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汽車制動性能(braking properties of motor)是指汽車在行駛中能強制的減速以至停車,或在下坡時保持一定速度行駛的能力。汽車的制動過程是人為地增加汽車的行駛阻力,藉助於車輪制動器、發動機或專門的輔助制動器來進行。制動時,通過制動車輪(通常汽車的前後車輪均為制動輪)與道路路面的相互作用而產生與汽車行駛方向相反的路面對車輪的切向反作用力(即制動力),對汽車的制動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其最大值取決於輪胎與路面間的附著力。制動性能的評價指標是:制動減速度、制動時間和制動距離。
汽車制動性能是汽車的主要性能之一,直接關係到交通安全。在我國汽車行業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97》和最新國家強制性法規中對汽車的制動性能作了嚴格的規定。同時在整車出廠檢測線測試中,對制動力測試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
制動效能
包括制動距離與制動減速度,這兩項指標實質上是一致的。在GB7258-97中規定:汽車達到制動距離要求或制動減速度要求即認為制動性能合格,M1類車制動初速度由原來的30km/h變為50km/h,制動減速度由原來的平均減速度改變為充分發出的平均減速度。顯然對時速在150km/h以上的M1類車規定車速偏低 。
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
它也是汽車制動性能一個重要指標。表現在跑偏和側滑,在GB7258-87中規定任何情況下制動車輛不得駛出3.7m寬車道,而在GB7258-97中則有了更嚴格的規定即不得駛出2.5m寬車道,在汽車外型尺寸中規定設計最大寬度不得超過2.5m。在制動時如果出現不穩定的跑偏和側滑是極可能超出2.5m寬車道的 。
制動效能的恆定性,即抗衰退性
汽車制動性能好壞取決於制動系統設計和調整。調整間隙適當,左右輪比例和前後軸比例協調,採用抗熱衰退性能強的摩擦材料是保證制動性能恆定的關鍵。在我國產品定型試驗中,對各種初速度下的制動距離、減速度、制動系統抗熱衰退性以及應急制動有嚴格的程式, 應當認為通過國家定型試驗規程的車型所採用的制動器是可靠的,或者說制動器結構和材料設計是合理的。當然裝配過程中的調整是導致制動系故障影響行車的重要因素,另外製造過程中個別件的異常也是造成行車制動故障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