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汪塘寨自然村有耕地417畝,其中人均耕地2畝;有林地115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戶,有鄉村人口203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93人。以漢族為主
(有漢族人數190),其中彝族13人。其中農業人口203人,勞動力10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4人。該村的主要產業以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為主,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核桃、茶葉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5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0%。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該村目前計畫大力發展核桃、茶葉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鞏固提升甘蔗產業,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及發展加工流通等非農產業,加速發展甘蔗、核桃、茶葉、膏桐為主的經濟林果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17畝(其中:水田87畝,旱地330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核桃、茶葉等經濟作物;擁有林地11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40畝,人均經濟林果
地1.18畝,水面面積20畝;荒山荒地1921畝,其他面積355畝。該村的主要產業以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為主,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核桃、茶葉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5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0%。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09萬元,占總收入的54%;畜牧業收入6.21萬元,占總收入的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0頭,肉牛3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1.53萬元,占總收入的6%;第二、三產業收入3.27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他收入0.89萬元;工資性收入2.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0萬元,其中,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3%)。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11.6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全村有41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5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37%和24%)。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路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有拖拉機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7畝,有效灌溉率為2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象腳水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捧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2公里,距離中學24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4公里。該村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生存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全面實現奔小康。
文物舊址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第49師145團、第39師115團、第9師25團團部和怒江前線戰地醫院住象腳水,戰地醫院在象腳水中心分校校
舍內,駐防象腳水的遠征軍在怒江前線作戰陣亡或中傷搶救無效死亡者共73人,其中23人安葬在學校附近的“象腳水抗日陣亡烈士墓”墓地內。2005年醫院遺趾被鎮康縣人民政府確定為全縣中國小德育基地。1910年永昌知府謝宇俊命首任永康洲牧覃善祥創辦土民學塾,教育經費由省撥付,教員由永昌郡守委任。宣統二年(1910年),原鎮康首辦5所土民簡易識字學塾,(後叫土民學堂),為公立學校,象腳水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