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沙子空心李果實呈扁圓形,一般在七月下旬成熟,成熟的空心李外表披上銀灰色的白臘質保護層,掛在枝頭十分誘人,平均果重約35克,單果最大重量約50克。其果肉脆嫩,清香濃甜、汁液多、口感好,色澤鮮艷,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豐富,是很好的鮮食果品,具有“清熱解毒,健脾開胃,養顏益壽”之功效,不管老少,無論吃多吃少都不會腹瀉。
產地環境
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黔東北邊陲,烏江下游,大婁山脈和武陵山脈交錯地帶,與渝、湘、鄂三省邊區接壤,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沿河縣群山環抱、溪水縱橫、綠山碧水、低山、低中山、槽壩交錯並存,森林覆蓋率達36%,形成了雨熱同期,光溫同步,晝夜溫差大和小氣候明顯的氣候特點。產區內無任何工業企業,無化工污染,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給沙子空心李的生長造就了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多年來沙子空心李主要是農戶在房前、屋後、田邊地角、荒坡及石旮旯地上隨意栽種,果樹零星分布,缺乏科學管理,產量不高,不能形成規模效應。由於沙子空心李品質好,市場銷售供不應求,我縣和相鄰縣不知多少民眾前來引種,試圖移栽他鄉,都因水土不符,而產生變異(皮厚、味酸、個頭小,果核不分離等)。
歷史淵源
據沿河縣誌記載,沙子空心李從1858年起在沙子鎮沙壩村一帶開始栽種。
1987年9月21日,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到我縣沙子區視察工作時,充分肯定了沙子空心李的優良品質,要求我縣要因地制宜,認真做好特色產品的發展工作,為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走出一條新路子。
1988年起縣政府成立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把沙子空心李作為重點支柱產業進行扶持,沙子鎮、中界鄉成立了空心李發展領導小組,抽調相關業務人員組成空心李生產技術指導組,並從縣農業局、省農業廳、省農科院聘請專家到現場調研,綜合規劃,在規劃區實行連遍大規模栽種,建立了沙子空心李生態示範園區。
生產情況
2005年,沙子空心李產量為3000餘噸,售價每公斤8—12元,收入2500餘萬元。
2006年4月,沙子空心李的栽種面積已達9000畝,進入產果期的有3000畝,主要分布在沙子鎮、中界鄉的55個村,產區現有8000餘戶約2.5萬人從事沙子空心李的生產管理。
2009年,沿河縣發展空心李600多公頃,產值近1500萬元。
2016年3月,沿河縣建成沙子空心李基地7.35萬畝,其中投產果園4.8萬畝,覆蓋沙子、中界等11個鄉鎮、街道,帶動189個村19.6萬人脫貧致富。其中,沙子街道和中界鎮為“沙子空心李”特色產業發展核心區,被列入“貴州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
截止2017年3月,沿河縣建成空心李基地7.85萬畝,其中投產果園4.8萬畝。
產品榮譽
2006年07月12日,沙子空心李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15年,“沙子空心李”通過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課題組評估品牌價值為4.46億元。
2016年7月16日,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國空心李之鄉”榮譽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沙子空心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沙子空心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沿府函[2005]68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沙子鎮、中界鄉等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在保護區範圍內海拔500米至700米的石灰土、沙壤土,有機質含量≥1.5%,坡度≤35°建園。
(二)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選用毛桃作為砧木,從優株母樹系采穗條進行嫁接繁殖。
2.栽培技術:
(1)栽植時間:最適宜的栽植時間為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
(2)按長、寬、深各1米挖定植穴,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磷肥100公斤,桐枯150公斤,生石灰150公斤。
(3)栽植方法:合理密植,畝栽73株至111株。
3.整形修剪:按自然開心形進行合理修剪,冬剪和夏剪相結合,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改善品質。
4.肥水管理:施肥以有機肥為主,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合理施用氮、磷、鉀。適時灌水。
5.花果管理:花期、座果期噴施葉面肥,保花保果。
(三)採收
從盛花期到果實成熟135天,可進行採收。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圓形,果實平均單果重35克,果實表面具有一層特有的銀灰色臘質保護層;離核,果肉黃白色,硬度適中、脆嫩、汁多爽口、清香濃甜。
2.理化指標:固形物含量大於等於11%,固酸比11:1。
專用標誌使用
沙子空心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