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滄州,取“滄海”之意設定州治,始於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當時的州治在饒安,也就是現在鹽山縣的千童鎮,秦朝時稱“千童城”,乃秦始皇遣徐福求長生不老仙藥,徵募、訓練千名童男女及百工巧匠,並由此東渡的始發之地。
歷朝歷代在滄州轄區內建州立縣頗多,800處文物遺存中有多處古城址、古墓葬、古橋樑等。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滄州獨特的民俗民風,武術之鄉、雜技之鄉、鑄
![滄州](/img/f/af0/nBnauM3X1MDO3QTN4MDOwQjNzQTMzkzMyEzMzQTNwAzMxAzLzg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人傑地靈
滄州素有"武術之鄉"之稱,"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這是前人對深受民眾喜愛的太極拳和八極拳的讚譽,八極拳的發祥地就在滄州的孟村回族自治縣。源起或流傳滄州的武術門類、拳械達52種之多,占全國的40%,乃中國的武術發源地之一,其中滄州的八極拳和劈掛拳被列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傳統優秀拳種之中,作為武術競賽的規定套路向海外推出。1992年,滄州市被國家首批命名為"武術之鄉"。在滄州的多處武術館校都可以看到武術套路表演。遊客還可現場拜師,學幾手真功夫,既可強身健體,又可防身禦敵。
滄州自古多出文官武將、豪俠志士、文人學士、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戰國神醫扁鵲、唐代地理學家賈耽、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清代《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兩廣總督張之洞、宣統皇帝武師霍殿閣、武術大師霍元甲等等,都是滄州人。
景觀獨特。滄州地處華北平原東部的黑龍港流域,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多窪淀,20多條河流匯聚9處入海,多處濕地保持著良好的生態環境,是200多種候鳥的遷徙停留地。沿海岸線有6條古貝殼堤,是世界現存的三大古貝殼堤之一。臨海的小山,雖然海拔只有39米,區域面積20平方公里,卻是距今二三萬年前火山噴發所形成的火山地貌。“華北明珠”白洋淀下游出口在滄州所轄的任丘市,淀水經大清河直通天津。
物產豐富
沿海40萬畝灘涂,利於曬鹽和魚蝦養殖。滄州海域是渤海、黃海兩大水域的水產資源繁殖場。海產品有對蝦、毛蝦、梭子蟹、海蜇、巴魚、同羅魚、文蛤、毛蛤等;農副產品有鴨梨、金絲小棗、冬棗、冬菜等;風味食品有任丘熏魚和火燒夾驢肉、河間芝麻花酥糖、鹽山皮蛋、白洋淀皮蛋、南皮窩頭、交河煎餅、吳橋薄脆餅、奇美香腸、馮氏香腸等;地方酒有滄州“鐵獅王”、“御河春”白酒、泊頭“十里香”白酒、中捷農場“五姑春”白酒和葡萄酒、鹽山“千童”棗酒、“東渡”老酒等。
交通便捷
104、106、205、307四條國道通過滄州境內,京滬、石黃兩條高速公路在滄州交匯,京滬、京九鐵路與西煤東運第二條大通道朔黃鐵路在境內交叉,黃驊大港也已初具規模。
滄州各主要旅遊景點附近都有星級飯店或旅遊定點飯店,30多家旅行社能為您提供旅遊服務。
到目前為止,滄州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三處,“滄州鐵獅子”、“泊頭清真寺古建築群”、“獻縣單橋石橋”,各位朋友如有興趣,可選擇參觀。
為適應遊客需要,特別推出幾條旅遊線路:
1、白洋淀 千里堤民俗風情游;
2、雜技之鄉、武術之鄉兩鄉游:
3、金絲小棗之鄉、冬棗之鄉、鴨梨之鄉採摘游。
歡迎朋友們到滄州享受大自然,體會浪漫的民俗風情。
相關連結:滄州鐵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