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

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

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原河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始創於1959年,是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全省國土資源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調查和評價工作的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承擔全省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編制全省國土資源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開展國土資源基礎理論研究以及與國土資源管理有關的政策、技術規範和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實施國土資源動態監測和“數字國土”工程;進行地質遺蹟保護(地質公園建設)、地質災害評估、環境地質調查及評價工作;完成土地資源規劃、評價以及軟科學研究課題;負責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認定、備案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工作。擁有固體礦產勘查、地質災害勘查、土地規劃等7項甲級資質,以及水工環、地質遙感和測繪等3項乙級資質截至2009年5月底,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擁有職工234人,包括在職職工143人,離退休職工91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8人,高級工程師26人,工程師4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

 概述

77
在慶祝新中國60華誕之際,始建於1959年4月的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原河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正好迎來了它50歲的生日。
在這個歷史的節點上,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有理由為昨天驕傲,有信心迎接美好明天。

開展的項目

野外勘察野外勘察
五十載風雨鑄輝煌。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多年來一直承擔著我省重大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編制各級國土資源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工作,組織實施與國土資源技術經濟有關的科技攻關與理論研究。開展國土資源動態監測和“數字國土”工程;承接地質遺蹟(地質公園)保護、地質災害評估等項目。

成果榮譽

榮譽榮譽
50年來,該院共完成國家、部、省級科研生產項目360餘項,社會項目880餘項,獲全國科技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河南省科技進步獎等190餘項。全院廣大幹部職工不懈開拓進取,如今已構建起以礦產資源研究為龍頭,環境、土地資源為兩翼,資源經濟研究和高新技術為突破點的發展格局,正逐步成為國內知名、省內領先的國土資源技術服務的權威機構和河南省國土資源發展與管理決策的智囊中心。
彈指一揮間,風雨春秋50年。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建院50年來,一代又一代人以無悔的追求與奉獻,以堅韌的信念和努力,共同繪就出一幅50年輝煌燦爛的畫卷——
55
建院50年來,無論在地球科學,還是在信息技術等諸多學科領域均取得了累累碩果。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全院共完成國家、部、省級科研生產項目360餘項,社會項目880餘項,獲得包括全國科技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以及國家教委、冶金部、地礦部、國土資源部等各類獎項計190餘項。

機構專業設定

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會聚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今天,該院在職職工中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8人,高級工程師26人,工程師35人;博士研究生5人,在讀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25人,80%以上的人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同時,擁有國土資源部等部委頒發的固體礦產勘查、地質災害防治、土地規劃和工程諮詢等6項甲級資質,以及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頒發的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今天,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已從單一的基礎地質研究,發展成為涵蓋基礎地質、地質找礦、國土資源規劃、地質環境保護、資源經濟研究等國土資源多領域、多專業的綜合研究單位,從單一的服務地質找礦,發展成為全方位服務國土資源管理和社會經濟發展,為我省國土資源管理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歷史功績

20世紀60年代,該院就制定出了《地質科學研究八年(1960~1967年)規劃》。他們歷經數年,克服重重困難,編著的《河南地層》《河南化石》兩部成了我省最早的基礎地質資料。同時,我省第一代1∶50萬地質圖、構造圖、岩漿岩圖,也在他們的參與下1963年順利完成出版了。這些基礎成果的出版,直接指導了全省的地質工作開展,並迎來國家走出“困難時期”後的找礦高潮。在這期間科學研究院的前輩還為國家直接找到了一批象“河南靈寶小秦嶺金礦”等急需的重要礦產。
他們於1978年編制出國內首份1∶50萬《河南省基岩地質圖》,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該成果被授予全國重大科技成果獎,科研院也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先進集體。同期,他們參與完成的《河南省地震圖》、《中南地區古生物圖冊》均獲得國家、省科技成果獎。這些成果的取得無不沁透著科學院人的心血,有件事提起至今仍讓人動容。那時為了保質保量完成《河南省基岩地質圖》的編制任務,項目成員夜以繼日工作,無怨無悔,其中項目主要成員、全國地礦系統勞動模範田坤山同志,因勞累過度,在地質圖剛剛編制完成就突患心臟病逝世,年僅40歲。

科研實力

進入21世紀,科研院相繼完成了全國礦產地、1∶5萬地質圖、1∶20萬自然重砂、地質工作程度等8個資料庫的河南部分工作,這些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為全省地質找礦的新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
該院開展的新一代《河南省基岩地質圖》編圖及《河南省鉬礦資源分布規律與資源潛力預測》、《河南省主要固體礦產大中型礦山資源潛力調查》、《新建礦山生態預警體系研究》等一批基礎地質研究項目,對全省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戰略意義。 科研院是國土資源部門不可或缺的一個技術支撐單位。近年來,他們結合自身的專業技術優勢,組建國土資源規劃隊伍,不斷加強對全省國土資源的科學性、前瞻性、戰略性綜合研究。
自2001年起,先後承擔並完成了覆蓋省、市、縣各個層次,包含各類礦種在內的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以及《河南省地質勘查規劃》、《河南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河南省地質遺蹟保護規劃》、國土資源科技發展規劃和土地規劃等系列規劃。
河南省首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1~2005)》由省政府發布實施,為全省地質工作和礦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依據。同時,在總結首輪規劃經驗的基礎上,2005年又牽頭完成了《河南省國土資源“十一五”發展規劃》、《河南省國土資源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06~2020)》和第二輪《河南省首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從而為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編制的《河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從河南省情出發,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大局,對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合理利用與保護及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提出我省礦業經濟結構與布局調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向與戰略、礦山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治理目標,以實現礦產資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今天我省地質礦產工作的政策性檔案和制定礦產資源各類專項規劃和市級礦產資源規劃的依據。
2009年7月,由科學研究院參與編制的《河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被國務院批覆了,這是全國第一個正式批准的新一輪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河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立足省情,著眼大局,以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為根本目標,以保護耕地、嚴格控制非農建設用地、增加耕地有效供給量為重點,統籌安排各業用地,促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和最佳化配置,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004年~2006年期間,經過綜合研究、科學選項,篩選了100多項礦產勘查、區域礦產調查、地質礦產科研項目均獲得了豐碩找礦成果。其中,煤炭、鐵礦勘查項目取得了重大找礦成果。此外,在全省開展的煤炭、鋁土礦資源整合等工作中,科研院均積極主動地做好技術服務工作,並多次得到有關領導的好評。
2008年,該院編制完成的《河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已通過國土資源部預審,並得到國土資源部評審專家好評;編制完成了河南省岩鹽、天然鹼勘查開發規劃和河南省煤層氣勘查開發規劃的初稿;編制完成的《河南省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實施方案》,對全省30個礦種的核實礦區進行重新劃分、論證,確定了核實礦區的礦區範圍和項目數量,進一步摸清了我省的資源家底,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

多元服務

在地質遺蹟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方面,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可謂成效卓著。
他們參與完成並成功申報的河南省第一個國家地質公園“河南嵩山國家地質公園”和礦山地質公園“河南南陽獨山玉礦山公園”,開了河南省地質遺蹟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的先河。該院還編制了《河南省地質遺蹟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發展規劃》、《河南省地質遺蹟顯著性研究報告》等,並利用GIS、DB及COM等技術開發了地質遺蹟、地質公園信息管理系統。目前,該院共參與成功申報世界級地質公園2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地質(礦山)公園5座,省級地質公園4座,並創造了我國地質公園建設的“河南現象”。
在地質災害調查、評估和礦山環境調查與治理方面,該院完成了全省首份縣級地質災害調查(盧氏縣)報告,參與了首份建設項目地質災害評估,提交了首份市級礦山環境調查與治理規劃,在全省起到了示範作用。
院長院長
在遙感等新技術套用方面,他們技術力量雄厚。從1980年建遙感解疑研究組,開我省遙感科研之先河,到1997年國家計委批准實施“河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及信息化工程”項目,再到河南省國土資源動態監測重點實驗室的設立,不斷創新發展。目前,他們發揮遙感信息技術專業技術優勢,已完成了《河南省礦業開發與礦山地質環境遙感動態監測信息系統》項目的影像資料收集、圖像處理、監測草圖編制、信息系統開發和野外調查工作。越來越成熟的遙感信息技術服務能力,大大加快了我省數字國土信息化的進程。
創業艱難百戰多。對此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院長馮進城深有感觸。他說,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的發展變化,其歷程可分為四個時期:1959年到1971年,雖然經歷了創建與撤併的磨礪,但這一時期老一輩地質科研工作者勤奮努力,積累了大量地質資料和數據,為以後河南地質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1972年到1991年是恢復與發展時期,1992年至2000年是探索與堅持時期,2001年至今則是研究院轉型與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
如今,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把握國家巨觀經濟發展機會,依託專業技術優勢,服務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在研究領域、技術水平、服務能力、人才儲備等方面都實現了飛躍。同時,研究領域進一步擴展,涉及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地質環境、土地資源、高新技術套用、資源經濟、國土資源管理等國土資源相關各個領域,研究視角更側重巨觀、大局,確立了省內領先、國內知名服務國土資源管理重要技術支撐單位的穩固地位。
多元服務多元服務
馮進城說,不久前,國土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專門舉行了“共同推進中原城市群國土規劃編制暨開展豫西地區地質找礦工作”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通過編制和實施中原城市群國土規劃,從更高層面上統籌協調全省土地利用、城鄉建設、能源、交通、水利等空間類規劃之間的關係,統籌協調全省城鄉區域發展,調整和最佳化產業布局,更好地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推動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這對於進一步推動河南礦產資源勘查、增強資源保障能力,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作為我省國土資源規劃的重要科研機構,肩上的責任很大,需要我們更加科學務實地做好工作。

願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放眼未來,沐浴著新中國60華誕的東風,科研院將朝著新的目標,長風破浪,揚帆起航,在新的起點上,爭取創造新的輝煌。

50年 主要科研成果

學術交流工作學術交流工作
1959年至1972年:
1.編著完成《河南地層》和《河南化石》
2.金礦組發現小秦嶺金礦
1972年至1991年:
1.中南地區古生物圖冊(國家、省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2.南地區區域地層表(全國科學大會獎)
3.中國的瓣鰓類化石(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92年至2000年:
1.東秦嶺顯生宙花崗岩為主的中酸性岩類研究(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2.河南省靈寶市桐溝金礦礦區構造控礦條件研究(冶金工業部黃金科技進步一等獎)
3.中國煤炭資源研究1∶250萬中國煤田地質圖及說明書(地礦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4.河南省旅遊資源調查研究報告(河南省二等獎)
2001年至今:
1.河南省主要固體礦產大中型礦山資源調查匯總報告(全國優秀省級報告獎、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
2.河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基礎研究(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河南省科技成果進步二等獎、國土資源部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優秀成果一等獎)
3.南陽市礦產資源規劃(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優秀成果一等獎、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
4.小秦嶺金礦區深部找礦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究——以金渠金礦為例(河南省黃金行業科學技術進步成果特等獎)
5.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