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泰州市海軍國小,地處革命老區白馬,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隔路相望。2004年4月5日,經海軍政治部批准,學校被泰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泰州市海軍國小”。我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國小,占地面積9575㎡,建築面積3200㎡。學校現有17個班,學生771人,在職教師64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26人,80%的教師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2007年秋學期,李建光校長走馬上任。在他的帶領下,學校呈現出喜人的發展勢頭:教育資源得到整合,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興建幼稚園教學大樓,招聘年輕教師,提升了幼稚園的辦學水平;興辦學校食堂,讓500餘名學生中午能夠在校就餐……學校雖條件簡陋,但由於管理科學精細,社會聲譽與日俱增。
近年來,學校走內涵發展之路,圍繞“ 創生海誕文化,經營品牌學校”的辦學目標,秉承“海納百川,壁立千仞”的校訓,強化以“書香校園”為底色、以“海軍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以德育為先,以文化育人,以爭做海軍搖籃“新五小”(小講解員、小保潔員、小宣傳員、小記者、小文明標兵)活動為載體,著力培養具有遠大理想和優良品格的小“海娃”。
我們堅信,“海軍國小”這所人民海軍家鄉的學校,在黨和政府以及人民海軍的關懷下一定會不斷發展壯大,長風破浪、遠濟滄海。
校史
泰州市海軍國小創建於1937年,當時名為“王氏私立廣義國小” ,學校校址位於白馬廟(即當時的王家祠堂,現在白馬浴室附近)。據記載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名地下工作者為了給工作作掩護而創辦的,學校當時既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也是我黨的地下聯絡站,一直堅持到解放以後。1949年,學校正式更名為白馬國小,隸屬塘灣國小,校址沒有改變,白馬國小當時的校長是宮鵬飛。1950年,陳樹民由塘灣國小調到白馬國小擔任校長,僅僅兩年時間,陳樹民校長就讓白馬國小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三年以後,工作突出的陳樹民校長調至泰縣國小。學校由劉榮燦接任校長。
1956年,泰州師範遷至白馬,白馬國小也更名為泰州師範附屬國小,冉文忠擔任校長。在設為附小期間,學校向北遷移(現泰州牧院白馬校區東北角),用一個地主的四合院作為學校用房。1958年在向北搬遷500米,建立了一所規範的師範附小。可以說白馬國小是泰州師範最早的附屬國小。
1961年,白馬從塘灣區劃出,成立了白馬鄉,而由於泰州師範的遷出,學校正式被命名為“白馬中心國小”,由陳克金擔任校長。此時學校呈現出喜人的發展勢頭。
文革開始以後,由於局勢的動盪,學校也面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先是泰縣革委會主任要求學校讓出校址用來建立“白馬地導醫院”,學校因此又回到了王家祠堂。由於教室不夠,有些班級搬進了廟裡,有些班級用起私人住宅,可以說學校被分解得不成形狀。這樣的現狀一直持續了十年,這10年中,開始由白馬革委會主任徐順銀擔任校長,1971年-1975年校長為王錦業,從1975年開始,王鼎成擔任了學校校長,王鼎成上任以後,面對學校四分五裂的現象,十分擔憂,從1978年開始,開始向上級反映學校情況,一直把情況反映到國務院和鄧小平那兒,也為學校的發展爭取了機會。1981年,學校在現有的校址上(即白馬村張汪組)用8畝地建起了現在學校的舊模式,學校發展隨著國家大形式的好轉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好兆頭。1981年,白馬國小老校長陳克金重新回到學校擔任校長,隨後到1983年,白馬國小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王厚宏走馬上任,也就在這十幾年中,白馬中心國小不斷成長和壯大,曾被評為“泰縣體育先進學校”,1993年學校作為“揚州市貧困地區率先實現三配套工程示範學校”,接待了地級市各方面的參觀學習,在三泰地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999年,王校長退休,楊鳳彪校長繼任,白馬國小在新的世紀展現了新的活力。尤其是2004年,學校被命名為泰州市海軍國小,這更激勵著海小銳意進取,奮發向上。2007年李建光校長走馬上任,提出了“創生海誕文化,經營品牌學校”的辦學理念,確立了“涵養、致知、力行”的校風,逐步形成“恭、寬、信、敏、惠”的教風和“學無遺力,樂以忘憂”的學風,同時多方吸引資金,提高辦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