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旱作物研究所由1934年江西農業院設立的作物組發展而來,1950年改為“江西省農業科學研究所作物系”,1975年12月更名“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旱作物室”,1984年組建省級獨立專業研究所。現任領導:所長,戴興臨;黨支部書記,陳志才。
全所在職科研人員22人,研究員3人,副研究員3人,高級農藝師4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8人。內設有:所辦公室,油料作物研究室,豆類紅薯研究室,雜糧研究室及試驗農場。主要從事油菜、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玉米、紅薯、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的遺傳與育種、品種遺傳改良、引種鑑定及相關作物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基礎理論及套用研究和科研成果示範推廣套用。
科研成果
建所以來,獲得了國家及省級科技獎勵30餘項,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農業部豐收獎一等獎”等4項國家獎勵,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省級獎勵20多項。主持選育並通過省審定贛油3號、贛油7號、贛油10號、贛油12號、贛油13號、贛油16號、贛油17號,贛花3號、贛花6號,贛芝1號、贛芝3號、贛芝4號、協芝1號,贛麥4號,渝蘇303,贛大麥1號,贛豆4號等18個新品種;引種鑑定“浙春1號”、“浙春2號”、“早春1號”等20餘個新品種。期間,這些新品種在江西省內外生產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特別是近年來,我所各項事業取得了重大突破,主持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數量增多,經費大幅度增加,科技創新成果有新成就。如2008年,我所承擔的科研項目達30餘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16項,占項目總數一半以上。項目質量大幅提高,爭取到國家油菜行業體系建設“科學家崗位”1個和多個作物農業部現代行業體系建設綜合實驗站,積極參與了 1項“農業部948”協作項目和5項國家支撐計畫課題的研究。“‘贛油雜1號’和‘贛油雜2號’雜交優質油菜新品種的選育”2007年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贛油雜1號”、“贛油雜2號” 、“贛油雜3號”三個雜交優質油菜組合通過省審,“贛豆5號”通過國審。
同時,我所依託自身條件、挖掘潛力、把握髮展機遇,創建了一個較好的科研平台和建設了一支服務“三農”的高素質科技隊伍,不斷為江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本所高度重視人才和實驗室內軟硬體建設,大力推進人才培養進程,多途徑培養和引進人才,提高人才隊伍質量,目前擁有博士3人,碩士6人。實驗設施和儀器設備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科研儀器設備較為先進,並業已著手對實驗室進一步規劃改造和完善油料作物遺傳與育種分子實驗室、組培實驗室和農作物品質分析實驗室科研條件,大大增強了我所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
主編或參與完成《中國大麥文集》(第三集)、《油菜新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業豐產模式操作》、《ABT生根粉在農業上的套用研究專輯》、《旱作栽培技術》,《油料作物栽培》等專著10餘部,發表科技論文28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