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加冕稱帝
1802年8月,拿破崙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12月2日正式加冕,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后。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但是他沒有時間去管理這個王國,於是他讓自己的繼子歐仁(約瑟芬與前夫的兒子)成為義大利副王管理義大利。 1803年,英法之間再度發生戰爭。為戰勝法國,英國不斷尋求盟國,組成新的反法同盟。1804年5月,拿破崙稱帝。次年,奧地利、普魯士和英國簽訂盟約,俄羅斯也隨即加入反法同盟。新生的拿破崙帝國面臨當時歐洲最強國家的聯合夾擊。
此時,拿破崙也在為入侵英國積極準備。他在海峽沿岸集結大量兵力以及幾千條帆船和駁船,讓部隊進行海上和登入兩棲作戰訓練。拿破崙率軍不斷打擊英國在歐洲大陸的盟國。他率部隊從烏爾姆向東推進,在摩拉維亞突然襲擊俄奧聯軍,取得了奧斯特利茨大捷。這次大捷之後,俄國殘餘部隊退入波蘭,奧地利與法國締結了和約,拿破崙從奧地利取得威尼斯地區,把威尼斯併入了受他控制的義大利王國。1807年,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俄國與普魯士邊境涅曼河的一個木筏上進行私人會晤。在會談中,拿破崙想方設法打動亞歷山大,抨擊英國是歐洲一切糾紛的製造者。會談結果,雙方簽訂《提爾西特條約》: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結成了反對英國的同盟,這一同盟在表面上維持了5年。但亞歷山大很快發現,他在這個同盟中贏得的不是和平,而是時間。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
France,First Empire of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復滅
在執政府(1799~1804)的基礎上,拿破崙一世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和他個人的權力,建立新的貴族等級,封親王4個,公爵30個,伯爵388個,男爵1090個,榮譽軍團騎士數千名。1811年法蘭西帝國面積達75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400萬,全國劃分為130個省,包括荷蘭9個省 ,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個省,東南瓦萊、皮埃蒙特、熱那亞、帕爾馬、托斯卡納和教皇屬地10個省。
此外,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約瑟芬的長子歐仁·德·博阿爾內任義大利副王,實際統治義大利。拿破崙一世為萊茵邦聯的“仲裁者”、“武裝部隊總司令”。拿破崙大哥約瑟夫·波拿巴、部將繆拉元帥先後任那不勒斯國王。拿破崙大哥約瑟夫·波拿巴任西班牙國王。拿破崙的二弟路易·波拿巴任荷蘭國王。拿破崙最小的弟弟熱羅姆·波拿巴任威斯特伐利亞國王。前薩克森國王任華沙大公爵。後為拿破崙封長子為羅馬國王。
在帝國範圍內拿破崙一世力圖統一關稅,統一法制。帝國的無限制擴張導致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1814年3月31日聯盟軍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 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被第七次反法聯軍擊潰。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第一帝國復滅。
法國控制下的國家
法國皇帝和法蘭西帝國殖民地領主:拿破崙一世
法國皇后:約瑟芬(1804——1809)與皇帝離婚之後仍保有皇后稱號
瑪麗·路易絲(1810——1815)奧地利皇帝的長公主
荷蘭國王:路易·波拿巴(拿破崙的弟弟)
荷蘭王后:奧爾唐娜·德·博阿爾內(約瑟芬皇后和她前夫所生的女兒)
西班牙國王:約瑟夫·波拿巴(拿破崙長兄)
義大利國王:拿破崙·波拿巴
義大利副國王:歐仁·德·博阿爾內(約瑟芬和她前夫所生的兒子)
威斯特法利亞國王:熱羅姆·波拿巴(拿破崙最小的弟弟)
托斯卡納總督:埃利娜·波拿巴(拿破崙的大妹妹)
那不勒斯國王:繆拉(拿破崙的元帥)
那布勒斯王后:卡羅萊娜·波拿巴(拿破崙最小的妹妹)
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拿破崙的元帥)
瑞典王后:歐仁妮·德西蕾(曾為拿破崙的未婚妻)
曾和法國訂立和約的國家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三世
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二世(拿破崙的岳父)
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
萊茵聯盟等邦國
瑞士聯盟等邦國
荷蘭殖民地
法蘭西帝國殖民
西班牙殖民地
構成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體系,以及帝國軍隊
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建立的帝國,史稱法蘭西第二帝國拿破崙三世在演講就任總統時,在演講稿中提到二伯父拿破崙的大名,法國公民將選票都投給了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三世的選票是其餘人的幾倍多,因為在法國人心目中,拿破崙這個名字本來就是一部法律,拿破崙的名字對內是光榮,對外是民族的尊嚴,以別於拿破崙一世建立的法蘭西帝國(1804~1814)。
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建立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翌年1月14日 頒布憲法,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的立法權。1852年11月7日,元老院頒布法令建議恢復帝制。隨即舉行公民投票,絕大多數表示贊成。12月2日宣布恢復帝國,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
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發展
根據多次補充的帝國憲法,皇帝是國家元首,統率軍隊,有宣戰、媾和、結盟、訂立商約和特赦,任命政府與地方官員,批准公共建設工程,決定是否將法案送 交立法團討論等權力。帝國立法體制分成 3部分:參政院由皇帝任命,約50人組成,任務是維護憲法與保證皇帝統治,它準備法案和審查法令修正案;凡年滿21歲並在某地居住超過半年的法國男子皆有選舉權,立法團由 選舉產生的 200多名議員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團僅有權討論和表決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約100名親王、元帥、主教組成,批准立法團通過的法令。大臣們執行皇帝命令,各自對皇帝負責。參政院對省長實行監督。地方政權掌握在省長手中,他們領導全省警察,控制社會輿論。帝國時期重要官員有內 政大臣c.-a.-l莫爾尼,財政大臣a.-m.富爾德,軍 事大臣聖阿爾諾,後期有e.魯埃和□.奧利維埃。
第二帝國經歷了由專制統治向自由主義、議會政治演變的過程。帝國初期,拿破崙三世實行個人專權,致力於鞏固資產階級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內實行戒嚴,封閉共和派俱樂部,解散工人組織,查禁進步報刊,利用天主教會加強控制學校。1852年後,法國工人運動一直處於低潮。60年代,人民不滿情緒日益增長,反動專制制度難於繼續維持。因此帝國後期開始實行改革,逐漸向自由主義政策演變,以求緩和國內矛盾,例如議員可得到請願權利,官方“公報”公布議會辯論記錄,皇帝經立法團同意方可批准追加撥款,廢除禁止工人罷工和結社的《列?霞白利法》等。1870年初,奧利維埃奉命組織自由主義內閣。 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變為普通上院,議會權利有所擴大。
經濟方面,帝國實行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建立了大工業,重工業中機器生產普遍代替手工勞動,生產不斷集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法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金融資本的發展尤為突出、巴黎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g.-e.奧斯曼領導下,巴黎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為了改變1815年以來法國的孤立狀態,爭奪歐洲大陸優勢和進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崙三世進行多次對外戰爭。法國在 1853~ 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中聯合英國、土耳其與撒丁反對俄國,擊敗俄國後確立了在歐洲大陸的優勢。後又聯合義大利反對奧地利,得到薩瓦和尼斯。1860年簽訂《法英商約》,實行自由貿易。50~60年代第二帝國還派遣軍隊侵略中國、敘利亞、墨西哥、印度支那和非洲,掠奪大量財富,建立了若干殖民地。
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復滅
克里木戰爭後至 60 年代初是第二帝國發展的頂點。但是,勞動人民深受剝削壓迫,工人運動重新高漲,共和派加強鬥爭。第二帝國支持羅馬教皇阻撓義大利統一、 武裝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奧戰爭中支持奧地利等一系列問題上失策,使法國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國內危機和重奪歐陸優勢,1870年 7月19日法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為藉口對普魯士宣戰,法軍戰敗,9月2日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投降。4日巴黎發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國,成立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