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石峪村位於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鎮,距離遵化市區東南20公里處。解放前,沙石峪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溝,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之稱。解放後,在老書記張貴順的帶領下,勤勞樸實的沙石峪人硬是在石頭縫裡取土,青石板上造田,先後使400畝荒山變成良田,創造了“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的奇蹟。
1966年4月29日、1967年2月9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先後兩次陪同阿爾巴尼亞貴賓乘直升飛機飛抵沙石峪視察,稱讚沙石峪人為當代“活愚公”。當年,周總理和阿爾巴尼亞總理謝胡親手栽植的兩株柏樹,如今郁郁叢叢,長得非常茁壯。如今的沙石峪,已是遠近聞名的葡萄專業村和小康村。
1975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彩色紀錄片《沙石峪》在全國各地的放映,遵化縣沙石峪“當代愚公換新天”的革命精神成了國內各地幹部民眾學習的又一個典範。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認識和學習沙石峪,河北省唐山地委決定從唐山市和遵化縣文化館抽調了一批專業文藝骨幹,組建起沙石峪連環畫創作組,集體創作了大型連環畫作品《沙石峪》,經人民美術出版社和河北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由新華書店向全國發行,從而使遵化縣沙石峪艱苦奮鬥、艱苦創業的故事迅速傳遍全國。紀錄電影片沙石峪,紀錄電影片,編導:段洪,攝影:董振先等,本數:5本,色別:彩色,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71年拍攝,全國各地發行放映。
影片內容簡介:燕山之中,古長城腳下,有一個小小的山村,它就是人們稱作當代愚公之鄉的河北省遵化縣的沙石峪大隊。沙石峪的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取得了戰天鬥地的好成績。解放前的沙石峪,真是“土如珍珠水如油,滿山遍野大石頭”。經過十年苦戰,九嶺山水重安排,青石板上創高產。一個原來需要國家救濟的缺糧隊變成了餘糧隊。沙石峪大隊從1957年到1970年共向國家交售糧食52萬斤。
陳毅同名詩作
沙石峪
1966年
遵化有個沙石峪,
漫山遍野大石頭。
外村有女不願嫁,
本峪男兒往外游。
十戶百戶均極窮,
野棗充飢糠不留。
數九寒天落大雪,
無衣無褐等罪囚。
自從來了共產黨,
號召革命得自由。
政治翻身不滿足,
經濟生產再細籌。
何處來資金?
不靠上級接濟與鄰村,
就靠自己千百窮人身。
每人均有兩隻手,
還有一顆火紅心。
自己勞動自己吃,
土中生白玉,
地內出黃金。
聽毛主席的話,
中國靠自力更生。
按毛主席的指示行,
勞動創造世界,
無產階級可以扭轉乾坤。
從點滴做起,
一柱支大廈,
槓桿撐萬鈞。
古人說“人苟發憤為天下雄,
安在無土不王。”
這是封建時代的鼓吹,
在於自己往上爬,
打倒剝削者自己變為剝削者。
毛主席的指示與他們不同,
他指示的中心,
在於犧牲自己為人民服務,
為世界服務,
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正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