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爛鰭病

河豚爛鰭病,流行時間多在4—10月份,根據侵害魚的病原體,可分為黏細菌性爛鰭病、原生動物爛鰭病和中華鯴爛鰭病3種。

病因

爛鰭病根據侵害魚的病原體,可分為黏細菌性爛鰭病、原生動物爛鰭病和中華鯴爛鰭病3種。黏細菌性爛鰭病,流行時間多在4~10月份;原生動物引起的爛鰭病集中在7~9月份;中華鯴引起的爛鰭病多在6~10月份。

症狀

體色發黑,病魚遊動遲緩,在水上層或池邊緩慢遊動,嚴重爛鰭呼吸困難,食慾減退,隨後不食。打開病魚鰓蓋,由於病因不同,肉眼可見鰓上病灶部位和發病鰓絲顏色各不相同。黏細菌引起的爛鰭病,鰓蓋內表面被腐蝕成半透明的小窗,鰓線、鰓絲呈黃白色;原生動物引起的爛鰭病,鰓瓣瘀血,多黏液,鰓尖絲往往腐爛成半月狀,病鰓的鰓絲呈紅色;中華鯴引起的爛鰭病鰓絲末端腫大,並掛有蠅蛆,病鰓的鰓絲呈白色。

預防

經常檢查水質情況,適時調節換水量,改善水體水質,保持水體清潔,放養前對水體進行消毒。

治療

發現爛鰭病應在判別病因後對症施藥,如黏細菌引起的爛鰓病,每0.067公頃用生石灰20~30千克,或漂白粉1千克,全池潑灑;原生動物引起的爛鰓病,每0.067公頃用硫酸銅1.5千克和硫酸亞鐵0.5千克混合潑灑;中華鯴引起的爛鰓病,每0.067公頃用晶體敵百蟲100~150克,兌水全池潑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