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波經濟文選

1953年7月~1956年6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 1956年8月~1958年12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任助教。 1981年1月~1995年9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作。

圖書信息

書 名: 汪海波經濟文選
作 者:汪海波
出版社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9787802219861
開本: 16開
定價: 48.00 元

內容簡介

《汪海波經濟文選》內容簡介:作者以往出過多種文集。在前面又較全面地介紹了作者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研究成果。基於這些考慮,這本集子只是選編作者在21世紀以來圍繞我國經濟發展這箇中心做出的研究成果。入選這本文集中的有些文章之間重複較多,在這次付梓時對這部分做了刪節。除此以外,為了保持文章發表時的原貌,均未做修改。但在這裡需做兩點說明:第一,作者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以及這些數字反映的歷史經驗,將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經濟周期波峰年份經濟成長率超過潛在經濟成長率2個百分點,設定為經濟過熱,在其以下則為經濟偏熱。正是基於這一點,作者在有的文章中將2007年認定為經濟偏熱或接近經濟過熱的邊緣。因為作者設定的改革開放以來潛在經濟成長率為10%,而國家統計局原來公布的初步核實數字,2007年經濟成長率為11.9%,比潛在經濟成長率高出1.9個百分點。但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最終核實數字,2007年經濟成長率為13.0%。這年經濟成長率比潛在經濟成長率高出3個百分點,則應認定為經濟過熱。第二,作者依據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歷史經驗,將各個經濟周期波谷年與波峰年經濟增速的落差在20個百分點以上設定為超強度周期,落差在10個百分點以上為強波周期,5個百分點以上為中波周期,5個百分點以下為輕波周期。而依據上述初步核實數字,作為波峰年的2007年經濟增速比作為波谷年的1999年(這年經濟增速為7.6%)只高出4.3個百分點,故稱這次經濟周期為輕波周期。但依據上述最終核實數字,2007年經濟增速比1999年要高出5.4個百分點,接近中波周期下限的邊緣,只能說是基本實現了輕波周期。

作者簡介

汪海波,原名,汪期濤;筆名,汪濤。
1930年9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宣城縣龍坑汪村的一個地主家庭。
1936~1944年6月在宣城縣龍壇坑和榨門口讀私塾和國小。
1944年7月~1947年6月在宣城縣立國中畢業。
1947年7月~1950年6月先在安徽省宣城中學讀高一、蕪湖中學讀高二,後在皖南區宣城中學高中畢業。
1950年7月~1953年6月先在南京大學經濟系讀大一、大二,後在復旦大學經濟系畢業。
1953年7月~1956年6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
1956年8月~1958年12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任助教。
1958年12月~1975年12月在中國科技大學政治經濟教研組先後任助教、講師和組長。
1975年12月~1981年1月在人民出版社經濟編輯室做編輯工作。
1981年1月~1995年9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作。
其間:1981年任副研究員,1985年任研究員。
1982年任碩士生導師,1985年任博士生導師。
1981年任工業經濟理論和發展史室主任。
1985年7月任所黨組成員。
1985年10月任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84年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1984年9月任經濟管理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和《中國經濟年鑑》副總編輯。
1986年7月任經濟管理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
1987年4月任《經濟管理》主編。
1988年11月任《中國經濟年鑑》總編輯。
1987年8月~1991年11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還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院學位委員會主任。院學報主編。
1987年、1989年、1991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學科片學術委員會委員。
1995年10月在工業所退休。
2006年8月被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榮譽學部委員。
1995年10月至今,繼續任《中國經濟年鑑》總編輯,並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兼職教授、教學顧問。

圖書目錄

經濟發展戰略
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條件及其意義——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的一點體會
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性和可行性
試析最佳化生產要素的投入結構
試論“十五”期間投資率和消費率的運行特徵及其變動趨勢
試論第三產業的優先發展
論統籌城鄉發展
經濟運行軌跡
“九五”時期國民經濟運行軌跡的特徵及其意義和經驗
2001年:“十五”計畫開局良好的一年
試析2002年通貨緊縮的特徵——兼及通縮率和通脹率公式的修正
2004年經濟運行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2006年:“十一五”開局良好,重點治理失衡
當前亟須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兼論地方投資膨脹機制的治理
2008年經濟運行的特徵
對2008年巨觀經濟形勢的回顧
對2008年物價運行的回顧和展望
試論新一輪經濟周期運行的特徵及其戰略含義——兼及經濟周期的歷史發展
試析價格指數及其與經濟冷熱的關係
經濟發展成就及其根本動力
新中國十個五年計畫的回顧:成就和經驗
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發展的成就及其根本動力——兼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改革觀
關於改革開放以來巨觀經濟調控經驗的若干思考——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後記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