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寺探秘
更新時間:2005-9-21 新聞來源:新華網
9月10日,應博愛縣史志辦陳志超、地名辦魏美智二位主任的邀請,記者隨同我市沁園春文化網站的幾位專家級網友(北里漢、孤獨狼、沁園春等),前往唐村千載寺一探究竟。
作為唐村李氏的第十八世孫,曾任博愛農場紀檢委副書記的李立炳擔任了我們的導遊。多年前,他和村裡的有心人一起,陸續地將千載寺里的部分碑刻抄錄、拓印下來,從而給今天研究千載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此次唐村塵封多年的《李氏家譜》的面世,也主要是他的功勞。
千載寺———明代洪洞移民的集散之地
據李立炳介紹,古時候千載寺規模宏大,由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無極殿、三教堂、禪道學舍、練武堂和碑林等組成。它的東鄰是三聖祠(又稱三聖門),裡邊供奉著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先哲。再往東是太極宮,內有老君殿、太極殿、藥王殿等。寺南300米,有個叫博鰲潭的小湖,人稱伏羲觀魚潭,潭邊有個周易祠,裡邊存放有許多經書。這幾個建築群左右相連,統稱為千載寺,共占地540畝,民間俗稱“五頃寺”。這裡是典型的三教共融的地方,三教信徒友好相處,使這裡香火興盛。清初,寺廟被官兵以寺里藏賊為由放火燒毀。1958年,由於人民公社施工需要,遺址又被拆了一次,到“文革”時被徹底拆完。寺里的100多通石碑,也被運到村西北用於修建水利工程。
《李氏家譜》序中記載:“始祖(李清江)妣王氏,聚廣濟寺大槐樹蔭,徙河邑千載寺,應官府設司駐員,迎遷分辦。眾徙下山四方不一,同足潮入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碩四鄰茅舍茶待。”由此可見,千載寺當時是政府安置移民的中轉站。
《李氏家譜》序中還有這樣一段話:“始祖與河邑常陽村(今溫縣陳家溝)陳公諱卜、郝莊(今磨頭鎮陳莊)陳公諱厚、李窪李公諱清河、劉村蔣公諱培禮故徙途相舍衣食,義厚,入寺廟拜聖結義。”據傳說,這五個結拜兄弟在寺前植下兩棵柏樹和兩棵葡萄樹作為紀念,號稱“二柏架葡萄”,從此年年來此聚會。發展到後來,陳、李兩姓世代通婚,子孫在千載寺習文練武,人才輩出。
李立炳說,作為明代移民的集散地,千載寺像山西洪洞的大槐樹一樣,具有文化象徵意義,是先民移居河內以及黃河南北廣大地區的第一站,因此在發展尋根文化產業方面很有開發價值。
千載寺———唐村李氏崛起的文化聖地
《李氏家譜》序中不僅記述了唐村李氏的由來,而且還記述了李氏歷世名人的事略與功德:“始祖披荊斬棘,蒙霜露而居焉。當是時,墾田構室,幾費艱辛而不殫煩者,貽厥後也……故吾李姓日蕃,人丁頗富。明清列賢書,舉監生,文武進士舉貢,不可指數。五世祖諱明道,居住懷府開業羽箭行,譽招武雄。六世祖諱從諒,首中歲貢,輝縣教諭,文武皆功。七世祖諱政修,甲科進士,智謀大略,廉治道政。八世祖諱春茂名葉蓁,中貢後入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博公武道,習拳、渡劍,看星相,讀兵法,弘揚三教合一,論無極養生功,創十三勢(式)拳、劍、槍藝,譽傳神功,游教傳拳於晉、魯、陝、浙、湖廣,數省赫名焉。九世公諱仲、諱信,結陳溝姑表陳公諱奏廷,三表兄弟,太極門拜師結義,樹志文武,竟功成名,創藝太極養生功,練傳無極功十三勢(式)通臂功,考舉選貢。誘闖賊營,文武智傑,威振賊雄。九世諱笈文武志堅,博藝皆功,考舉中進,職廉民擁,啟勵吾族裔,皆楷模矣。世代文武昌熾,進士舉貢頗多,賢稱之文武世家右族焉。”
從始祖拓荒,到五世祖經商,再到六世祖“文武皆功”,尤其是到八世祖李春茂時,唐村李家依託千載寺這個文化聖地習文練武已形成風氣,而李春茂的四個兒子李倫、李仲、李俊和李信終於成為文武全才,其中李信(即李岩)與兄長李仲在明末農民起義時投奔了李自成,成為一代名將。同時,博愛唐村李氏家族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中擔任將領的還有李牟、李友、李棟、李懷琛等10人。
如今,唐村李氏後人廣布海內,從政經商、研究學術而成果卓著者不計其數。
千載寺———明末名將李岩的培訓基地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對李岩評價極高,稱“有了他的入伙,明末的農民革命運動才走上了正軌”。起義軍進京後,“在過分的勝利陶醉當中,但也有一二位清醒的人,而李岩便是這其中的一個”。《明史·李自成傳》記載:“杞縣舉人李信者,逆案中尚書李精白子也。嘗出粟賑饑民,民德之。曰:‘李公子活我。’會繩伎紅娘子反,擄信,強委身焉。信逃歸。官以為賊,囚獄中。紅娘子來救,饑民應之,共出信。”
對於李信的生平,《李氏家譜》是這樣記載的:“信,字岩,名威,配陳氏、孔氏。貢生(並非舉子)。生於萬曆三十四年,卒於崇禎十七年。早年依父濟源讀習。後與兄仲、陳溝姑表奏廷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結義,樹志文武,雙傑成名,創太極養生功十三勢拳、劍、箭藝,名傳數省。故奏廷考舉,考官不平,之抱打誅辭,避開封杞城姨母家傳拳,嗣叔父春玉(字精白)糧行,主賬銀,造賑謠,石粟危,糧行破,入千載寺再拳。崇禎十三年,堂弟牟牽誘,入闖賊營,將焉。十七年遭賊冤殺。潔妻佛緣。取二門兄仲四子元善奉祀。”
由此可知,李信被革去貢生的原因是為陳奏廷應試遭到考官不公正待遇,抱打不平弄出命案。我市文史專家程峰撰文說,李岩之所以寓居杞縣,一則為逃避官府的追捕,二則因其姨母家在杞縣,三則是其叔父李春玉在此開糧行。後因糧行破產,李信又返回故里,繼續在千載寺習拳練武。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底,經族弟李牟“牽誘”,李信加入李自成起義軍,以其文武才能取得信任為將。史書記載李信是開封杞縣人,屬於不知其“過嗣”給叔父之故。
據《李氏家譜》記載,李岩的第一個夫人是陳家溝陳家之女,有一子少亡。第二個夫人孔氏,不知何地人,記者推測可能就是“繩伎紅娘子”。李岩被殺後,其兄李仲將第四子李元善過繼給李岩。由於這份《李氏家譜》為李元善所修,故譜中所記李岩兄弟諸人事略最為詳盡。鑒於李岩從李闖王為“賊”,李氏第十世李元善在修譜時特意提出:“謂明末吾族門九世李公諱仲、諱信、諱牟、諱棟、諱友,皆誘入闖賊,謀主數將,族裔誠祀之,所事避談,籍譜勿傳揚焉。”因此,唐村李氏世代傳承,密藏其譜從無外泄,但其族人對李岩等人並不避諱。
千載寺———無極養生功的發祥之地
北魏僧惠造像碑,原位於千載寺山門之內,立於東魏武定三年(公元545年)七月,今僅存殘碑。清道光五年《河內縣誌》載有全文,其中有“故能振馨風於沖漠之野,擊玉磬於無極之鄉”,“千載寺有魏大法師、故沙門都法恩,起妙因於初心,建淨業於無極故里”之語,由此可以推知,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博愛唐村千載寺就被稱為“無極之鄉”、“無極故里”。
到了唐代,千載寺住持李道子,號十力和尚,創立了無極養生功。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所立千載寺唐僧十力傳碑記曰:“大唐僧貞觀聖賜李氏名儒,字道武,號十力僧,游化號道子,河內人,隋大業十年二月二日河內無極寺域……少即聰,目過不忘,文、武、醫、易、博、藝皆修……創藝無極養生武功。”
正如《李氏家譜》記載的那樣,李信的父親李春茂“中貢後入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博公武道,習拳、渡劍,看星相,讀兵法,弘揚三教合一,論無極養生功,創十三勢(式)拳、劍、槍藝,譽傳神功,游教傳拳於晉、魯、陝、浙、湖廣,數省赫名焉”。至於明末李信、李仲與姑表兄弟溫縣陳家溝陳奏廷(即陳王廷,字奏廷)結拜於唐村千載寺,習武練拳,在精心研習李春茂無極養生功十三勢(式)家傳武功的基礎上,共同創立了太極拳的前身——太極養生功十三勢(式),並使之在陳、李兩家廣泛流傳,進而由陳家發展成今天的太極拳,那就是後話了。
另外,關於陳王廷的創拳之說,民國《溫縣誌稿》曾如此記載:“陳王廷,字奏廷。縣東陳家溝之拳術,在明時已著名。至清初,王廷為縣學武生,於拳術更加研究,尤多所心得。近今所謂太極拳,即由其發揚光大,歷代相傳,成為特獨之秘。”
對此,李立炳強調,陳王廷創立陳式太極拳已屬定論,溫縣陳家溝乃太極拳故里亦不容置疑,因此我們深入考證千載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無極生太極”的古代哲學、源遠流長的覃懷文化和人傑地靈的焦作山水共同孕育了聞名世界的太極拳,惟有我們焦作才是太極拳真正的發祥地,唐村千載寺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責任編輯:薛磊
相關詞條
-
千載寺
對於李信的生平,《李氏家譜》是這樣記載的:“信,字岩,名威,配陳氏、孔氏。 據《李氏家譜》記載,李岩的第一個夫人是陳家溝陳家之女,有一子少亡。 到了唐代...
千載寺探秘 千載寺———唐村李氏崛起的文化聖地 千載寺———無極養生功的發祥之地 -
青蓮寺[河南博愛青蓮寺]
青蓮寺位於博愛縣清化鎮九街,是一座千年古寺。說起青蓮寺的來歷,倒還有一段傳奇經歷。
-
李岩[歷史人物]
炬而去。”此時,李岩尚在河內唐村老家的千載寺,並未在杞縣,不可能振臂一呼...,李自成命李牟回到河內老家的千載寺,與同族武林諸友,商討參加李自成農民起義共謀...千載寺拜師創拳,助奏廷考舉考官不平之抱打命案誅革辭避杞縣姨母家傳拳...
概述 生平簡介 造反原因 參加起義 籍貫問題 -
李岩
。”此時,李岩尚在河內唐村老家的千載寺,並未在杞縣,不可能振臂一呼讓“眾...回到河內老家的千載寺,與同族武林諸友,商討參加李自成農民起義共謀大業之事...信的條目中都有記載。在李仲條目中載為:“與弟信並陳溝姑表陳奏廷千載寺拜師...
-
李岩[明末人士]
而去。”此時,李岩尚在河內唐村老家的千載寺,並未在杞縣,不可能振臂一呼...牟回到河內老家的千載寺,與同族武林諸友,商討參加李自成農民起義共謀大業...信並陳溝姑表陳奏廷千載寺拜師創拳,助奏廷考舉考官不平之抱打命案誅革辭避...
概述 造反原因 參加起義 籍貫考究 -
李道子
是千載寺附近的三教門信徒,說他是“神龍降凡,馬蘭草母誕世”。這為李道子的身世...,這表明李道子是在千載寺附近的馬蘭草叢被發現的一個棄嬰。⑧之所以和“神龍降...、之雜,其實這正是千載寺三教合一的特色所在。至於大家知道的“李道子...
人物簡介 李道子的學業技藝 李道子的無極拳 -
樂姓
。”隸屬於春官府司管轄。到了隋朝時期,開始也在太常寺中設定了太樂署、清商署,設定...的禮樂演奏,分為大樂、鼓吹兩個分署。在宋朝時期,在太常寺設定三名樂正,長官全國的禮樂典制。到了金國時期,大樂正隸屬於太常寺太樂署,官秩提高到...
讀音 起源 始祖 分布 名人 -
樂[姓氏]
四教。”隸屬於春官府司管轄。到了隋朝時期,開始也在太常寺中設定了太樂署...還掌管邦國祭祀的禮樂演奏,分為大樂、鼓吹兩個分署。在宋朝時期,在太常寺設定三名樂正,長官全國的禮樂典制。到了金國時期,大樂正隸屬於太常寺太樂署,官...
讀音 起源 始祖 分布 名人 -
漢傳密宗
,於長安的大興善寺(位於今西安市)譯出大量密教經典,宏揚密法。最重要的是於洛陽大福先寺由一行協助譯出《大日經》,視為密宗“宗經”,此後逐漸確立了...,大弘密法。金剛智於開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後在長安資聖寺、大薦福寺譯出...
雜密傳入時代 密宗的形成 密教的通俗化 準提法 無上瑜伽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