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1991年1月4日,布希亞在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發表了一篇評論:「波灣戰爭不會發生」(The Gulf War will not take place),該時點是在聯合國安理會已經授權對伊使用武力之後一個月,在美英對巴格達發動空襲之前兩週。開打後,無懼於對前文標題的許多揶揄嘲笑,布希亞於2月6日在「解放報」再發表了一篇:「波灣戰爭:真的正在發生嗎?」(The Gulf War: is it really taking place?) 英美在波灣的軍事行動於二月底結束。3月29日布希亞又於「解放報」發表系列之三:「波灣戰爭不曾發生」 (The Gulf War did not take place)。一些以撻伐後現代主義為己任的老調評論家,如Christopher Norris,批評布希亞的三篇波灣系列「暴露了後現代思想在智識與政治上的破產」,布希亞的「荒謬論題」例證了「後現代情調常見的犬儒式默從」,「無能從事有效的批判抗拒」,進一步見證了西方知識分子「因為極端反現實主義與非理性主義而陷於道德上與政治上的危機」。然而Paul Patton的英譯序明白指出:布希亞不僅完全沒有默然接受在波灣的軍事與政治操作及其媒體報導,評論要點在在針對這些軍事事件其政治與媒體真實性的構成而質問。那些空喊批判抗拒的評論者卻因為無能徹底質問這些事件的真實性構成而實際上默從。今日重讀布希亞1991年的《波灣戰爭不曾發生》,相信會有更大的啟發與衝擊。朱元鴻導讀(交通大學文化研究所教授)
作者簡介
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法國當代思想家。 1929年生於理姆斯(Reims),1966年至1987年任教巴黎第十大學 (Nanterre) 教社會學,著有《沉默大眾》、《物體系》(中文版時報出版,1997年)、《符號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象徵交換與死亡》、《酷回憶》、《擬仿物與擬像》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