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法蘭克尼亞(Franconia)是德國的一個地區,範圍包括現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和巴登-符滕堡州東北部的上弗蘭肯(Oberfranken,首府為拜羅伊特)、中弗蘭肯(Mittelfranken,首府為安斯巴赫)、下弗蘭肯(Unterfranken,維爾茨堡)三個行政區。由於地區方言的原因,巴登-符滕堡州的整個北部和圖林根州的南部也被當作屬於法蘭克尼亞的範圍。法蘭克尼亞境內的兩大城市分別是紐倫堡和維爾茨堡,紐倫堡是法蘭克尼亞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法蘭克尼亞的西面以斯佩薩特山脈為邊界,北面是圖林根山地和法蘭克尼亞森林,東面是斐克特高原。境內最大的河流是美因河和它最大的支流雷格尼茨河。著名城市有:紐倫堡、維爾茨堡、菲爾特、埃朗根、拜羅伊特、班貝格、施韋因富特、霍夫、科堡、阿沙芬堡、安斯巴赫、施瓦巴赫。
歷史沿革
法蘭克尼亞以8世紀中期征服西歐的法蘭克人命名。有一種說法認為,法蘭克尼亞是法蘭克人的故鄉,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證實。法蘭克尼亞是法蘭克帝國最東部的地區。法蘭克人大致分為薩利安人和普里利安人兩個部族,分布於現今低地國家、法國東北端和萊茵河沿岸直至黑森地區。經歷了漫長的9世紀,法蘭克漸漸地從一個種族概念演變為一個國家概念,原本的法蘭克族人已不再被稱為法蘭克人。反而,在法蘭克貴族統治下的非法蘭克族人用“法蘭克”一詞稱呼他們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地區。10世紀初,法蘭克尼亞公國在東法蘭克王國的境內形成,疆域包括黑森、巴拉丁奈特、巴登-符滕堡一部份地區和大部份的弗蘭肯地區。6世紀以前,勃艮第人和阿勒曼尼人曾經定居在這些地區。507――534年間,法蘭克人擊敗了勃艮第人和阿勒曼尼人,他們被迫遷至更南方的瑞士地區。他們遷走後,法蘭克貴族帶著他們的封臣占據了這一地區,法蘭克尼亞公國因此而形成。後來,在法蘭克尼亞公國分裂後,神聖羅馬帝國曾在1500年建立了一個“法蘭克尼亞省”,包括了法蘭克尼亞公國的西部和中部。這個“法蘭克尼亞省”的範圍大致與現代的法蘭克尼亞地區相同。法蘭克尼亞公爵的頭銜曾經被維爾茨堡主教和巴伐利亞國王獲得過。
由於巴伐利亞王國與拿破崙聯盟,現代法蘭克尼亞地區於1803年大部份歸屬巴伐利亞。然而,從文化角度看,法蘭克尼亞與巴伐利亞有著諸多的不同。1837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重新發掘出“法蘭克尼亞”這一古老概念。在納粹統治時期,巴伐利亞被劃分為多個省份,其中就有“法蘭克尼亞省”。
與巴伐利亞的清一色天主教信仰不同,法蘭克尼亞地區的信仰區域是混合分布的。下法蘭克尼亞和上法蘭克尼亞的西部是天主教的區域,上法蘭克尼亞中部和東部則是新教的區域。在納粹德國時期之前,中法蘭克尼亞地區的菲爾特在歷史上曾有大量猶太人聚居。亨利・基辛格就是出生在那裡。法蘭克尼亞的方言與巴伐利亞南部的方言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法蘭克尼亞人通常不認為自己是巴伐利亞人,但到了現代,這種觀點極大地淡化了。雖然,事實上現代德國不存在“法蘭克尼亞州”這一行政區域,但法蘭克尼亞人仍將紅色和白色作為“法蘭克尼亞州”的標誌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