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開放半年來觀眾逾35萬人。作為河南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位於鄭東新區的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由地球科學廳、恐龍廳、生物進化時光隧道、大象廳、礦石林及文化廣場等組成,建築面積5870平方米,是中原地區目前唯一的自然類博物館。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自2008年4月26日開館以來,半年時間已累計接待觀眾超過35萬人次,被河南省授予普及國土資源知識與提高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館長張興遼介紹說,作為全國第一個免費對社會開放的省級地質博物館,開館以來,平均每天接待觀眾超過2000人,節假日期間,每日接待觀眾均超過5000人,最多日接待觀眾逾8000人。
特色
作為河南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位於鄭東新區的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由地球科學廳、恐龍廳、生物進化時光隧道、大象廳、礦石林及文化廣場等組成,建築面積5870平方米,是中原地區目前唯一的自然類博物館。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是由原河南省地質礦產廳圖書館、資料館、地質博物館新組建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是:承擔全省地質博物管理及布展工作;負責土地、礦產資源資料、檔案等工作。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是全省國土資源的對外視窗,是國土資源科普知識教育及土地、礦產資源資料、檔案等管理的重要場所。現有館藏化石、岩石及各類礦物標本5000餘件;館藏各種地質資料7114套;館藏中外文圖書文獻資料9萬餘冊。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是一座以社會公眾為主體,青少年和資源環境相關業務人員為側重點,兼顧科學研究人員需求的科普型自然類博物館。是一個具有現代化、高科技、獨具河南特色的全國省級一流的地質專業博物館;是河南省資源、環境、省情展示交流的“視窗”,珍稀地質礦產標本收藏、研究中心;國土資源知識普及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大眾遊覽勝地;是集科研、科普、休閒、娛樂、賞石於一體的理想去處。
演繹過程
地球廳展示了奧妙無垠的宇宙和地球的有關知識。其中包括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層結構;了解、認識地質作用形成的各種各樣的岩石。奇妙的是,每一位來訪者都可親手操控古大陸的聚合、分裂與漂移,仿真場景惟妙惟肖。在地球發展過程中,還進一步了解風化、喀斯特地貌和冰川作用對人類的影響,體會黃河、黃土和黃河文化。
恐龍廳又稱中生代展廳。這裡展示了出土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亞洲體腔最大、最重的恐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中國唯一的結節龍,十餘件珍貴的長羽毛恐龍,恐龍足跡等珍貴標本。還設有《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體重》、《恐龍拼圖》、《恐龍下蛋》、《恐龍蓋章留念》等寓教於樂、供來訪者參與的互動項目。
生命演化廳。地球上的生命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是在螺鏇式發展進化之中,而生命胞核的DNA又呈現雙螺鏇結構。生命演化廳展示創意就依此而來。
古象廳,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動物,也是現代陸地上最大的脊椎動物。雖然現在大象不多見,但在遙遠的古代,它們遍布於世界各地,黃河流域曾經是大象的王國。河南已發現古象化石產地100多處,有10多個種屬,分布在14個地市。
礦產資源廳主要展示介紹河南的礦產資源和礦業經濟概況。設有吸鐵砂、找寶石、比體重、觀看各種各樣媒體等互動項目。
在礦物廳里,礦物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瑰寶,經過億萬年的孕育、演變,形成了千姿百態、五光十色的靚麗群體,對人類的生活有著廣泛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礦物。該廳展示了數百種精美絕倫的礦物晶體、寶石標本。
地質環境廳展出面積雖然僅有350平方米,但遊客仍能從這裡領略到中原大地16.7萬平方公里內豐富的地質遺蹟資源,了解地質環境對人類生存與健康、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影響,認識地質災害與群防群治,從而學會與大自然、地質環境的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