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基本信息
作 者:張玉輝 編著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1
版 次:1頁 數:242字 數:210000
印刷時間:2010-11-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10413216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德,不僅僅是一種美好的品質,還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是一種震懾邪惡,淨化環境,提純思維,吸引財源的動力,是高尚品行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影響力,一種不怒而威、不令而行的人格魅力。
德是一種覺悟,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境界。本書從忠心、誠信、義氣、仁愛、感恩、包容、正直、和平、公平、尊重、自律、輕財、身先、責任、無私、坦蕩、勤儉、禮讓等十八種德商的角度出發,用大量翔實的實例來說明這十八種德商與人一生成就大小的關係,並告訴讀者怎樣去修煉這十八種德商。閱讀本書,能使你的“內功”增強,讓你找到最正確有效的成功方法,並在人生的道路上無往而不勝。
內容簡介
美國獨立之父、《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一樣東西能像道德那樣使人發財致富。”
盧梭說過:“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而沒有這種真正的美德,就很難有真正長久的成功。”
國內著名的民營企業家牛根生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想贏兩三個回合,贏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要想一輩子贏,沒有‘德商’絕對不行。”牛根生認為,蒙牛能夠從一個鄉鎮小企業發展成今天的乳業大集團,並執行業牛耳十幾年,那些聰明的行銷策略可能在前期能夠發揮一些作用,而貫穿始終的,卻是“德”。事業做得越欠。這個“德”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
目錄
第一章 感恩:最持久的驅動力
1.不知感恩難以立足於世
2.感恩是牽引人向上的精神動力
3.恩恩相報,基業長青
第二章 自律: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
1.成功從管住自己開始
2.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礎上
3.莫讓壞脾氣壞了好前程
第三章 誠信:挖金就靠這把“笨鑊頭”
1.誠信是人的第二身份證
2.金字招牌是靠誠信打造的
3.無誠則有失,無信則招禍
第四章 忠誠:忠誠勝於能力和智慧
1.忠誠是給自己尋找成功的機會
2.忠誠是成功的通行證
第五章 義氣:先交朋友,後做生意
1.靠義氣打造最牢固的人脈關係
2.義氣是成就事業優良的資源
3.好漢才有眾人幫
第六章 仁愛:仁者不憂,愛者無疆
1.仁愛是最有競爭力的資源
2.擁有一顆仁愛之心是成功的基礎
3.講究仁愛才算真成功
第七章 包容:包容有多少,擁有就有多少
1.心空方能容大事
2.宰相之位需要宰相之肚
3.因包容而獲得
第八章 正直:成功路上的“護身符”
1.第一種考驗是正直
2.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3.正直終會有所收穫
第九章 平和:用平常心做非常事
1.平和的心是金
2.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3.保持心靈的平和
第十章 公平:一碗水端平是本事
1.公平才能得人心
2.偏聽偏信傷人心
3.公平才有創造力
第十一章 尊重:用尊重遞交成功
1.尊重別人就是為自己贏得機會
2.心裡要裝著別人的尊嚴
3.尊重是最有效的激勵
第十二章 輕財:讓財錢追你而來
1.跳出錢眼掙大錢
2.欲取先予才進財
3.不要被錢迷了心竅
第十三章 身先:好標桿勝於好制度
1.好領導就要以身作則
2.領導力是做出來的
第十四章 責任:擔得責任的肩膀才能擔起成就
1.有擔當的人才會成功
2.推卸責任就是推掉成功
第十五章 無私:放棄自我才能擁有世界
1.有錢大家掙
2.不要只盯著自己的利益
3.替他人想一想
第十六章 坦蕩:用坦蕩的胸懷走出坦蕩的成功之路
1.坦蕩就是少為自己設陷阱
2.以坦誠贏得成功
3.心胸坦蕩,活得更瀟灑
第十七章 勤儉:勤儉是擁有財富最可靠的方式
1.勤奮是一個人成功的捷徑
2.節儉是發財最有效的辦法
3.節儉是擁有財富最可靠的方式
第十八章 禮讓:敬人一尺,人敬一丈
1.謙讓能帶來財富
2.給足別人面子
3.退一步將收穫更多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一個人是否具有感恩之心,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是否孝順父母。蘇東坡說過:“治身莫先於孝。”但是,有些人對此卻不以為然,認為孝順與否只是自己和父母之間的事,並不能代表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能代表自己的交際能力。自己雖然不孝敬父母,但若是自己交際能力強、工作能力強,一樣能廣交朋友,乾出一番事業。事實上,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是沒有感恩之心的,說他去愛別人,去愛國,那都是假的,他是不可能對他人真心好的。即使對他人好,也是為了功利目的,一旦利益不存在了,馬上就會翻臉不認人,社會上把這樣的人稱作“白眼狼”。所有的人都會躲避這樣的“白眼狼”。即使這種人憑自己的聰明智慧取得了一時的小成功,卻難以與大成功結緣。
有一個大商人,他想找一個合伙人一起來做生意。這一天,他遇到一個小生意人,見這個小生意人頭腦靈活,處事左右逢源,非常適合經商,就決定選他當作合伙人。小生意人知道後,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機會,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一樣,所以特別珍惜。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乏情,就請這個大商人來家裡吃飯,大商人欣然赴約。到了小生意人家後,大商人發現他家裡乾於淨淨,布置得井井有條,飯菜準備得也很豐盛。他覺得小生意人的日子過得不錯,很會持家,對小生意人連連點頭稱讚。
小生意人受寵若驚,對大商人非常熱情,把他讓到餐桌上,讓他坐到上座,然後自己也坐下來,準備一起用餐。大商人一看,問道:“為什麼就我們兩個一起吃飯呢,你父母怎么不來一起吃呀?”小生意人不屑地說道:“他們年紀大了,既不會說話,也不知道乾淨。他們來會影響我們談生意,也影響我們的食慾。”大商人一聽,說道:“誰沒有父母呢,快把你的父母請來吧!”小生意人無奈,把父母叫了過來。年邁的父母一見到兒子,神情非常緊張,小心翼翼。小生意人看著父母不順眼,對他們連加訓斥。大商人一見,轉身離去。
小生意人趕緊追上來,問道:“兄弟,你為什麼走呀?我就說不叫他們來,怕你看到他們後會吃不下飯。你快耐來吧,我叫他們回屋去,咱倆邊吃邊聊。”大商人站住腳,嚴肅地對小生意人說道:“我沒有信心與你合作了,父母對你有恩,你競不知回報,我再怎么對你好也好不過你的父母,將來你會怎么對我呢?”
由此可見,孝並不僅僅是處理和父母的關係,也是別人藉以評價一個人品質的基本標準。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感激的人是父母。如果一個人不感激父母,那證明他的品質有問題、做人有問題。如果做人有問題,那他也很難做成大事。
我們知道,現在有些企業為了找到合適的人才,要靠中介或者是“獵頭”公司去“挖”人才。古代社會沒有這些機構,古人也沒有專門的管理專業,也沒人學過人力資源的課程,但是他們在選拔人才時有一個原則:舉孝廉。在他們的觀念里,“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孝就是他們選拔人才的標準。古代有“忠臣出於孝門”的說法,這就是充分認識到了“孝”的根基作用,一個對皇帝忠誠、對上司忠誠的人,肯定是一個有孝心的人。
歷史上有名的諫臣魏徵就是一個孝子。據說他的母親曾經生病咳嗽不止,本來打算看醫生,但卻嫌醫生開出的藥方太苦。魏徵是個孝子,他深知母親愛吃梨,就叫僕人把梨汁與研成粉末的草藥熬成膏,味甘而醇,魏母服後不久康復。這種處處為母著想的孝子,對待君王也是忠心不二,有時為了君王的利益,他甚至不顧個人的利益,敢於以死相諫。這足以印證“忠臣出於孝子之門”了。
古代往往是皇帝聽說哪裡有一個孝子,就招來做官。現在的人看後可能者非常擔心:這樣的人,什麼能不懂,能做好官嗎?事實上,許多的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感恩的心卻是無價的。雖然,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一個有孝心的人就是忠臣,就能當好官。但是,一個有孝心的人,才可能是忠臣;一個孝子,才可能做個好官。因為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可能去愛別人,去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對自己父母盡孝養的責任和義務,才可能對別人負責、對工作負責、對社會負責。
孟子曾經說過:“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人如失去父母之心,何以為人乎?失去親人之心,同時將失去朋友,朋友已失,一切皆去耶。宜知孝敬父母,悌其兄弟及友,方能得於世人之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兒子與父母親的關係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能做為兒子。一個人若是傷害了父母的心又憑什麼為人?失去了親人,同時也將失去朋友。朋友和親人都失去,那么也就一無所有了。所以應該明白孝順父母,敬愛兄弟及朋友的道理,有一顆感恩之心,這樣才能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信徒一直在尋找天堂,他們走得飢腸轆轆、疲憊不堪,可是還在堅持著。他們的所作所為感動了上帝,上帝就來到了他們的身邊。兩個人一見上帝,非常高興,連忙問到天堂的路該怎么走。上帝沒有直接回答他們,而是說道:“你們長途跋涉走了這么遠,看你們又餓又累,先給你們一些吃的吧!”上帝分給他們每人一份食物。其中一個人接過之後,非常感激,對上帝鞠躬,連聲說“謝謝,謝謝”。而另一個接過食物之後,一點感謝的意思都沒有,還在追問著讓上帝快點告訴他去天堂的路,不要耽誤了他的時間。
上帝見到兩個人的不同表現之後,便讓說“謝謝”的人進入了天堂,而將另一個拒之門外。被拒的人非常不服氣,認為這很不公平,因為自己同樣是跋山涉水,同樣是堅定執著,只是忘了說一聲“謝謝”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上帝說道:“你不是忘了,你是沒有感恩之心。沒有感恩的心。就說不出謝謝的話;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道愛另11人且也得不到別人的愛。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鋪成的,上天堂的門只有用感恩的心才能打開,而下地獄則不用。”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