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天氣現象]

沙塵暴[天氣現象]

沙塵暴 (sand-dust storm) 是沙暴 (sand storm) 和塵暴 (dust storm) 的總稱,是荒漠化的標誌。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機率小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他細顆粒物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基本信息

定義

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km的天氣現象。   沙塵暴是風蝕荒漠化中的一種天氣現象, 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的共同影響。自然因素包括大風、降水減少及其沙源。人類活動因素是指人類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對植被的破壞以後, 導致沙塵暴爆發頻數增加。  

沙塵暴天氣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這是由於冬春季半乾旱和乾旱區降水甚少, 地表極其乾燥鬆散, 抗風蝕能力很弱, 當有大風颳過時, 就會有大量沙塵被捲入空中, 形成沙塵暴天氣。  

沙塵暴歷史

沙塵暴作為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自然災害之一,並非現代的產物。據科學家對深海岩芯和冰蓋沉積物的測定,早在白堊紀末(距今7000萬年)地球上就有沙塵暴出現。

3000多年前,我國史書便有西北地區發生“黃沙”、“雨塵”、“雨塵土”、“黃霆”等記錄。中國古人將風后降塵稱為“霾”,《詩經》注釋中稱:“終風且霾,傳霾雨土”。《爾雅》曰:“風爾雨土曰霾” 。“終風” 、“風爾”講的都是風后降塵的天氣現象,由於古代揚沙降塵天氣不時發生, 因此“霾”就成了這一天氣現象的專稱。《朔方通志》載天啟元年(公元1621 年)“四月乙亥午寧夏洪廣堡,風霾大作, 墜灰片如瓜籽,紛紛不絕,逾時而止,日將沉,作紅黃色”。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 年), 甘肅“十一戊午朔,大風從西北來, 折木飛沙走石, 六日始息” 。表明這場風形成的沙塵暴摧折樹木,沙石均被吹起,持續6 天方平息。可見,沙塵暴在我國古代就成為一種對人類產生危害的天氣現象。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3世紀~1949年的2154年間,我國發生沙塵暴70次,平均31年發生一次。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沙塵暴發生次數卻迅速增加,並且我國沙塵暴出現了發生時間早、影響範圍大等新動向。我國沙塵暴發生的空間規律是西部多於東部,北部多於南部,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北和華北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沙塵暴在發生時間上表現為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據趙景波等對我國494例載有月份的沙塵暴記錄統計表明,沙塵暴主要出現在2~5月份,占總數的78. 3%,其中又以3~4月份最頻繁,占總數的49.2%,2月、5月次之,其它月份較少。沙塵暴發生的日變化表現為主要集中在中午至傍晚,夜間至午前則相對較少。  

沙塵暴[天氣現象] 沙塵暴[天氣現象]

形成原因

強風、強熱力不穩定和沙源分別作為動力因子和物質基礎,是沙塵暴形成的三個重要條件。  

自然條件

戈壁灘上的沙塵暴 戈壁灘上的沙塵暴

有利於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於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並卷揚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乾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雲團或颮線是有利於沙塵暴發展並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於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

土壤、黃砂主要成分是矽酸鹽,當乾旱少雨且氣溫變暖時,矽酸鹽表面的矽酸失去水分,

HSiO=SiO+ HO(氣)↑

這樣矽酸鹽土壤膠團、砂粒表面就會帶有負電荷,相互之間有了排斥作用,成為氣溶膠不能凝聚在一起,從而形成揚砂即沙塵暴。沙塵暴本質上是帶有負電荷的矽酸鹽氣溶膠。

總之,沙塵暴的形成需要這三個條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塵物質。它是形成沙塵暴的物質基礎。

二是大風。這是沙塵暴形成的動力基礎,也是沙塵暴能夠長距離輸送的動力保證。

三是不穩定的空氣狀態。這是重要的局地熱力條件。沙塵暴多發生於午後傍晚說明了局地熱力條件的重要性。

物理因素

巨型沙塵暴 巨型沙塵暴

在極有利的大尺度環境、高空乾冷急

流和強垂直風速、風向切變及熱力不穩定層結條件下,引起鋒區附近中小尺度系統生成、發展,加劇了鋒區前後的氣壓、溫度梯度,形成了鋒區前後的巨大壓溫梯度。在動量下傳和梯度偏差風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層風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塵,形成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天氣。

環境因素

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的努力下,一項為探討沙塵物質的啟動、傳輸機理而專門設立的沙塵暴風洞模擬實驗順利完成。

通過實驗,專家們發現,土壤風蝕是沙塵暴發生髮展的首要環節。風是土壤最直接的動力,其中氣流性質、風速大小、土壤風蝕過程中風力作用的相關條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響土壤風蝕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項實驗還證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塵暴的有效方法之一。專家認為植物通常以3種形式來影響風蝕: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風動量,減少氣流與沙塵之間的傳遞;阻止土壤、沙塵等的運動。

人為因素

沙塵暴發生不僅是特定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而且與人類活動有對應關係。人為過度放牧、濫伐森林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尤其是人為過度墾荒破壞地面植被,擾動地面結構,形成大面積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塵暴的形成和發育。

氣象因素

沙塵暴的形成是以東亞特殊的大氣環流為背景,並與冬季風緊密聯繫在一起,它的發生主要與冬半年西伯利亞-----蒙古高壓驅動下的冷鋒過境有關,屬冷鋒型沙塵暴。  

形態特徵

1﹒風沙牆聳立

沙塵暴[天氣現象] 沙塵暴[天氣現象]

大陸強沙塵暴多從西北方向或西方推移過來,也有少數從東方推移過來。幾乎所有的沙塵暴來臨時,我們都可以看到風颳來的方向上有黑色的風沙牆快速地移動著,越來越近。遠看風沙牆高聳如山,極像一道城牆,是沙塵暴到來的前鋒。

2﹒漫天昏黑

強沙塵暴發生時由於颳起8級以上大風,風力非常大,能將石頭和沙土捲起。隨著飛到空中的沙塵越來越多,濃密的沙塵鋪天蓋地,遮住了陽光,使人在一段時間內看不見任何東西,就像在夜晚一樣。

3﹒翻滾沖騰

紅色沙塵暴 紅色沙塵暴

刮黑風時,靠近地面的空氣很不穩定,下面受熱的空氣向上升,周圍的空氣流過來補充,已致於空氣攜帶大量沙塵上下翻滾不息,形成無數大小不一的沙塵團在空中交匯沖騰。

4﹒流光溢彩

風沙牆的上層常顯黃至紅色,中層呈灰黑色,下層為黑色。上層發黃髮紅是由於上層的沙塵稀薄,顆粒細,陽光幾乎能穿過沙塵射下來之故。而下層沙塵濃度大,顆粒粗,陽光幾乎全被沙塵吸收或散射,所以發黑。風沙牆移過之地,天色時亮時暗,不斷變化。這是由於光線穿過厚薄不一、濃稀也不一致的沙塵帶時所造成的。  

分類

按等級劃分

沙塵天氣分為浮塵、揚沙、沙塵暴和強沙塵暴四類。

沙塵暴 氣象符號 沙塵暴 氣象符號

浮塵:塵土、細沙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里的天氣現象;

揚沙: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內的天氣現象;

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大量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的天氣現象;

強沙塵暴:大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模糊不清,渾濁不堪,水平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天氣現象;

特強沙塵暴:狂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50米的天氣現象。  

按標準劃分

1、決策服務:

預計未來24小時內將有沙塵天氣過程發生時,在內部公報、專報及決策服務材料中發布沙塵天氣預報。

2、公眾預報:

⑴國家級標準

①沙塵暴黃色預警

標準:12小時內可能出現沙塵暴天氣(能見度小於1000米),或已經出現沙塵暴天氣並可能出現沙塵暴天氣並可能持續

②沙塵暴橙色預警

沙塵暴[天氣現象] 沙塵暴[天氣現象]

標準:6小時內可能出現強沙塵暴天氣(能見度小於500米),或已經出現沙塵暴天氣並可能出現沙塵暴天氣並可能持續。

③沙塵暴紅色預警

標準:6小時內可能出現特強沙塵暴天氣(能見度小於50米),或已經出現沙塵暴天氣並可能出現沙塵暴天氣並可能持續.  

⑵省級標準

由各省氣象局參照國家級標準確定。

說明

1、省級沙塵天氣預報警報發布標準報中國氣象局備案。

2、沙塵天氣預報、警報應包括發生沙塵天氣的區域、時段、強度、可能造成的影響及對策。

3、中央氣象台向公眾發布沙塵天氣預報警報前應及時通過有效方式向有關省氣象台通報,省級氣象台向公眾發布沙塵天氣預報警報前應及時通過有效方式向中央氣象台及有關氣象台站通報。

按強度劃分

沙塵暴強度劃分為4個等級:

沙塵暴[天氣現象] 沙塵暴[天氣現象]

1、4級≤風速≤6級,500米≤能見度≤1000米,稱為弱沙塵暴;

2、6級≤風速≤8級,200米≤能見度≤500米,稱為中等強度沙塵暴;

3、風速≥9級,50米≤能見度≤200米,稱為強沙塵暴;

4、當其達到最大強度(瞬時最大風速≥25米/秒,能見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時,稱為特強沙塵暴(或黑風暴,俗稱“黑風”)。  

主要危害

沙塵暴 沙塵暴

沙塵暴天氣是中國西北地區和華北北部地區出現的強災害性天氣,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電受阻或中斷、火災、人畜傷亡等,污染自然環境,破壞作物生長,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失和極大的危害。

沙塵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⒈環境污染

出現沙塵暴天氣時狂風裹的沙石、浮塵到處瀰漫,凡是經過地區空氣渾濁,嗆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數增加。如1993年5月5日發生在金昌市的強沙塵暴天氣,監測到的室外空氣含塵量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內為80毫米/立方厘米,超過國家規定的生活區內空氣含塵量標準的40倍。

⒉生產生活受影響

沙塵暴天氣攜帶的大量沙塵蔽日遮光,天氣陰沉,造成太陽輻射減少,幾小時到十幾個小時惡劣的能見度,容易使人心情沉悶,工作學習效率降低。輕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腸胃疾病,嚴重時將導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颳走農田沃土、種子和幼苗。沙塵暴還會使地表層土壤風蝕、沙漠化加劇,覆蓋在植物葉面上厚厚的沙塵,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減產。沙塵暴還使氣溫急劇下降,天空如同撐起了一把遮陽傘,地面處於陰影之下變得昏暗、陰冷。

⒊生命財產損失

1993年5月5日,發生在甘肅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縣、白銀市等地市的強沙塵暴天氣,受災農田253.55萬畝,損失樹木4.28萬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36億元,死亡85人,重傷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武威、民勤等地市強沙塵暴天氣,據不完全統計僅金昌、武威兩地市直接經濟損失達1534萬元。

1995 年5 月5 日, 甘肅省一場特大沙塵暴降塵量高達1 .2431 ×10 t, 相當於省內最大水泥廠15 年的產量。1998 年4 月西北12 個地、州遭受沙塵暴襲擊,46.1 萬畝農作物受災,11.09 萬頭(只)牲畜死亡,156 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8 億元。這次沙塵暴影響地區東至長江下游,其影響範圍之大是歷史罕見的。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行政公署以特急檔案上報該盟受沙塵暴危害情況:8~10 級強風襲擊12h,環境質量TSP 濃度平均值為62.4 mg·m ,超過國家空氣品質標準200 倍以上,且持續時間長、範圍廣。據當地統計,連續6 天的沙塵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不包括土地的損失)超過10 億元。

⒋影響交通安全

影響交通安全(飛機、火車、汽車等交通事故)沙塵暴天氣經常影響交通安全,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飛或降落,使汽車、火車車廂玻璃破損、停運或脫軌。

⒌危害人體健康

當人暴露於沙塵天氣中時,含有各種有毒化學物質、病菌等的塵土可透過層層防護進入到口、鼻、眼、耳中。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的塵土若得不到及時清理將對這些器官造成損害或病菌以這些器官為侵入點,引發各種疾病。大氣中高的沙塵濃度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例如風沙塵肺病就是在乾旱、半乾旱環境中因嚴重的大氣沙塵造成的地方病。

⒍土地退化

沙塵暴[天氣現象] 沙塵暴[天氣現象]

黑風(特強沙塵暴)的危害主要有兩個:一是風,二是沙;大風的危害也有二:一是風力破壞,二是刮蝕地皮。

風力破壞:大風破壞建築物,吹倒或拔起樹木電桿,撕毀農民塑膠溫室大棚和農田地膜等等。此外,由於西北地區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經濟作物出苗,生長子葉或真葉期和果樹開花期,此時最不耐風吹沙打。輕則葉片蒙塵,使光合作用減弱,且影響呼吸,降低作物的產量;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風,使西北地區8.5萬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萬株防護林和用材林折斷或連根拔起。此外,大風颳倒電桿造成停水停電,影響工農業生產。1993年5月5日黑風造成的停電停水,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經濟損失8300萬元。

刮蝕地皮:大風作用於乾旱地區疏鬆的土壤時會將表土颳去一層,叫做風蝕。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風平均風蝕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畝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風颳走。其實大風不僅颳走土壤中細小的黏土和有機質,而且還把帶來的沙子積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為降低。此外大風夾沙粒還會把建築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層,叫做磨蝕,也是一種災害。

沙的危害: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說過,狹管、迎風和隆起等地形下,因為風速大,風沙危害主要是風蝕,而在背風凹窪等風速較小的地形下,風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風中發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處達到了1.2米。

⑴強風:攜帶細沙粉塵的強風摧毀建築物及公用設施,

沙塵暴 沙塵暴

造成人畜傷亡。

⑵沙埋:以風沙流的方式造成農田、渠道、村舍、鐵路、草場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對交通運輸造成嚴重威脅。

⑶土壤風蝕:每次沙塵暴的沙塵源和影響區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風蝕危害,風蝕深度可達1~10厘米。據估計,中國每年由沙塵暴產生的土壤細粒物質流失高達106~107 噸,其中絕大部分粒徑在10微米以下,對源區農田和草場的土地生產力造成嚴重破壞。

⑷大氣污染:在沙塵暴源地和影響區,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TSP)增加,大氣污染加劇。以1993年“5.5”特強沙塵暴為例,甘肅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氣的TSP濃度達到1016 mg/m3,室內為80 mg/m3,超過國家標準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區受沙塵暴的影響,空氣污染指數達到4級以上的有10天,同時影響到中國東部許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內的18個城市的日污染指數超過4級。

生態效應

可怕的沙塵暴 可怕的沙塵暴

沙塵暴的危害雖然甚多,但整個沙塵暴的過程卻也是自然生態系所不能或缺的部分。

例如:1、澳大利亞的赤色沙暴中所夾帶來的大量鐵質已證明是南極海浮游生物重要的營養來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減緩溫室效應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響層級並非全為負面。或許在另一層面來說,沙塵暴也許也是地球為了應對環境變遷的一種症候,就像我們感冒了會發生咳嗽是為了排除氣管中的廢物一樣。為研究沙暴提供塔斯曼海養分以及其它諸多效應等,澳大利亞曾匯集了許多氣候學者。他們發現澳大利亞沙暴的紅色石英沉積物也可在紐西蘭找到,並且反而肥沃了紐西蘭的土地;因此澳大利亞沙塵暴所造成的養分損失卻可造成紐西蘭土地的養分收穫。

2、夏威夷當地肥沃的土壤沉積物根據分析資料也可證明有許多的養料成分也是來自遙遠的歐亞大陸內部。正因為兩地相隔萬里,普通的風無法把內陸的塵埃吹到這么遙遠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塵暴,把細小卻包含養分的塵土攜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種一般把它們撒下來。

3、科學家還發現,地球上最大的綠肺―亞馬孫盆地的雨林也得益於沙塵暴,它的一個重要的養分來源也是空中的沙塵。沙塵暴能把盤石變得蔥蔥鬱郁的秘密在於,沙塵氣溶膠含有鐵離子等有助於植物生長的成分。此外由於沙塵暴多誕生在乾燥高鹽鹼的土地上,沙塵暴所挾帶的一些土粒當中也經常帶有一些鹼性的物質,所以往往可以減緩沙塵暴附近沉降區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王自發先生曾說:“沙塵暴的確降低了酸雨的酸性。  

沙塵暴的成分是帶有負電荷的矽酸鹽,能中和酸雨中的氫離子,減輕酸雨危害。但很少有人知道,沙塵暴並非“有百害而無一利”。

沙塵暴對人類有益的一面,除了人們公認的造就黃土高原以外,鹼性的沙塵進入大氣中可以與空氣中的酸性物質中和,達到抑制酸雨的效果。科學家已經測算出沙塵暴對酸雨的影響,即沙塵及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國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18~2.15,韓國增加0.15~0.18,日本增加0.12~0.15。此外,它從沙漠地帶帶走的營養成分落到海洋,為魚類提供了充足的養料。

SiO3 2- + 2 H+ = H2SiO3↓

沙塵及其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國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8-2.5,韓國增加0.5-0.8,日本增加0.2-0.5。如果沒有沙塵的作用,那么很多北方地區的酸雨危害要嚴重得多。”也因此,沙塵暴雖然危害甚大,卻也是地球自然生態當中的一個必經的過程,因為自人類有史以來,便有沙塵暴的出現了。只是我們應該更積極的找尋異常沙塵暴頻率發生的機制,以真正解決異常氣候變遷所對於環境的危害性。

“沙塵暴也做好事。但是總體而言,沙塵暴弊大於利。”  

防治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儘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4.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5.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6.在沙漠地區種植適宜沙漠乾旱地區生長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層,從而改善地被環境,固定土壤,降低風速,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小氣候環境。

7.在沙漠邊緣種植鄉土品種的低矮灌木和小喬木,改善植被分布。


個人防護要點:

1.及時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膠條對門窗進行密封。

2.外出時要戴口罩,用紗巾蒙住頭,以免沙塵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損傷。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

3.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密切注意路況,謹慎駕駛。

沙塵暴[天氣現象] 沙塵暴[天氣現象]

4.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損壞的室外物品。

5.發生強沙塵暴天氣時不宜出門,尤其是老人、兒童及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

監測方法

作為一個深受沙塵暴之害的國家,中國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沙塵暴監測站。這個監測站位於中國西部省份寧夏,占地2平方公里。據稱,這個監測站將在沙塵和沙漠研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是一個沙塵暴多發的國家。每年春季,長江以北地區都會遭受沙塵暴的襲擊。中國大大加強了防治沙塵暴的努力。不僅遍及全國各地的3000多個氣象站被用來協助監測沙塵,而且通過衛星和雷達系統來蒐集數據資料。

歷史相關記載

中國古籍里有上百處關於“雨土”、“雨黃土”、“雨黃沙”、“雨霾”的記錄,最早的“雨土”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黃霧四塞,沙土從天而降如雨。這裡記錄的其實就是沙塵暴。

雨土的地點主要在黃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這類事情看成是奇異的災變現象,相信這是“天人感應”的一種徵兆。晉代張華編的博物志中就記有:“夏桀之時,為長夜宮於深谷之中,男女雜處,十旬不出聽政,天乃大風揚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間,發生在中國的持續兩天以上的沙塵暴竟達60次。中科院劉東生院士認為,黃土高原應該說是沙塵暴的一個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積累了過去幾百萬年以來沙塵暴的記錄。中國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風沙漫天漫地灑過來,每年都要在黃土高原上留下一層薄薄的黃土。

多發地區

全世界有四大沙塵暴多發區,分別位於中亞、中非、北美和澳大利亞。

沙塵暴   天氣多發生在內陸沙漠地區,源地主要有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亞也是沙塵暴天氣的源地之一。1933一1937年由於嚴重乾旱,在北美中西部就產生過著名的碗狀沙塵暴。

亞洲沙塵暴活動中心主要在約旦沙漠、巴格達與海灣北部沿岸之間的下美索不達米亞、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濱,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帶。前蘇聯的中亞地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都是沙塵暴頻繁影響區,但其中心在裏海與鹹海之間沙質平原及阿姆河一帶。  

中國

在中國,有兩大沙塵暴多發區。

第一個多發區在西北地區,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邊地區,吐魯番-哈密盆地經河西走廊、寧夏平原至陝北一線和內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爾多斯高原。

第二個多發區在華北,赤峰、張家口一帶,直接影響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國沙塵暴日益嚴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開發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有關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華北地區土地大量開墾,草原過度放牧,人為破壞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鬆土地,為沙塵暴的發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塵源,一遇大風便形成影響社會、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塵暴。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李黃向媒體公布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西北地區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也是沙塵暴頻繁發生的地區,主要源地有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瑪乾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漠等。從1999年到2002年春季,中國境內共發生55次12次沙塵天氣,其中有31次起源於蒙古國中南部戈壁地區,換句話說,就是每年肆虐中國的沙塵,約有六成來自境外;2002年春季,中國北方共出現了12次沙塵天氣過程。具有出現時段集中、發生強度大、影響範圍廣等3個特點。影響中國的沙塵天氣源地,可分為境外和境內兩種。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塵天氣起源於蒙古國南部地區,在途經中國北方時得到沙塵物質的補充而加強;境內沙源僅為三分之一左右。發生在中亞(哈薩克斯坦)的沙塵天氣,不可能影響中國西北地區東部乃至華北地區。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瑪乾沙漠是中國境內的沙塵天氣高發區,但一般不會影響到西北地區東部和華北地區。中國的沙塵天氣路徑可分為西北路徑、偏西路徑和偏北路徑:西北1路路徑,沙塵天氣一般起源於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響中國西北、華北;西北2路路徑,沙塵天氣起源於蒙古國南部或內蒙古中西部,主要影響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北部、東北大部;偏西路徑,沙塵天氣起源於蒙古國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區、內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區,主要影響中國西北、華北;偏北路徑,沙塵天氣一般起源於蒙古國烏蘭巴托以南的廣大地區,主要影響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和東北南部。  

世界

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塵暴多發區,它們分別是:北美、大洋洲、中亞以及中東地區。  

相冊 相冊

北美洲的沙漠主要分布於美國西部和墨西哥的北部。在與沙漠接壤的荒漠乾旱區,沙塵暴時有發生,甚至在大平原上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黑風暴。北美洲沙塵暴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利用不當、持續乾旱等。20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西部大平原發生了一場特大的沙塵暴,被稱為黑風暴,在這場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沙塵暴中,大平原損失了3億噸的肥沃土壤。浩劫之後,眾多城鎮成為了荒無人煙的空城。許多人被迫向加利福尼亞遷移,引發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移民潮。澳大利亞是個乾旱國家,陸地面積的74.8%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澳大利亞的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區沙塵暴最為頻繁,每年平均有五次之多。由於許多地方氣候乾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層 缺乏植被的覆蓋,導致了土地的逐漸沙化,一旦颳起大風,沙塵暴就會發生。亞洲中部的荒漠區也在不斷擴大,中亞五國是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總面積有近400萬平方公里。由於人口的快速增加,人為過量灌溉用水,亂砍濫伐森林,超載放牧,草場退化,沙漠化十分嚴重。中亞地區鹽土面積非常遼闊,達到15萬平方公里,所以造成了沙塵暴和鹽塵暴的混合發生。中東地區的沙塵暴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地區,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由於連年旱災以及過量放牧和開墾,造成草場退化,田地荒蕪,沙漠化土地蔓延,沙塵暴加劇,人們的生活環境急劇惡化。頻繁的沙塵暴還殃及其他地區,有的沙塵被風帶過大西洋到達了南美洲亞馬遜地區,還有沙塵被吹到了歐洲。  

統計數據

中國

經統計,特大沙塵暴在中國發生過8次,波及的範圍愈來愈廣,造成的損失愈來愈重。現將90年代以來中國出現的幾次主要大風和沙塵暴天氣的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現大風天氣。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肅、寧夏、內蒙古相繼遭大風和沙塵暴襲擊。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場特大沙塵暴襲擊了新疆東部、甘肅河西、寧夏大部、內蒙古西部地區,造成嚴重損失。1994年:4月6日開始,從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西部颳起大風,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塵隨風而起,飄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黃土持續數日。

1995年:11月7日,山東40多個縣(市)遭受暴風襲擊,35人死亡,121人失蹤,32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0億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來最嚴重的強沙塵暴襲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風驟起,天地閉合,沙塵瀰漫,樹木轟然倒下,人們呼吸困難,遭受破壞最嚴重的酒泉地區直接經濟損失達兩億多元。

1998年:4月5日,內蒙古的中西部、寧夏的西南部、甘肅的河西走廊一帶遭受了強沙塵暴的襲擊,影響範圍很廣,波及北京、濟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東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間風力達12級的大風襲擊,部分地區同時伴有沙塵。這次特大風災造成大量財產損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蹤、256人受傷。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區突遭狂風襲擊,阿拉山口、塔城等風口地區風力達9至10級,瞬間風速達每秒32米,其他地區風力普遍達到6至7級。狂風颳倒大樹,部分地段電力線路被刮斷。

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區接連兩天發生持續大風及沙塵暴天氣。這次沙塵暴的範圍從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地區一直到東部的通遼市南部,瞬時風速為每秒16米。伊克昭盟達拉特旗風力最高達到10級。

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內蒙古自治區出現大面積沙塵暴天氣,部分沙塵被大風攜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揚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塵暴又一次襲擊北京城,局部地區瞬時風力達到8至9級。正在安翔里小區一座兩層樓樓頂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風颳下,兩人當場死亡。一些廣告牌被大風颳倒,砸傷行人,砸壞車輛。

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紀90年代以來範圍最大、強度最強、影響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沙塵天氣過程襲擊了中國北方14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影響人口達1.3億。

2010年3月12日,新疆和田地區2010年首次發生強沙塵暴,部分縣市出現黑風,一些當地民眾稱最嚴重時能見度幾乎為零。截至19時,和田市區還是昏黃一片。18時,強沙塵暴已至策勒縣,預計21時許到達民豐縣,覆蓋範圍達500多公里。

2010年3月19日18時,新疆南疆盆地北部和東部、青海中北部局地、甘肅中部、寧夏北部、陝西北部、內蒙古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出現揚沙或沙塵暴天氣,其中內蒙古額濟納旗、海力素、臨河、烏拉特中旗及青海冷湖出現能見度不足500米的強沙塵暴。

2010年4月24日甘肅遭遇2010年第三次區域性的沙塵暴天氣過程。敦煌、酒泉、張掖、民勤等13個地區出現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其中民勤縣在當天傍晚時分的能見度接近0米。資料顯示,這次大風特強沙塵暴是民勤縣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一次。由於當地氣象部門預報準確及時,災害天氣未造成民勤縣人員傷亡,因強風引起的13處明火亦被及時撲滅。

在內蒙古阿右旗,34年來最強的一次沙塵暴使當地農牧業遭到重創。阿拉善盟初步統計表明:失蹤或死亡的牲畜有4000多頭,近5萬畝農田受災;上百座蔬菜大棚嚴重受損;300多眼水井被掩埋;通訊、光電線路也嚴重受損。

2010年4月26日,河北保定、石家莊、衡水、邢台、邯鄲和張家口地區有76個縣市遭遇大風襲擊,最高風速達30米/秒,風力為11級。冀東南13個縣市出現沙塵暴、12個縣市出現雷暴,其中平鄉、廣宗、威縣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強沙塵暴。27日上午,記者從甘肅省民政廳了解到最新訊息,甘肅省武威等六市遭受強沙塵暴災害,據統計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37億元。  

2014年4月23日,新疆尉犁縣遭遇強沙塵暴。據尉犁縣氣 象局訊息,當日9點30分該縣風力已達8級;12時縣域內能見度幾乎為零,昏天黑地,白天瞬間變黑夜。受沙塵暴影響,該縣路燈、學校、小區、商鋪等停電;客運站班線車、計程車被迫暫停運營,交警大隊出動全體警力,在縣城、農村重點路段設立執勤點對過往車輛進行指揮疏導;棉花、設施大棚均受其影響。   據網易新聞、中搜搜悅報導,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因24日遭遇入春以來最大的沙塵暴襲擊,已有508公頃農田受災,具體受災金額正在進一步統計中。24日,內蒙古自西向東出現大風揚沙天氣,主要受沙塵天氣影響的地區有阿拉善盟、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等地。最大風力達7級以上,戈壁地區風力達8級以上,能見度小於1000米,氣溫已下降到零度以下,阿拉善盟阿左旗、烏海市等地下午出現雨雪。  

美國

2014年7月2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本月已遭到兩次特大沙塵暴的襲擊。氣象學家稱,每年此時,亞利桑那州都是沙塵暴的“重災區”。統計數字顯示,當地平均每年要遭遇3到4次大型沙塵暴(能見度小於400米)襲擊。  

中國維和營地

6月28日下午四點多,馬利共和國加奧地區,中國赴馬里維和部隊營地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遭遇了罕見紅色沙塵暴襲擊。據目擊者描述,沙塵暴持續時間有1個多小時,整個天空呈現出從未見過的紅色,能見度只有幾米,氣氛肅殺。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沙塵暴[天氣現象] 沙塵暴[天氣現象]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預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土地沙化的預防、沙化土地的治理和開發利用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土地沙化是指因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所導致的天然沙漠擴張和沙質土壤上植被破壞、沙土裸露的過程。

本法所稱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類不合理活動所導致的天然沙漠擴張和沙質土壤上植被及覆蓋物被破壞,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過程。

本法所稱沙化土地,包括已經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具體範圍,由國務院批准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確定。

第三條 防沙治沙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堅持區域防治與重點防治相結合;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三保護和恢復植被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相結合;

四遵循生態規律,依靠科技進步;

五改善生態環境與幫助農牧民脫貧致富相結合;

六國家支持與地方自力更生相結合,政府組織與社會各界參與相結合,鼓勵單位、個人承包防治;

七保障防沙治沙者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國務院和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防沙治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保障和支持防沙治沙工作的開展。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保護和改善本行政區域的生態質量。

國家在沙化土地所在地區,建立政府行政領導防沙治沙任期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報告防沙治沙工作情況。

第五條 在國務院領導下,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防沙治沙工作。

國務院林業、農業、水利、土地、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的職責和國務院確定的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所屬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的防沙治沙工作。

第六條 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防止該土地沙化的義務。

使用已經沙化的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治理該沙化土地的義務。

第七條 國家支持防沙治沙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發揮科研部門、機構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作用,培養防沙治沙專門技術人員,提高防沙治沙的科學技術水平。

國家支持開展防沙治沙的國際合作。

第八條 在防沙治沙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保護和改善生態質量作出突出貢獻的,應當給予重獎。

第九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防沙治沙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沙治沙意識,提高公民防沙治沙的能力。

第二章 防沙治沙規劃

第十條 防沙治沙實行統一規劃。從事防沙治沙活動,以及在沙化土地範圍內從事開發利用活動,必須遵循防沙治沙規劃。

防沙治沙規劃應當對遏制土地沙化擴展趨勢,逐步減少沙化土地的時限、步驟、措施等作出明確規定,並將具體實施方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畫和年度計畫。

第十一條 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水利、土地、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編制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據全國防沙治沙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防沙治沙規劃,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指定的有關部門批准後實施。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依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的防沙治沙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防沙治沙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防沙治沙規劃的修改,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防沙治沙規劃。

第十二條 編制防沙治沙規劃,應當根據沙化土地所處的地理位置、土地類型、植被狀況、氣候和水資源狀況、土地沙化程度等自然條件及其所發揮的生態、經濟功能,對沙化土地實行分類保護、綜合治理和合理利用。

在規劃期內不具備治理條件的以及因保護生態的需要不宜開發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應當規劃為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實行封禁保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的範圍,由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防沙治沙規劃確定。

第十三條 防沙治沙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防沙治沙規劃中確定的沙化土地用途,應當符合本級人民政府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三章 土地沙化的預防

第十四條 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土地沙化情況進行監測、統計和分析,並定期公布監測結果。

沙塵暴 沙塵暴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或者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土地沙化監測技術規程,對沙化土地進行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及上一級林業或者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或者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土地沙化監測過程中,發現土地發生沙化或者沙化程度加重的,應當及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收到報告的人民政府應當責成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止導致土地沙化的行為,並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氣象乾旱和沙塵暴天氣進行監測、預報,發現氣象乾旱或者沙塵暴天氣徵兆時,應當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收到報告的人民政府應當採取預防措施,必要時公布災情預報,並組織林業、農(牧)業等有關部門採取應急措施,避免或者減輕風沙危害。

第十六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防沙治沙規劃,劃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因地制宜地營造防風固沙林網、林帶,種植多年生灌木和草本植物。由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確定植樹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的標準和具體任務,並逐片組織實施,明確責任,確保完成。

除了撫育更新性質的採伐外,不得批准對防風固沙林網、林帶進行採伐。在對防風固沙林網、林帶進行撫育更新性質的採伐之前,必須在其附近預先形成接替林網和林帶。

對林木更新困難地區已有的防風固沙林網、林帶,不得批准採伐。

第十七條 禁止在沙化土地上砍挖灌木、藥材及其他固沙植物。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植被管護制度,嚴格保護植被,並根據需要在鄉(鎮)、村建立植被管護組織,確定管護人員。

在沙化土地範圍內,各類土地承包契約應當包括植被保護責任的內容。

第十八條 草原地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草原的管理和建設,由農(牧)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組織農牧民建設人工草場,控制載畜量,調整牲畜結構,改良牲畜品種,推行牲畜圈養和草場輪牧,消滅草原鼠害、蟲害,保護草原植被,防止草原退化和沙化。

草原實行以產草量確定載畜量的制度。由農(牧)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載畜量的標準和有關規定,並逐級組織實施,明確責任,確保完成。

第十九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和管理,在編制流域和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和供水計畫時,必須考慮整個流域和區域植被保護的用水需求,防止因地下水和上游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導致植被破壞和土地沙化。該規劃和計畫經批准後,必須嚴格實施。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節約用水,發展節水型農牧業和其他產業。

第二十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在沙漠邊緣地帶和林地、草原開墾耕地;已經開墾並對生態產生不良影響的,應當有計畫地組織退耕還林還草。

第二十一條 在沙化土地範圍內從事開發建設活動的,必須事先就該項目可能對當地及相關地區生態產生的影響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依法提交環境影響報告;環境影響報告應當包括有關防沙治沙的內容。

第二十二條 在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範圍內,禁止一切破壞植被的活動。

禁止在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範圍內安置移民。對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範圍內的農牧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有計畫地組織遷出,並妥善安置。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範圍內尚未遷出的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由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主管部門妥善安排。

未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指定的部門同意,不得在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範圍內進行修建鐵路、公路等建設活動。

第四章 沙化土地的治理

沙塵暴 沙塵暴

第二十三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防沙治沙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因地制宜地採取人工造林種草、飛機播種造林種草、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調配生態用水等措施,恢復和增加植被,治理已經沙化的土地。

第二十四條 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在自願的前提下,捐資或者以其他形式開展公益性的治沙活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或者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為公益性治沙活動提供治理地點和無償技術指導。

從事公益性治沙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或者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技術要求進行治理,並可以將所種植的林、草委託他人管護或者交由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管護。

第二十五條 使用已經沙化的國有土地的使用權人和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人,必須採取治理措施,改善土地質量;確實無能力完成治理任務的,可以委託他人治理或者與他人合作治理。委託或者合作治理的,應當簽訂協定,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技術推廣單位,應當為土地使用權人和承包經營權人的治沙活動提供技術指導。

採取退耕還林還草、植樹種草或者封育措施治沙的土地使用權人和承包經營權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人民政府提供的政策優惠。

第二十六條 不具有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營利性治沙活動的,應當先與土地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簽訂協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

在治理活動開始之前,從事營利性治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治理項目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治理申請,並附具下列檔案:

一被治理土地權屬的合法證明檔案和治理協定;

二符合防沙治沙規劃的治理方案;

三治理所需的資金證明。

第二十七條 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第二項所稱治理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治理範圍界限;

二分階段治理目標和治理期限;

三主要治理措施;

四經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的用水來源和用水量指標;

五治理後的土地用途和植被管護措施;

六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

第二十八條 從事營利性治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治理方案進行治理。

國家保護沙化土地治理者的合法權益。在治理者取得合法土地權屬的治理範圍內,未經治理者同意,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治理或者開發利用活動。

第二十九條 治理者完成治理任務後,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受理治理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經驗收合格的,受理治理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發給治理合格證明檔案;經驗收不合格的,治理者應當繼續治理。

第三十條 已經沙化的土地範圍內的鐵路、公路、河流和水渠兩側,城鎮、村莊、廠礦和水庫周圍,實行單位治理責任制,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下達治理責任書,由責任單位負責組織造林種草或者採取其他治理措施。

第三十一條 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組織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在自願的前提下,對已經沙化的土地進行集中治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投入的資金和勞力,可以折算為治理項目的股份、資本金,也可以採取其他形式給予補償。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二條 國務院和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財政預算中按照防沙治沙規劃通過項目預算安排資金,用於本級人民政府確定的防沙治沙工程。在安排扶貧、農業、水利、道路、礦產、能源、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時,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設立若干防沙治沙子項目。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單位和個人防沙治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防沙治沙的面積和難易程度,給予從事防沙治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資金補助、財政貼息以及稅費減免等政策優惠。

單位和個人投資進行防沙治沙的,在投資階段免徵各種稅收;取得一定收益後,可以免徵或者減征有關稅收。

第三十四條 使用已經沙化的國有土地從事治沙活動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享有不超過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具體年限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使用已經沙化的集體所有土地從事治沙活動的,治理者應當與土地所有人簽訂土地承包契約。具體承包期限和當事人的其他權利、義務由承包契約雙方依法在土地承包契約中約定。縣級人民政府依法根據土地承包契約向治理者頒發土地使用權證書,保護集體所有沙化土地治理者的土地使用權。

第三十五條 因保護生態的特殊要求,將治理後的土地批准劃為自然保護區或者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的,批准機關應當給予治理者合理的經濟補償。

第三十六條 國家根據防沙治沙的需要,組織設立防沙治沙重點科研項目和示範、推廣項目,並對防沙治沙、沙區能源、沙生經濟作物、節水灌溉、防止草原退化、沙地旱作農業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給予資金補助、稅費減免等政策優惠。

第三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防沙治沙資金。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應當依法對防沙治沙資金使用情況實施審計監督。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在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範圍內從事破壞植被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農(牧)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有違法所得的,沒收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國有土地使用權人和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未採取防沙治沙措施,造成土地嚴重沙化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牧)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責令限期治理;造成國有土地嚴重沙化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沙塵暴 沙塵暴

第四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進行營利性治沙活動,造成土地沙化加重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受理營利性治沙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並處每公頃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定,不按照治理方案進行治理的,或者違反本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經驗收不合格又不按要求繼續治理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負責受理營利性治沙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並處相當於治理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未經治理者同意,擅自在他人的治理範圍內從事治理或者開發利用活動的,由地方政府負責受理營利性治沙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治理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監察機關或者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違反本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發現土地發生沙化或者沙化程度加重不及時報告的,或者收到報告後不責成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採取措施的;

二違反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批准採伐防風固沙林網、林帶的;

三違反本法第二十條規定,批准在沙漠邊緣地帶和林地、草原開墾耕地的;

四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在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範圍內安置移民的;

五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未經批准在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範圍內進行修建鐵路、公路等建設活動的。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截留、挪用防沙治沙資金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監察機關或者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防沙治沙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本法第五條第二款中所稱的有關法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第四十七條 本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研究歷史

沙塵暴是全球乾旱半乾旱地區特有的災害性天氣,國內外學者一直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國外從20 世紀20 年代就開始了沙塵暴時空分布、成因與結構以及監測與對策方面的研究。  

石廣玉等討論沙塵暴研究的科學問題時做了如下闡述:20 年代初Hankin首先對印度的“Andhi”型沙塵暴的上升和下沉氣流進行了研究。隨後,Sut ton 對“Haboob”型沙塵暴進行了分析。Idso 、Joseph 也先後對沙塵暴的氣候特徵、沙塵暴與雷暴中濕度場的差異,沙塵暴的平均風速及其發生髮展的地理區域和頻數等作了多方面的研究。80 年代以來,Brazel 對發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塵暴天氣類型作了統計分類。Jauregui 對墨西哥城沙塵暴的時空分布也進行了系統研究,並指出3 月份沙塵暴出現頻率最大。Ott, S.T.和A. Ott 曾利用衛星和GATE 資料對撒哈拉塵暴的爆發作過分析。  

中國20 世紀70 年代開始對沙塵暴天氣進行研究。1993 年9 月在蘭州召開了“首屆全國沙塵暴天氣研討會” 。從此沙塵暴研究成為中國科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1997 年,在中國氣象局科技教育司和中國科學院自然與社會協調發展局的安排下, 以1993 年“5.5”黑風暴分析研究為基礎, 方宗義、朱福康等編寫了《中國沙塵暴研究》。2000 年,北京的沙塵暴天氣頻繁發生後,沙塵暴再次引起我國政府和學者的關注。  

其他信息

看不見的沙塵暴 

通常情況下的沙塵暴僅存在於特定的地理環境中,但“看不見”的沙塵暴卻無處不在,其對人體的危害程度遠遠高於可視沙塵暴。

成分:

顆粒:粉塵、霧、降塵、飄塵、痰及排泄物乾燥後的可漂浮微粒、細菌、病毒、真菌、化石燃料顆粒、蟎蟲肢體殘骸等。

氣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一氧化碳、氧化亞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甲烷、乙烷、含氟氣體及含氯氣體以及各種有機污染物等。

存在環境:

公共活動區域如公園、公路,以及室內如辦公室、娛樂健身場所、家中等。

危害:

腐蝕性化學物質可腐蝕人體組織細胞,破壞人體正常的防禦體系,從而為病毒、細菌、真菌等的入侵創造有利條件。

解決方法:

沙塵暴 沙塵暴

1、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乾燥,減少室內生存的塵蟎、真菌、細菌等的數量。

2、室內裝修儘量選用天然材料,不宜過多使用含有機化學物的材料。

3、從塵土較重或人群集中場所歸來儘快洗鼻,清除鼻腔中各類顆粒和溶於鼻粘液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以及各種細菌、病毒等。

4、定時洗鼻,如晨起時及晚睡前,保持鼻腔正常的生理環境,為組織的恢復及正常運行提供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