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記載
《後漢書》卷三十九江革傳
江革字次翁,齊國臨淄人也。少失父,獨與母居。遭天下亂,盜賊並起,革負母逃難,備經阻險,常採拾以為養。數遇賊,或劫欲將去,革輒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辭氣願款,有足感動人者。賊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於難。革轉客下邳,窮貧裸跣,行傭以供母,便身之物,莫不必給。
建武末年,與母歸鄉里。每至歲時,縣當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搖動,自在轅中輓車,不用牛馬,由是鄉里稱之曰“江巨孝”。太守嘗備禮召,革以母老不應。及母終,至性殆滅,嘗寢伏冢廬,服竟,不忍除。郡守遣丞掾釋服,因請以為吏。
永平初,舉孝廉為郎,補楚太僕。月余,自劾去。楚王英馳遣官屬追之,遂不肯還。復使中傅贈送,辭不受。後數應三公命,輒去。
建妝初,太尉牟融舉賢良方正。再遷司空長史。肅宗甚崇禮之,遷五官中朗將。每朝會,帝常使虎賁扶侍,及進拜,恆目禮焉。時有疾不會,輒太官送醪膳,恩寵有殊。於是京師貴戚衛尉馬廖、侍中竇憲慕其行,各奉書致禮,革無所報受。帝聞而益善之。後上書乞骸骨,轉拜諫議大夫,賜告歸,因謝病稱篤。
元和中,天子思革至行,制詔齊相曰:“諫議大夫江革,前以病歸,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國家每惟志士,未嘗不及革。縣以見谷千斛賜'巨孝',常以八月長吏存問,致羊酒,以終厥身。如有不幸,祠以中牢。”由是“巨孝”之稱,行於天下。及卒,詔復賜谷千斛。
《二十四孝》故事
原文 漢,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世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欲劫去,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嘗稍缺。母終,哀泣廬墓,寢不除服。後舉孝廉,遷諫議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於險阻艱難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盡其心力,而造次顛沛,必於是耳。孔明鞠躬盡瘁,寧俞薄鴆橐?,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爭光於日月也。
譯文
漢朝時候有個人姓江名革,字次翁。他從小就沒了父親,與母親同住,相依為命。那時候天下很不太平,亂世中盜賊很多,江革只好背著母親離家逃難去。沒承想,在路上,幾次遇上了劫賊,都要把江革抓走,江革總是流著眼淚說:“我有老母年邁,需要人供養,請各位放我一條生路吧。”劫賊動了惻隱之心,也不忍殺害他了。後來江革輾轉到了下邳地方,更加窮困,連衣裳鞋子都買不起,便使盡一切辦法去做幫工出賣力氣,掙了錢來養母,這樣,凡是母親使用的東西,仍舊一樣也不缺少。後來,母親還是去世了,江革一面思念母親,一面惟恐母親九泉下孤獨,就悲傷地住到了母親墓旁,日夜相伴,睡覺時連孝服也不脫。後來有人見到他的孝行深篤,就舉薦了他“孝廉”(孝廉:選拔官吏的一種科目,由各郡推舉那些孝順清廉的人充任官職),最後還做到了諫議大夫的官(諫議大夫:掌議論的官)。
李文耕說:江革的孝,是在艱難險阻之下,全人所不能全。江革這樣做,不過是盡其心力罷了,即使是顛沛流離,也在所不辭。孔明對君主、國家鞠躬盡癢,殫精竭慮,和江革的孝母不是同此一副心事么?所以,忠臣孝子,可同與日月爭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