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關係
師從:四明潘先生瑛(潘瑛),華亭夏先生寅(夏寅)。
曾祖:沈以誠。
祖父:沈孟新(洪武中期徙藉上元,以人材征,匠籍)。
父 :沈原本(?年生,X1461年歿。以鍾貴贈禮部主事)。
前母:周氏(生子三:長沈鑒、次沈鐸、三沈鏞)。
生母:舒氏(沈原本之繼室,時舒氏29歲,X1400-1480秋,年80歲)。
兄 :沈鑒(沈鍾長兄,歷長山知縣)。
兄 :沈鐸。
兄 :沈鏞(長洲國子生,宏治年間由太學授上林苑署丞)。
弟 :沈鎧(同母弟,字仲威。明成化八年X1472年、壬辰科二甲六十三名進士。歷兵部、江西職司。遷楚居江夏錦繡山,葬亦同)。
妻 :趙氏(未祥)、徐氏(未祥)、周氏(隨遷江夏,生子三:寶賁貢)。
子 :沈濟(據徐達源(X1767-1846年)《吳郡甫里人物考》,江夏《沈氏宗譜》查無,待考!)。
長子:沈寶(字懷甫,號近湖國賓,配楚靖王女中牟郡主)。
次子:沈賁(字文甫,明弘治十一年X1498年舉人,歷雷州同知職。餘待考!)。
三子:沈貢(遇例加納光祿、等署正七品服色。居中和門,今武漢市武昌區首義路、起義街一帶,近其兄沈寶居所)。
(沈原本之五子名:鑒鐸鏞鍾鎧,鐸鏞鍾三字均樂器名之義。沈鍾三子:寶賁貢,皆貝字底。)。
人物生平
◆ 25歲,明天順四年,X1460年。進士出身,二甲第三十六名。
《天順四年進士登科錄》:『
沈鍾:貫應天府上元縣(今南京江寧),匠籍。國子生,治《書經》。字仲律。行四,年二十五,六月二十九日生。
曾祖以誠,祖孟新,父原本,前母周氏,母舒氏(沈原本之繼室,時舒氏30歲,X1400-1480秋,年81歲)。具慶下(X1460年父母俱在)。
兄鑒,鐸,鏞(鑒鐸鏞均出前母周氏),弟鎧(沈鎧,同母弟,X1472年進士)。
娶趙氏(凡三:趙氏、徐氏、周氏,周氏生子三:沈寶、沈賁、沈貢)。
應天府鄉試第十六名,會試第十一名。』
◆ 26歲,X1461年。其父沈原本去世。其先史部 (北京) ,父去世後請便養母改南客司 (南京禮部) 。
◆ 38歲,明成化九年四月十六,X1473年5月12日。提學山西。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五:『升……南京禮部主事沈鍾為山西按察司僉事,提調學校。』
◆ 39歲,明成化十年,X1474年。參與編脩《山西通志》,並序文。
◆ 45歲,X1480年。其母舒氏去世,回南京治喪、丁憂。
周寅賓點校《李東陽集》(嶽麓書社,1984版)第二卷、第460頁:『
《明故封太安人舒氏墓志銘》
今年秋,予奉詔校文南都(李東陽在X1480年離北京,到南京任鄉試考官),既撤棘(鄉試工作完成),聞友人沈君仲律母喪在殯,往吊其家,時仲律以按察僉事提學山西未反也。
予歸(南京鄉試事宜完成後李東陽北歸)過濟寧,遇諸舟中(遇沈鍾、濮用昭於舟中),與俱留一夕。仲律戚戚強答語,殊不釋,既乃言曰:“吾母之葬,不可無銘。銘非吾子固不可,今日之會,殆天以子假我也。”予不得辭,因問狀。仲律鳴咽後強語其概。予次第其言,為敘及銘。
母姓舒氏,性聰慧,識字義,年三十歸(X1429年)贈禮部主事君某(沈原本)為繼室。
生二子:鍾即仲律,舉進士,歷南京禮部主事;鎧(沈鎧)亦舉進士(X1472年),拜南京兵部主事。
及其先室子長山(淄博)知縣鑒(長兄沈鑒),視愛均一。
封君(沈原本X1461年歿)沒二十年,獨綜家政,教子成業。以鍾貴,封太安人。
平居無疾病,年八十一夕卒,是為成化庚子某月某日(成化十六年X1480年秋),卜以某月某日葬於某山之原。仲律言止此,予不能益也。
獨憶仲律曩歲(昔時)嘗迎養山西,及其弟鎧官南京,始奉母歸。鎧卒(沈鎧先於母亡故),仲律以母故乞歸,不許;乞終養,又不許;居嘗不樂,竟以憂返。天其弗遂孝子之心,固若是甚哉!仲律學識高雅,志操修潔,尤篤孝養。觀母教者宜於子乎征,故予獨掇其大者著之。
銘曰:吊母乎江之東,銘母乎舟之中,刻而納之山之宮,吁嗟乎安人其永終!』
周寅賓點校《李東陽集》(嶽麓書社,1984版)第一卷、第668頁:『
《濟寧舟中會沈提學仲律有作,復值濮武庫用昭,遂續長句,時二君皆以憂歸》
北風吹沙河水黑(沈鍾歸喪),我舟自南(沈東陽自南京近北京)君自北(沈鍾自山西返南京)。舟人叫鬧語不聞,舉手推篷兩相識。君時卸帆(喻停船)我回舵,款語留連日還夕(X1480年,時晚秋季節。沈鍾因母逝返上元;李東陽校應天鄉試畢、北歸京)。
世路驚聞九折阪(典出《漢書·王尊傳》,喻至孝排難以歸喪),夢魂似隔三生石。長安城中舊時社(用典),擊節(打拍子)髙歌氣相射(昔時交相往來,各方家中聯句作詩,燕會不已)。
君今慘澹凋朱顏,一倡不和三嘆息。聚散悲歡信偶然,誰能預定明朝籍(勸慰)。
與君分手各珍重,莫遣塵埃涴顏色。平生道義千黃金,肯向長途暗拋擲?
兵曹濮君(濮用照)亦同志,強把髙歌慰幽寂。我歌未竟君欲行,海樹江雲杳相憶。』
◆ 48歲,明成化十九年五月廿六,X1483年6月30日。因母故丁憂滿,提學湖廣。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四十:『復除山西按察司僉事沈鍾於湖廣。』
◆ 51歲,明成化廿三年,X1487年。參與黃鶴樓重修,結識楚靖王。
沈鍾《重修黃鶴樓記》中云:“二三千載猶一日,茲樓之名,斷斷乎不朽矣!”。(因黃鶴樓“年久傾圯”,“楚府宗室……捐貲倡郡人創建。都御史吳琛修葺。”)
明代周暉《金陵瑣事》 (南京掌故筆記):‘《黃鶴樓知己》休齋沈公鍾,督學湖南時,笑指黃鶴樓曰:“此余之知己也。”士林傳以為故事。’
◆ 55歲,明弘治三年二月廿六,X1490年3月16日。提學山東。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五:『命調湖廣按察司副使沈鍾於山東。』
◆ 57歲,明弘治五年十一月十三,X1492年12月2日。山東先久旱,後又黃河決堤,沈鍾秦請暫緩徵役。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六十九:『
弘治五年十一月,庚辰,山東按察司副使沈鍾言:
臣提調所屬學校,自濟南至兗州,第見郊野蕭條,場無稼穡,流民扶老攜幼、呻吟道路。蓋由今歲山東天久不雨,曹、濮一帶,黃河衝決。
朝廷遣工部侍郎陳政巡視河決,役夫數萬,修築堤防。
臣竊謂:堤防不可不修,而民情亦不可不念。今天氣漸寒,役夫止月給未三斗,其衣裳單薄,將必有受凍而死者。欲乞暫停工役,俟來春二三月後、即並督成之,庶民不深怨而事亦易。集工部複議,請仍行侍郎陳政,酌量處置從之。』
◆ 58歲,明弘治六年初,X1493年。沈鍾二度乞休得準,先歸南京,即舉家遷至武漢江夏。終老至此。其長子沈寶配楚府中牟郡主。
明弘治五年十二月廿八,X1493年1月15日,《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七十:『賜楚府中牟郡主並儀賓沈寶(沈鍾長子)……,誥命冠服如制。』
◆ 83歲,明正德十三年四月初十,X1518年5月18日。沈鍾去世。
明代焦竑(X1540-1620年)《焦太史編輯國朝獻征錄》卷之十《山東按察司副使沈公鍾墓志銘》:『
公諱鍾(一作鍾字,金童之鍾字有樂器名之義),字仲律,姓沈氏(沈鍾,X1436年生,X1518年歿)。
其先長洲甫里(今蘇州吳中角直)人,高□□□曾祖以誠(沈以誠)、祖孟新(沈孟新),以人材征、不就,洪武中徙閭右實京師、始占籍(戶籍,錄為匠籍)上元(今南京江寧)。
父原本(X1461年歿)敦德循理,以公貴贈禮部主事,母舒氏(X1400至X1480年)封太安人。公昆弟凡五人:兄鑒(沈鍾長兄)長山知縣、洎鐸(沈鐸,沈鍾次兄,鐸字有樂器名之義)鏞(沈鏞,沈鍾三兄,鏞字亦樂器名之義)皆出前母(周氏),母弟鎧(沈鎧)兵部主事。
公生岐嶷絕羣,童時得長山君題紙於棘院,見星有好風好雨即悟天道當究從雲間,夏公正夫(夏寅)學閱所文,竄訂數言,喜作吳語,曰:“是即文矣!”諸生應天惟堂鼓鳴乃一出舍。
古聖賢書、諸史無不讀者,所業不苟狥舉子時好。
天順庚辰(X1460年)登進士,會選科道不赴,曰:“恐言未足利天下!”授驗封主事(吏部),請便母養,改南客司(南京禮部)。扁所居齋曰“思古”(有《思古齋集》),日劬書其中。
倭人入貢,嘗奪人市物,公給賞至禁之,無敢登岸(五六百年前的沈鍾也看不慣倭寇!)。
署司儀制,值萬壽聖節(皇帝生日),六卿例,一人奉表賀,時章恭毅公(章綸X1413-1483年)禮部侍郎有所執論,莫肯行,同官無可否者,公從容一言即趣裝。
崔莊敏公(崔恭X1409-1479年)宰時(崔恭X1469年進吏部尚書)知公名、欲見之,屢使從公借書,公檢付而巳,辛、未(不作天干地支)嘗往見,益重公。
公道誼友,有若章公懋(章懋X1436-1521年)羅公倫(羅倫X1431-1478年)者凡九人,故時有十君子之號。
升山西僉事提學(X1473年),莊敏(崔恭)實薦之,內艱(X1480年母舒氏亡故)起仍舊秩除湖廣理刑(X1483年),秩滿遂擢副使提學,尋以山東學政不舉,特改公往(X1490年),歲餘上書乞休致不許,因號休齋以見志,書再上、乃得報,即日南歸(X1493年初),年五十七,宰致仕尹公出餞贈有“平生負正氣”之句。既至上元,以其子寶(沈鍾長子)迎奉居江夏。
公坦易不事表襮,心不留毫髮私家之有,無不省孝友,天至官資,入必跪進太安人,不寘私篋。
弟(沈鎧)未舉時朔望謁文廟,必徒行赴部,而以所乘馬送之。
長山君,有二子,不能養,日三饋食。
逮終其身,仕餘三十年一,無所乾謁。
西涯李公(李東陽)嘗謂:“今之不識相門者公一人耳!”
直道性成、至接人則和氣藹然,聞人善稱道不置!雖不解飲,酒、燕會(宴飲會聚)未嘗不終,提學三省(山西、湖廣、山東),身教大行、故一時多實材所至,詩成輒大書遒勁盈咫,竟壁無傾斜。
在江夏居間,校古今名集,時有批評客至;語世務,憂形於色;忌辰齋祭,老猶號泣如嬰兒雲。享年八十有三(X1436-1518年)。所著文有《思古齋集》,詩有《晉陽》、《楚游》等集,門生李參政天賦(李承勛X1473-1531年)、復並刻之總謂之《休翁集》雲。』
個人作品
(明成化十四年八月,X1478年8或9月份)沈鍾題山西沁縣《良牧歌》碑(碑石今存於沁縣烈士陵園,原學宮東牆之上):‘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山西按察僉事奉敕提調學校金陵沈鍾題:……旨成化十四年秋八月吉日。’下圖乃近年拓本:
《長洲沈鍾次匏翁(吳寬)韻》
黃鵠山(今武漢市黃鶴山)頭更看山,兩人坐落畫圖間;
半江秋色涼如許,萬里冥鴻(髙飛的鴻雁,喻髙才之士、遠大理想)去不還。官許我休(X1492年底復書請休得準)剛及老(近58歲,X1493年初長子沈寶配中牟郡主),詩污子卷亟須刪(自謙);
乾坤景盡雙眸底,未必聊窺豹一斑(出自《晉書·王獻之傳》,喻見局部而未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