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王

隆昌元年(494年)齊郁陵王蕭昭業繼位後,為驍騎將軍。 其後齊明帝蕭鸞誅殺諸王,以蕭鉉年少(當時只得十二歲)才弱,所以並不加害蕭鉉。 永泰元年(498年),蕭鸞病重,遂殺害蕭鉉,當時只我十九歲。

簡介

河東王蕭鉉(480年-498年3月3日),字宣胤,中國南北朝時期南齊高帝蕭道成第十九子,齊武帝蕭賾之弟。生母張淑妃。

生平

蕭鉉之母張淑妃是齊高帝寵妃,蕭鉉又在眾子中最幼,尤其被齊高帝所留心。齊高帝臨崩之時,以蕭鉉託付齊武帝,武帝亦對蕭鉉加以留意,為他納柳世隆之女為妃。齊武帝與群臣看新婦時,流涕不自勝,豫章王蕭嶷亦哽咽。
齊武帝永明四年二月己未(486年3月18日),封河東王隆昌元年(494年)齊郁陵王蕭昭業繼位後,為驍騎將軍。出為徐州刺史,後遷為中書令。其後齊明帝蕭鸞誅殺諸王,以蕭鉉年少(當時只得十二歲)才弱,所以並不加害蕭鉉。建武元年(494年),轉為散騎常侍,鎮軍將軍,設定兵佐。
建武年間,齊高帝、武帝子孫憂危,陸續被明帝蕭鸞誅殺,所以蕭鉉每次朝見,時常鞠躬俯僂,不敢平行直視。再遷為侍中、衛將軍。及至蕭鉉年歲稍長,於建武四年(497年),蕭鸞又誅王晏,以謀立蕭鉉為名,免去蕭鉉官職,以王爺之身份回府第,被禁不得與外人交流溝通。永泰元年(498年),蕭鸞病重,遂殺害蕭鉉,當時只我十九歲。蕭鉉有二子尚在孩抱,亦被誅殺。太祖諸王,唯獨蕭鉉一人無後,眾人竊語此冤案。乃使揚州刺史始安王蕭遙光、臨川王蕭子晉、竟陵王蕭昭胄、太尉陳顯達、尚書令徐孝嗣、右僕射沈文季、尚書沈淵、沈約、王亮奏論蕭鉉之冤,齊明帝最初回答不許。再奏後,才準他們所奏。

參考

南齊書卷 三十五·列傳第十六 高祖十二王》
南史卷 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三 齊高帝諸子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