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含水規律

油田含水規律

油田含水規律是指在油藏注水開發過程中,隨著注水工作的不斷深入,油井逐漸見水,且含水率將不斷升高。

含水上升必然影響油田的產量和有關的開發技術政策,給油田開發帶來一系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研究含水上升規律,根據含水上升規律和特點,控制或延緩含水上升速度,對於保持油田穩產、降低開採成本非常重要。

含水採油期劃分

水驅油田含水採油期劃分

(1)無水採油期:含水率小於2%;

(2)低含水採油期:含水率2%~20%;

(3)中含水採油期:含水率20%~60%;

(4)高含水採油期:含水率6%~90%;

(5)特高含水採油期:含水率大於90%。

影響含水因素

含水率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岩石的潤濕性、儲層的非均質性、原油性質、油藏類型、注采井網和注采條件等等,因而實際油藏含水率的變化非常複雜,只能進行巨觀分析。

⑴油藏類型影響:不同的油藏類型,含水上升規律不同。底水或邊水活躍的油藏,在穩定開採、保持合理採油速度的情況下,無水採油期長、含水上升慢,但油井一旦見水,含水上升就比較快;人工切割注水開發的油藏,因受注采井距大小、油藏非均質性、注水和採油強度等多種因素影響,往往無水採油期短、早期含水上升速度要明顯大於底水或邊水活躍的油藏。

⑵原油性質不同,含水上升規律不同:多數層狀砂岩油藏,因原油性質的差異,油水粘度比不同,含水上升規律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一般來說都符合以上所描述的三種模式或者介於它們之間。

⑶含水率與含水上升率的關係:含水率變化規律也就是隨著地層中含水飽和度的增加,油井產水率的變化情況。含水上升率則指每采出1%的地質儲量含水率變化的幅度。判斷一個油藏在某一含水階段開發效果的好壞,通過評價含水上升率指標是油藏開發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的做法是套用相對滲透率曲線求得油藏的含水上升率理論曲線,然後與油藏的實際含水上升率比較,如果實際的含水上升率小於理論含水上升率,則認為油藏開發效果好,反之則認為開發效果不理想。理論含水上升率計算方法如下:

根據油田測得的相滲曲線,套用分流量方程計算含水率:

含水率對含水飽和度微分結果表示的實際意義:當含水飽和度增加1%時,含水率變化的幅度,也就是說采出程度增加1%時含水率變化的幅度,即含水上升率。套用能代表油藏的相滲曲線,根據含水上升率的理論表達式,就可以計算油藏的理論含水率變化曲線。

含水上升規律

1、理論

根據注水開發油田大量的生產資料統計,含水上升規律一般可分為三種基本模式:即凸型、S型和凹型。高油水粘度比油田的含水與采出程度曲線呈凸型,開採特點為無水採油期短、油井見水早、含水上升快,高含水期是主要的採油期,開發效益相對差;低油水粘度比油藏無水採油期長、油井見水晚、含水上升慢,

大部分可采儲量在低含水期采出,開發效益較好;油水粘度比介於中間的為S型曲線。

⑴凸型曲線模型可用下式表征:

其中a、b為係數;

R為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小數;

F為含水率,小數。⑵S型曲線模型可用下式表征:

⑶凹型曲線模型可用下式表征:

具體的曲線形態見圖。

2、實際變化特徵

一般分析含水上升規律採用的是相滲理論分析法、圖版法、水驅特徵曲線法、模型預測法等,相滲理論分析法用於S型類型油藏,往往誤差較大,只是作為理論分析;水驅特徵曲線法一般用於含水達到一定階段,出現直線段後分析,用於油田開發中、後期;圖版法、模型預測法主要用於初期投入開發的油藏。

(1)童憲章圖版分析

對於任何一個油藏,在注水開發的過程中,油水粘度比影響著階段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含水率與采出程度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繫。按照童憲章推導出的水驅曲線關係式lg(fw/(1-fw))=7.5×(R-Rm)+1.69描述的含水率與采出程度的關係是一條大致S型曲線。

(2)水驅系列法

實際上含水率分析可以用水驅系列法,但是由於含水率變化大,只是作為分析用。

根據國內外典型水驅油田分析,采出程度與含水率關係曲線基本上可用五種形式表示,即凸型、凹型、S型及凸-S型、S-凹型。共有七個表達式表示

根據表中給出的七種表達式,利用油田各開發單元實際開發數據進行回歸處理。選擇相關係數最大,符合油藏地質特點和開發狀況的合理表達式,求出相應的採收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