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朋友從印度回來,送給我一塊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顏色黑得像黑釉。有一種極素樸悠遠的香,連綿不絕地從沉水香中滲出,飄流在空氣里。
最特別的是,那沉香木非常沉重,遠非一般的木石可比。
朋友說:“這是最上等的烏沉香,由於它的心很堅實,丟到水中會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斷從內部散出來,永遠也不會消失,這一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還是和它從前在森林裡時一樣的香呀!”
沉香能夠供佛、能夠靜心、能夠去除穢氣,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為佛法的象徵,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著堅實的心,像永遠散放木質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謙虛如同在水底一樣。
沉香最動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靜內斂的品質;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
沉香不只是木頭吧!也是一種啟示,啟示我們在浮動的、浮華的人世中,也要在內在保持著深沉的、永遠不變的芳香。
浮世是水,俗木隨欲望水波流蕩,無所定止。
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樣沉靜,一樣的香。
一個人內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懼浮世。
作者簡介
林清玄,台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
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秀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
評論
當我們的內心容易變得憂傷,讀林清玄的文字,總能給我們平息的力量。我們都是世俗中疲於奔命的現代人,許多淋漓的現實,往往令我們無奈。在越來越華麗的街頭,我們更容易看到自己孤獨的身影,我們學會了在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應付自如......我們身心俱憊,卻不知何去何從。林清玄以他從容單純的文字,以他高遠的思想,在時間的暗流里為我們撫平流年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