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長巷沈氏於宋朝景祐元年(1034),從江蘇蘇州吳縣遷居蕭山,始祖公持公沈衡以進士起家,歷官兵部,職方司郎中。長巷沈氏為古越之望族,簪纓世家。至清道光辛丑年(1841)已歷30世,人口數千計。而轉徙他省開族建祠者不計其數。
長巷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一1424),祠址在荷花池旁。景泰中遭火災,十八世祖靜學公在舊址重建,里人稱繡衣祠。崇禎間遭潮患又圮。乾隆辛酉年(1741)重建大宗祠,歷時三年,有“門三拾四扇”。現存宗祠即乾隆年間重建,經過光緒年間修葺。道光年間曾添造萬年台,今圮。
現狀
長巷宗祠現存大小石碑10通、匾2幅、學館石刻1塊、石燭台1座,為蕭山宗祠所罕見。碑記內容涉及明代女將沈雲英以及歷代名人杜錫、顏真卿、蘇頌、張經、魏驥、毛奇齡與沈氏家族的關係,是研究蕭山地方史的實物資料。
根據紹興圖書館保存的《蕭山長巷沈氏宗譜》(承裕堂)記載,沈氏家族中出過10個進士,其中宋代4個、元代1個、明代1個、清代4個。另有明代曾出過“武進士”4個,“舉人”多達33個。
較有影響的有將軍巾幗英雄沈雲英,她是明代道州守備沈至緒的女兒,年方二十,英勇殺敵,守衛道州,保民安寧,事跡顯著。曾被京劇名家程硯秋先生,搬上京劇舞台,並親自擔任《沈雲英》的主演,該劇廣為流傳。現長巷村存有“雲英鄉門牌”和“‘雲英將軍講學處’字碑”等文物遺蹟。
清代進士沈受謙曾出任台灣行政長官,是台灣事務專家,號稱“江梅老爺”。他的第三個兒子(沈崇煥即沈定一),他不但是共產主義研究小組的組建者,而且是衙前農民運動、蕭紹公路、湘湖師範學校的發起人。
近代又有沈志遠,他是被《辭海》中收入不多的蕭山人之一。內中稱其為“中國經濟學家”;杭州市志稱他為“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的成名著作《新經濟學大綱》,故被稱為“人民的哲學家”。
現代沈家又有許多企業家的大賈巨商,如沈士龍父子四人,他們同心協力,勇創“沈氏民營企業集團”,造福鄉梓;又有紹興安昌古鎮“天官第”的名人後裔,創業海外;還有台灣美國沈氏傑出人物,遍布海內外。
《蕭山長巷沈氏宗譜》這部書共40卷,是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修成的,由清末的優秀政治家,同治、光緒的兩代帝師,光緒皇帝的“帝黨”之領袖,清廷重臣、一品大員翁同龢作序,距今116年,是蕭山區內歷史比較久遠的一部宗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