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與來源
波爾卡圖案最風光的時候是在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女人們愛穿蓬鬆的過膝裙裝,以黑底白點作為配色的圖案是她們的首選。著名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是波爾卡圓點的超級擁護者,有精神問題的她曾說過一句名言來讚美波爾卡圓點的偉大:“地球也不過只是百萬個圓點中的一個!”
風格
直到今天,我們可以說波爾卡圓點是目前最重磅的一次復古行動。T台上預先看到2009春夏時裝周的新作品中,眾多設計師都推出了圓點設計:House of Holland的圓點設計,在牛仔褲的表面用雷射剪裁挖空了數個圓形圖案,直接襯托出內里的圓點褲子。
Duro Olowu用超現實的印花圖案與圓點搭配,塑造了一個摩登的異域形象。
Dolce&Gabbana則將圓形運用在肩部的塑形上,誇張的肩部與捆綁了裝飾帶的纖腰形成對比,突出女性迷人的曲線。
當然還有長期對波爾卡圓點抱有好感的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在以往的作品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她嫻熟地運用圓點圖形。最新2009春夏男裝中,她把圓點圖形點綴在服裝的袖扣和背部,圓點過渡了平直的黑白線條,讓整個設計靈動起來。
搭配要訣
波爾卡圖案主要表現女人純情與浪漫的特質,以中性淡雅的波點為主色調,同時配合的髮型最好是純色的直發。生活中,圓點裝適合與黑色或灰色的時裝混搭作造型。從頭到腳的波點裝,會讓人感覺太過,容易產生頭暈,像馬戲團里的小丑。
歷史
歷史
Polka Dots 譯名為:波爾卡圓點。
其實波爾卡圓點就是我們常說的波點。它一直是時尚界各大設計師們經常會用到的經典icon之一,幾乎每年的fashion show都可以看到其蹤跡。
先說說波爾卡圓點(以下文章中我們將其簡稱PD)的特點和出處吧。
起初,早期的PD樣式是由實心圓陣列圖形緊密排列而成,並且圓點相互間保持著規律的間距,同樣大小,分布均勻。後來,經過多數藝術家的運用和修飾,PD間的距離就並不是那么的規律了,大小已有所不同,並經常會同時運用在一幅作品中。
你可能看到這裡會有一個想法?波爾卡這個詞貌似在哪裡聽到過?哈哈沒錯,就是波爾卡圓舞曲!!試著想想看,你在電影中或者是歌舞劇還是卡通片里的看到的波爾卡圓舞曲片段,有沒有和我們講的波爾卡圓點有那么一絲絲聯繫呢?來看一張圖解:
根據文獻記載,波爾卡舞源於1830年左右的捷克,而波爾卡這個詞也是從波希米亞語中演變而來,這種舞種是一種二拍子的舞蹈,舞者們常常圍成一個個圓圈,半步半步的跳動,舞步很小,因為得名。起初在1840年先流傳到了法國的巴黎,並受到當地青年們的熱烈追捧,十九世紀中葉便傳遍了整個歐洲。試想一下,從高處俯瞰,舞者們在舞動的時候,是不是很小一個個小圓點在跳動呢?這可能也是波爾卡圓點最初出的由來。
當然,我們無法追溯到底誰才是PD的最初發明家,又是誰把它運用到了服裝設計上。但根據歷史記載我們得知,
早期的PD爆發節點是在十九世紀末期的英國,當時的手工業者和設計師們經常將其運用在兒童服裝,家具,小丑服以及玩具上,並且只是在民間流傳,而上流社會很少會用到這種小點點的元素,視其為低俗不堪的下流社會產物。
那時只有一些俏皮或者私密的服裝才會用到PD,比如泳衣內等等。直到二十世紀初,PD才慢慢被貴族和社會名流們所接受,並慢慢傳播開來。一開始出現在貴族正裝上的PD是由小黑點組成,比如女士的束身長裙,男士的馬甲上等等。
拍攝於1900年,裙裝為Victorian-Edwardian 波爾卡圓點絲質仿古剪裁長裙
二十世紀初 愛德華七世 手造絲質束身裙。
二十世紀初 愛德華七世 手造絲質束身裙。
二十世紀初 九城補丁格老布朗紅手造布料。
1920年-1930年間是PD沒落一個斷代期,主要因為二戰的原因,很多人認為這種圓點點穿在身上有點像彈孔,如果穿著一身彈孔服裝那當然是晦氣的,所以直到1950年之前,PD元素都運用的很少了 。看來歷史背景還是會影響設計師的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