動史》(節錄)(呂實強)
後記
再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