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前身為建築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成立於1994年元月,為適應1998年國家專業目錄調整的需要,於1999年5月更名為土木建築工程系,2005年5月更名為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80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管理人員6人,教師70人,實驗室專職人員4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高級職稱人數占教師總數的31.4%。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者8人,碩士學位20人,碩士及以上學位占教師總數的40%,形成了一支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成立於1994年1月。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04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54人;教授13人,教授級高工2人,副教授24人,博士46人,在讀博士18人;教師中有“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河南省傑出青年獲得者2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校級特聘教授2人。

學院現有8個教學系(室):地下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建築工程系、道路與橋樑工程系、力學系、工程管理系、建築技術科學系、實驗中心(含結構實驗室、土工實驗室、建築材料實驗室、爆破實驗室、道橋實驗室、數值計算實驗室、建築環境監測實驗室、工程管理信息化實驗室10個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總值1660萬元)。

學院擁有礦山建築工程、礦山建築工程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土木工程(含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樑工程4個方向)、工程管理、工程力學、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5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專科專業。學院現今在校博士生、碩士生163人,本科生2263人,專科生126人。

學院堅持本科教學中心地位,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院建成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結構力學),省級精品課程2門(工程力學、建設工程監理概論);擁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土木工程);組織編寫和出版包括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在內的教材20餘部;各類省級教改論文徵文獎40餘項;完成各類教改項目17項。

學院擁有土木工程、力學2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擁有深部礦井建設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並設有深部巷道支護理論及技術開發,人工環境控制與節能技術2個院級研究所。近三年,學院累計承擔了國家“十一五”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河南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河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縱向項目36項,承擔大型企業委託項目57項,獲得各類科研資助2091.78萬元。出版專著12部;獲得國家專利20餘項;獲省部級獎勵12項;發表論文415篇,被SCI和EI收錄158篇。

學院注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創新,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在河南省結構設計大賽、斯維爾軟體大賽、廣聯達算量大賽等活動中共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勵10餘項。畢業生平均考研率超過20%,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7%。

學院一直非常重視對外交流,已與美國Duke 大學、加拿大McGill大學、日本室蘭工業大學、日本新瀉大學、澳大利亞Queensl大學、加拿大羅伊利斯特套用技術與藝術學院、愛爾蘭利莫瑞克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國內外二十餘所大學開展多項教育、科技交流和合作;每年有計畫地選派多名優秀教師到國內外講學、進修或攻讀學位。學院與總參工程兵科研三所、平煤建工集團、焦作建工集團、焦作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站簽有 “產、學、研”基地的合作協定。已成功承辦中國工程院公共安全諮詢項目研討會(2005年)、第十五屆全國礦山建設專業學術會議(2007年)、第十五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2006年)、中國煤炭學會瓦斯地質專委會學術會議(2009年)、第十屆全國樁基工程會議(2011年)、2011年全國礦山建設學術年會(2011年)、ITA技術與套用專題研討會 (2011年);主辦了第九屆全國衝擊動力學學術會議(2009年)、資源、新能源、環境與防災國際研討會(2009年);協辦了中國煤炭學會爆破專業委員會第九次大會(2005年)、第九屆全國衝擊動力學學術會議(2009年)。與加拿大McGill大學共同開發研究岩石大噸位雙向等剛度試驗系,2006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教學機構

土木工程學院現有8個教學系(室):地下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建築工程系、道路與橋樑工程系、力學系、工程管理系、建築技術科學系、實驗中心(7個實驗室:力學實驗室中心、土工實驗室、爆破實驗室、結構實驗室、道橋實驗室、建築材料實驗室、建築環境與設備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總值3800多萬元)。

專業設定

土木工程學院擁有礦山建築工程、礦山建築工程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力學、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建築與土木工程和項目管理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設有土木工程(含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樑工程4個方向)、工程管理、理論與套用力學、工程力學、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5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專科專業。學院在校博士生、碩士生163人,本科生2263人,專科生126人。

師資結構

土木工程學院擁有教職工96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教授12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人、副教授28人。博士學位獲得者29人、在讀博士17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校級特聘教授5人。

學科平台

學院擁有1個一級省級重點學科(土木工程),1個二級省級重點學科(工程力學),2個省級特聘教授崗位(工程力學、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1個校級研究所(岩土與地下工程研究所),2個院管產業(工程爆破公司、建設工程監理所)。

科研成果

2004-2008年度,我院教職工主持的國家級科研項目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6項、廳局級科研項目46項,縱向科研進帳經費816萬元;橫向科研進帳經費2850萬元;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市廳級科技進步獎32項;出版專著16部、教材29部、發表學術論文720篇(SCI/EI/ISTP收錄 280 篇)。

質量工程

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土木工程),1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結構力學),2門河南省級精品課程(工程力學),(建設工程監理概論)。

對外交流

我院與英、美、加、澳、日本等五國有學術聯繫,與國內20多所高校的土木學院(系)有業務往來,與總參工程兵科研三所、平煤建工集團簽有 “產、學、研”基地的合作協定。選派了6名優秀教師去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做訪問學者或攻讀博士學位。已成功承辦中國工程院公共安全諮詢項目研討會(2005年)、第十五屆全國礦山建設專業學術會議(2007年)、第十五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2006年),2006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朱天明,全面負責黨務工作

院長: 劉希亮,全面負責行政工作

黨委副書記:張明,負責工會、學生工作

副院長:王有凱,負責本科教學、合作辦學、財務管理

副院長:梁為民,負責科研工作、學科建設、團隊建設

副院長:余永強,負責研究生教育、實驗室管理、資質申報

歷史沿革

學校自1909年(清宣統元年)創辦始,設立礦務學門,培養造就採礦、冶金和鐵路高級專門人才;隨後成立了採礦冶金科和土木工程科。沐浴百年風雨,土木學科經受了滄桑巨變。

1931年(民國二十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易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4月增設土木工程學科,學制四年。當時,本科只有兩科四系,即採礦冶金科和土木工程科。土木工程學科包括路工橋樑系和水利系。

1936年(民國二十五)5月焦作工學院將科改系,設立了採礦、冶金、路工和水利四系。

1937年(民國二十六)抗日戰爭爆發,焦作工學院先遷西安,再遷天水。1938年7月,教育部決定將焦作工學院與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合組成立國立西北工學院。8月~10月國立西北工學院籌備委員會決定設立八個工程學系,其中土木工程學系由私立焦作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北洋工學院土木系合併而成。抗戰勝利後,1946年焦作工學院於洛陽復校,改遷鄭州、蘇州,1949年9月蘇州解放後,焦作工學院遷回焦作,更名為國立焦作工學院。1950年3月華北煤礦專科學校併入增設了電機和土木兩系。

1951年2月,學院主體遷往天津。主體北遷後,有五分之一的教職工留在焦作,與燃料工業部幹部學校、中南煤礦學校(後改名焦作煤礦學校)繼續辦學。

1958年,重建焦作礦業學院,在焦作礦業學院籌建時,原計畫設定採煤、機電兩系,煤田開採、礦井建築、機電三個專業,但根據煤炭生產的需要,礦井建築沒有招生。

1966年開始全國經歷“文化大革命”運動,學校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直到1972年焦作礦業學院根據燃料化學工業部和河南省革委的指示,招收“工農兵學員”,時設三系三專業,其中包括採煤系的煤礦建井與開採專業。

1976年後,學校對專業進行了調整,1977年9月,採煤系的煤礦建井與開採專業改為地下開採專業。

1978年,增設煤礦建井專業(礦井建設)。

1992年,在礦井建設專業基礎上增設礦場地面建築專門化。

1994年1月25日,學校為了適應當時煤炭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形勢,依託井巷工程教研室、岩土教研室、建築工程教研室3個教研室,教職員工17人,礦井建設專業、礦井建設專業(礦場地面建築專門化)、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專科)3個專業,成立了建築工程系。

1994年6 月,在礦井建設專業下設交通土建專業方向。

1996年6 月,增設建築工程專業。

1997年,獲工程力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1999年4月22日,建築工程系更名為土木建築工程系。

1999年6 月,為適應國家專業調整的需要,按寬口徑的土木工程專業辦學,原礦井建設專業、建築工程專業、交通土建專業等納入土木工程專業。

2001年,增設工程管理專業。

2002年,增設建築學專業(2008年移到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

2003年,獲岩土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

2003年,增設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

2004年,工程力學學科獲省級重點學科,且獲重點學科省級特聘教授崗位。

2005年5月19日更名為土木工程學院。

2005年,移設城市規劃專業(2008年移到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新增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

2005年,獲結構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

2006年,獲準設定礦山建築工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

2008年,土木工程學科獲一級省重點學科。

2008年,《結構力學》課程入選2008年度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2008年,土木工程專業獲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建設立項。

2009年,《工程力學》課程入選2009年度省級精品課程。

2009年,土木工程專業入選第四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2009年,新增“建築與土木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土木工程學院在2011年已成為專業設定、師資結構、學科平台、實驗設備以及辦公條件相對獨立的二級教學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