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拉龍板塊的消減開始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心部分陸續消減於北美洲板塊的西南部分之下,現在已經全部消減。法拉龍板塊是東太平洋海隆形成的,由於東太平洋海隆被一些巨大的轉換斷層切分為許多相距甚遠的段落,這些轉換斷層的東部也已經被消減,所以現在法拉龍板塊的殘餘部分已經被分割成了若干個小板塊和微板塊。自北向南依次是:探險家板塊,胡安·德富卡板塊,戈爾達板塊(這三者都消減於北美洲板塊的北部);里維拉板塊,科科斯板塊(這二者消減於中美洲之下);以及消減於南美洲板塊之下的納斯卡板塊。
據研究,法拉龍板塊的大部分最初以是以一個很小的角度俯衝到北美洲(尤其是美國西部和加拿大西南部)之下的,從而造就了這一地區的大部分山地(特別是美國境內的落基山脈)。據信,法拉龍板塊的一個大碎片現今已經位於北美洲之下的地幔中。另據推測,法拉龍板塊已經消減的擴張中心並未停止活動,它的擴張,可能是美國西部盆山相間區形成的原因。
另外,法拉龍板塊還把古老的島弧和來自其他遙遠的板塊的各式各樣的大陸地殼碎塊搬運到北美洲,使北美洲板塊不斷增生。這些從其他地方搬來的碎塊稱為地體(有時也更強調地叫作“外來地體”)。北美洲西部的大部分地區都是由這些增生的地體構成的。
(法拉龍板塊的殘遺部分已經深入地幔內部。見右圖)
相關詞條
-
北美洲板塊
北美洲板塊,或簡稱北美板塊,是一個較大的板塊,它的範圍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向東延伸至中大西洋海嶺,的切爾斯基山脈。它是1968年薩維爾·勒皮雄首次提出的...
北美板塊概況 著名斷層 板塊運動 -
太平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是目前所劃分的全球板塊之一主體位於太平洋中.是一個主要由大洋地殼構成的板塊東界為聖安德烈斯轉換斷層,與北美板塊等相接;西界為馬里亞納深海溝,與...
地理位置 演化歷史 板塊組成 內部熱點 -
海洋板塊
熔解的岩漿往上移動到接近海底時,有的岩漿會在地下凝固,成為海底地殼。這類固化的岩漿就是玄武岩。另一方面,岩漿流出後剩下的部分,已經沒辦法產生新岩漿,於是...
概念 內容 形成原因 特點 板塊與海洋能 -
南美洲板塊
南美洲板塊,簡稱南美板塊,是一個大板塊,包括了整個南美洲大陸,向東一直延伸至中大西洋海嶺。它是1968年勒皮瓊(Le Pichon)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塊中...
釋義 地貌特徵及影響 -
美洲板塊
美洲板塊,或簡稱北美板塊,是一個較大的板塊,它的範圍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向東延伸至中大西洋海嶺,向西延伸至東西伯利亞的切爾斯基山脈。它是1968年勒皮雄...
-
探險家板塊
探險家板塊是位於加拿大溫哥華島西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的一個小板塊。 探險家板塊的東部消減於北美洲板塊之下。 在西北方,探險家板塊則以離散邊界與太平洋板塊相...
-
胡安·德富卡板塊
胡安·德富卡板塊是以探險家胡安·德富卡命名的一個小板塊,它從胡安·德富卡海嶺生成,並在喀斯喀地亞消減帶處消減於北美洲板塊西緣的北部之下。它的南部以布蘭科...
板塊介紹 歷史演變 地震帶 最新訊息 -
納斯卡板塊
納斯卡板塊(Nazca Plate,也譯作納茲卡板塊)以秘魯南部的納斯卡地區命名。它本是太平洋大板塊的一部分,後來分裂成獨立的一個小板塊,它位於東太平洋...
地理位置 地貌特徵 板塊移動 -
科科斯板塊
科科斯板塊,或譯科科板塊,以位於其中的科科島命名,是位於中美洲西岸外的太平洋中的一個大洋板塊。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塊中,它是南極洲板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