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聯村

河山村,位於竹山尖南側山腳。 後洲村,位於竹山尖腳。 桐坑源村,位於桐嶺北麓。

分河山、後洲、桐坑村三個自然村。
【河山村】
河山村,位於竹山尖南側山腳。村民主姓吳,祖籍延陵郡。
吳姓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所載:周太王古公建周國,晚年欲傳位於三兒子季歷,長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動讓賢,遠到江南,以農為業。後來太伯建立勾吳國。周朝建立後,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改國號為吳。吳國後被越國所滅,其王族子孫便以吳為姓。
相傳:此村背倚竹山尖,面對小溪,以“前河後山”之由名河山。
河山村屬革命老區村。河山吳姓系由———————————遷來?
公元2007年11月,河山與後洲、桐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定名河聯村。
【後洲村】
後洲村,位於竹山尖腳。村民主姓徐,祖籍東海郡。
此村據《劍溪徐氏宗譜》記載:明朝末年,徐祖昭公遷此。村前有平畈,後有山洲廟堂,建村于山洲上,故名後洲村。
後洲村屬革命老區村。
公元2007年11月,後洲與桐坑、河山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定名河聯村。
【桐坑源村
桐坑源村,位於桐嶺北麓。村民主姓余,祖籍臨淮郡。
余姓起源,據《風俗通志》載,余姓為“由余之後,世居歙州,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吳興”。春秋時,秦國有個臣醫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晉人,避亂於西戎。由余本來在西戎為官,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德大度,就留在秦國為臣。他為穆公謀劃征伐西戎,使秦國成為西方霸主。他的後代子孫以其名字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
另有一說,余姓系由鐵木複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相傳鐵穆宰相乃忠臣,太祖聽信讒言,要捉其五個兒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貴州,見太祖親領追兵前來,就躲在鳳錦橋下。追兵到來時,有人見橋下水波動盪,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細查,隨口說:“江中有水,水中有魚,何必大驚小怪,快快繼續向前追趕”。鐵穆氏五兄弟逃脫後,原想改為金氏,最後決定改為余氏。“余”字比金字少一橫,又是“水中有魚”之魚字諧音,堪稱一字雙關。
余姓最早發祥地在陝西鳳翔至鹹陽一帶。漢時遷入安徽歙縣一帶。唐代後迅速壯大,形成東南一帶望族。
桐坑源村余姓相傳清初由常寧黃坑源遷此。
公元2007年11月,桐坑與後洲、河山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定名河聯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