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系列:紅龍

沉默的羔羊系列:紅龍

接連兩樁滅門案在月圓之夜發生,面對撲朔迷離的案情,特工威爾猜不透罪犯的變態邏輯。距下一個月圓之夜還有三個星期。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他只好去求助於一個人:那個差點讓他喪命的食人博士,漢尼拔·萊克特……

內容簡介

托馬斯·哈里斯:公認的世界懸疑小說宗師
《紅龍》:大師的成名作,漢尼拔博士首露崢嶸
當紅美劇《漢尼拔》第一藍本,兩次改編為電影

作者簡介

托馬斯·哈里斯(1940— )是個和藹可親的絡腮鬍子。他每晚給母親打個電話報平安。他精通廚藝,喜歡給朋友做美食。只有當埋頭書齋時,他才變成那個遊走於心理迷宮的懸疑作家,那個深不可測的漢尼拔醫生的創造者。
雖然只出了五部小說,但已使他成為公認的懸疑小說宗師。其中《沉默的羔羊》系列尤為經典,它們將懸疑小說帶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在懸疑文學史上是難以逾越的巔峰。
他的作品全部被好萊塢改編為電影。電影《沉默的羔羊》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三部包攬奧斯卡五項大獎的影片。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紅龍》就像一部引擎,它專為一種目的而設計:讓你血脈賁張,心跳加速,讓恐懼的激素爆發。
——《紐約時報·書評》
注意!如果你喜歡做噩夢,那千萬不要翻開此書。
——《科羅拉多太陽報》
世上沒有其他作家比哈里斯更善於把握懸疑的節奏。
——《星期日郵報》
《紅龍》是羔羊系列中最為經典的。一般恐怖小說作家只會製造出一些嚇人的地方,讓讀者腎上腺偶爾爆發,卻留不下什麼回憶。《紅龍》只讓人微微發寒,可讀得越深入,就越感到寒意從腳底開始慢慢包圍全身。
——豆瓣讀者
其實很怕看懸疑、恐怖,但是因為《沉默的羔羊》,還是借回家看,誰知一看便無法放下,直到結束。心思起伏完全被它左右,嚇得我毫無睡意和食慾。
——豆瓣讀者

序言

寫在一次性命攸關的會面之前
我想談談第一次見到醫學博士漢尼拔·萊克特的情景。
1979年秋,因為家人生病,我回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家鄉待了十八個月。當時我正在寫《紅龍》。里奇村的鄰居很熱心地把他的排屋借給我住。那排屋建在一大片棉花地中間,我就到那裡寫作,經常到深夜。
寫小說,一般都從個人見聞下筆,然後再添補上前前後後的來龍去脈。在密西西比的這座里奇小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我看到調查員威爾·格雷厄姆正在受害者一家的房子裡,在所有人被謀殺的房間裡。他在看死者的家庭錄像。那時我還不知道兇手是誰。我艱難地調查,看前後都發生了什麼事。我跟隨威爾檢查房子和犯罪現場,一片漆黑中,他看到什麼,我不多不少也都看到了。
有時候我會留著燈走出小屋,穿過平坦的田野。遠遠地回望,這房子就像海上的一艘船,我的四周只見三角洲的無邊暗夜。
很快我就跟那些半野生的狗混熟了。它們三五成群地在田裡遊蕩。有些偶爾會有農場工人家喂喂,但大部分時間它們得自己覓食。在寒冷的冬天,大地凍得乾硬,我開始拿狗糧餵它們,很快,每周用掉的狗糧多至五十磅。它們到處跟著我,這一群可真不少——大個兒的,小個兒的,比較友善的,還有兇悍不讓碰的。它們晚上和我一起在野地散步,就算看不到,也能聽到它們都在周圍,在黑暗中喘著氣,邊走邊嗅。我在小屋寫作時,它們就在前門廊等著,滿月時分,便能聽到它們的歌號。
我困惑地矗立在屋外的茫茫曠野,在黑夜的中心,喘息聲包圍著我,眼前依然籠罩著檯燈的光。我試圖想像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在我昏暗的視野中只有幻影、暗示和非人類的視網膜反射月光發出的時隱時現的幽光。毋庸置疑,那裡肯定發生了什麼事。你要理解,寫小說的時候,你並不是在憑空捏造。它是確然存在的,你只需把它找出來。
威爾·格雷厄姆必須找人請教,他需要幫助,這他心裡明白。他也知道該去找誰,早在考慮此事之前就知道了。我知道格雷厄姆在一樁舊案中曾受過重傷。我也知道他很怵向他最好的顧問討教。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會滋生痛苦的回憶,晚上寫作時,我對格雷厄姆的處境也感同身受。
因此,和他一同前往巴爾的摩精神病犯罪醫院時,我還是有些懼怕的。氣人的是,在開始辦正事之前,我們在那裡碰到了一個你在日常工作中也能碰到的傻瓜,弗里德里克·奇爾頓博士,他整整拖延了我們兩三天時間。
我發現可以將奇爾頓留在開著燈的小屋裡,然後在黑暗中看著他,我那些野狗朋友們圍在我身邊。這樣我便身在暗處,便隱形了,正如我對於筆下的角色是隱形的,我和他們同處一室,看他們思量著自己的命運,卻鮮少給予幫助。
終於擺脫了無聊的奇爾頓,我和格雷厄姆來到暴力兇犯區,鋼鐵大門在我們身後砰地關上,發出可怖的響聲。
我們慢慢走近萊克特博士的病房。格雷厄姆緊張了,我聞到他身上散發的恐懼氣味。我還以為萊克特博士在睡覺。他閉著眼,僅憑氣味就認出了格雷厄姆,著實讓我吃了一驚。
我依然享有寫作中一貫的豁免權,我是隱形的,對於奇爾頓、格雷厄姆和其他人都是,但面對萊克特博士我卻很不自在,根本拿不準他是不是真看不到我。
像格雷厄姆一樣,我當時也感覺(現在依然如此)萊克特博士的審視叫人不安,不勝侵擾,就像做頭部X光透視時大腦里嗡嗡的雜音。他們說得很快,放到現實中,那語速就像兩人在激烈辯論。我緊跟他們的談話,慌亂地做筆記,筆記多得漫到了本子的頁邊空白,書桌最上面能寫字的地方也都寫滿了。會面結束後,我筋疲力盡——腦海中迴響著精神病院此起彼伏的爭吵和哭號,我里奇村小屋的前門廊有十三隻狗在歌號,它們閉目而坐,仰頭朝向滿月。多數都低吟著它們介於O和U之間的單元音,還有些只是跟著哼哼。
我必須在腦海中上百次地再現格雷厄姆與萊克特博士的那次會面,以便理解他們的話,去除那些額外的干擾,牢房的吵鬧,犯人們的號叫,它們讓有些字詞聽不清楚。
我仍然不知道是誰犯下的罪行,但從那時起我開始意識到我們一定會查清,一定會找到他。我也意識到書中人物若想查清此事,則需付出可怕的甚至慘痛的代價。而結果的確如此。
許多年後,我剛開始寫《沉默的羔羊》的時候,並沒想過萊克特博士會回來。我喜歡《黑色星期天》中的達麗婭·利雅得,想寫一部核心角色是女強人的小說。因此,我從克拉麗絲·史達琳寫起,但小說寫了沒兩頁,我就發現她必須去找這位博士。我非常喜歡史達琳,我覺得自己有些嫉妒萊克特博士,因為他是那么輕而易舉就把她看透,而這對於我卻是難以企及的。
到我為《漢尼拔》搜錄素材時,我驚奇地發現博士已經開始獨立選擇自己的生活了。也許你會像我一樣發現他的奇特魅力。
我一直害怕寫《漢尼拔》,害怕自己被蹂躪和撕裂,害怕必須目睹的抉擇,也為史達琳擔驚受怕。最後我還是放手了,因為你只能放開角色,讓萊克特博士和克拉麗絲·史達琳按照他們的天性決定事態發展。其中也有一些尊重的因素。
一位蘇丹說過:“我不養獵鷹——是它們和我一起生活。”
1979年冬天,當我走進巴爾的摩精神病犯罪醫院,厚重的鐵門在我身後重重地關閉時,我絲毫不知道走廊盡頭等待我的是什麼;當命運的門閂滑進鎖扣時,我們何曾聽到它的聲音。
T. H.
邁阿密,2000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