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泰山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泰山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是泰山醫學院臨床學院,澳大利亞查爾斯特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山東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培養基地,徐州醫學院麻醉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泰山醫學院口腔學院設在該院,綜合實力處於省內同級醫院先進行列。

基本信息

醫院現有業務用房23.8萬平方米,其中醫療保健中心大樓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是全省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現代化醫療建築。現有職工3000餘
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50人,博士碩士及同等學力人員600餘人。設有72個臨床、醫技科室,81個病區,附設4所分院,開放床位2600張。設有9個市級醫學研究機構,5個臨床實驗室,11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擁有256層螺鏇CT、64排64層螺鏇CT、3.0T磁共振、SPECT/CT等萬元以上大型醫療設備2300餘台(件)。2008年,門診量136萬餘人次,出院病人8.4萬餘人次。
普外肝膽外科被衛生部批准為肝臟移植指定單位,口腔頜面外科整形專
業被衛生部批准為國家A級專業,口腔修復正畸專業被衛生部確定為首
批衛生行業職業技術培訓基地。心臟內科、神經內科為山東省醫藥衛生特色專科,心臟外科、胸外科、血液內科、腫瘤內科、麻醉科、手術室為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消化內科、小兒科、骨外科、口腔科為市級重點學科,神經外科、婦產科、影像科、病理科為市級特色專科。
醫院堅持開放式辦院,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外醫學院校開展實質性合作。創新開展“介入、微創技術”、“組織、器官移植技術”、“急危重症救治技術”、“疑難病症診
療技術”等技術項目,開展了腔鏡下心臟手術、肩關節置換術、頸內動脈內膜切除術、顱外-顱內動脈搭橋術、神經功能外科手術、半相合異基因骨髓移植術等一大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的技術項目,許多外省病人千里迢迢來院就醫。承擔國家“十一五攻關課題”、“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3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項。
醫院秉承“強基礎,重服務,育名醫,創名院”的辦院理念,弘揚“修己以敬,誠信載物”的醫院精神,“奉獻、創新、責任、榮譽”的價
值觀。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49年9月,冀、魯、豫九專署政民醫院由朝城搬到聊城和哈利生二分院合併,正式成立平原省聊城專區人民醫院。院址在聊城古樓東北白衣堂街天主教堂內。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三機動醫院三分院部分同志併入本院。醫院亦稱聊城區公立醫院。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醫院劃歸山東,改名為山東省聊城專區人民醫院。
1954年,醫院改名為聊城專區第一人民醫院。
1957年,由省投資,在王口橋東征地100畝,開始建設新院。
1958年9月,醫院由聊城古樓東北白衣堂街遷至王口橋東新院址,改名為山東省聊城中心醫院。
1967年3月,聊城專區改為聊城地區,醫院亦改名為聊城地區人民醫院
1981年4月,門診大樓建成交付使用。
1985年9月,外科系統病房樓投入使用。
1990年5月,內科系統病房樓投入使用。
1993年12月,成為泰山醫學院教學醫院。
1994年1月,幹部保健樓投入使用。
1997年11月, 成為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
1997年12月,科技樓投入使用。
1998年3月26日,聊城撤地改市,醫院更名為聊城市人民醫院。
1998年5月4日,聊城市人民醫院分院——聊城市腦科醫院動工建設。
2001年6月28日,聊城市人民醫院分院——聊城市腦科醫院正式投入使用。
2001年9月12日,聊城市人民醫院二分院開業。
2003年,11月8日,聊城市人民醫院社區醫療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2004年8月13日,醫療保健中心大樓動工建設。
2004年12月28日,聊城市人民醫院眼耳鼻喉醫院正式開業。
2007年10月16日,建築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醫療保健中心大樓投入使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