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鐸故居

人物簡介汪士鐸(1814-1889),字梅村,江蘇江寧(今南京市)人,清末的歷史地理學家。 他出身汪士鐸像於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曾經過商,中過舉人,一生以游幕和接徒為業。 他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曾經過商,中過舉人,一生以游幕和接徒為業。

人物簡介

汪士鐸(1814-1889),字梅村,江蘇江寧(今南京市)人,清末的歷史地理學家。他出身汪士鐸像於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曾經過商,中過舉人,一生以游幕和接徒為業。主要著述有:《汪梅村先生集》、《乙丙日記》、《梅翁筆記》、《南北史補記》、《水經注圖》等。留存下來的只有前三種,其中《乙丙日記》是一部談人口問題的主要著作。學術界曾經有人把清代乾嘉之際的人口思想家洪亮吉比作中國的馬爾薩斯(ThomasR.Malthus)。著名中國經濟思想史學家趙靖先生認為:“洪亮吉並不能算作中國的馬爾薩斯,這個頭銜應該歸於半個多世紀以後的汪士鐸。”1994年,我在趙靖先生門下進修時,先生就這個話題亦提過幾次。筆者由此受到啟發,於是試圖把汪士鐸與馬爾薩斯進行對比研究,總吉他們的共同之處,並進一步探討汪士鐸這個在建國以後學術史上歷來被否定的人物其人口經濟思想中的積極內容。
振庵,又字梅村,號悔翁,江蘇江寧(今南京市)人,清代晚期有名的歷史地理學家。他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曾經過商,中過舉人,一生以游幕和接徒為業。年輕時當過學徒,1840年中舉人,但未任過正式官職,一生以授徒講學和充當幕僚為業。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汪士鐸正在城內,被編入男營。年底逃出南京到安徽績溪,從此對太平天國十分仇恨。1859年應聘充胡林翼幕僚,代胡編輯《讀史兵略》、《大清中外一統輿地全圖》等,並與曾國藩、劉坤一等交往,積極為鎮壓太平天國策劃

故居名人

金沙井34號和36號為一組太平天國府衙建築遺存,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五進院落。
這組建築原為清末金陵著名學者汪士鐸族人的私宅。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克南京;次日,汪氏族人舉火將宅第焚毀。後來,太平天國將附近的寺廟道觀拆除,取其建築材料在汪氏宅基上重新建屋,作為官員衙署。當時建築規模甚大,裝飾華麗,頗為壯觀。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後,清地方政府曾暫將"金沙井賊遺老屋"改作江寧府城隍廟之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江寧府城隍廟新建工程竣工,汪士鐸等將原金沙井私宅之基業報捐人官。清地方政府遂決定將這組五進院落的建築一分為二,前兩進整修後作為祭祀原飲差大臣、江南大營統帥向榮和副帥張國梁的祠堂,計有"頭門三間,享殿三大間,房屋二間,走廊二道",共占地10畝有餘。後面的"老屋三重"則作為收養和周濟窮困寡婦的"崇善堂"。
目前,這組建築雖稍有改建,但仍存五進,其中第一、二進屬金沙井36號,第三、四、五進及東面的附屬建築為34號。每進房屋均為七架梁,五開間,縱深共68米,面闊均為17米,占地面積共1156平方米,建築面積923.5平方米。前四進京為平房,最後一進為二層樓房。牆面石灰層下依稀可見壁畫痕跡。該處建築已被列名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