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市鎮-詳細概述
秀市鎮秀市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東漢建安15年(公元210年)建立的富城縣,其縣治就在秀市境內。歷經秀市公社、秀市鄉,1995年撤鄉設鎮。秀市鎮被譽為“文獻名區、人才淵藪”,晉代(公元317年)在豐城史載首任縣令、豐城劍發現者雷煥、宋禮部尚書黃時若、明工部尚書雷禮、探花孫曰恭等80餘位進士是秀市歷史名人的傑出代表。秀市鎮境內人文、自然景觀資源豐富。自然景觀有含秀湖、鄧子龍岳母墓、古楠木群、中國道教第三十七佛地始豐山、古秀水橋、九桂坊等不勝枚舉,美不勝收。
秀市鎮地形似荷花瓣形,地勢起伏不平,東南高口環抱,西北小山畸連,中部丘陵平源。東西最長22公里,南北最寬為18公里,總面積2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889畝,占總面積的20.62%,旱地946畝,占總面積的0.25%,山地235658畝,占總面積的62.39%,村鎮建設、水域及其它用地63244畝,占總面積的16.74%。秀市鎮下轄2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61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秀市鎮總人口58117人,其中農業人口43203人。1995年12月經省政府正式批准撤鄉建鎮。
秀市鎮下轄村:源里村、姜坪村、灣里村、黃塘村、尚書村、新田村、新街村、紅洲村、鹿崗村、座山村、汪家村、前山村、路下村、畲里村、秀市村、蔣家村、龍山村、雷坊村、榮港村、洲上村、老徐坊村、中灣村、田心村、長溪村、塹坪村、范家村、園坊村。
秀市鎮-基礎設施
古秀水橋秀市鎮基礎設施完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各行政村和村小組都修通了公路,且大部分已經硬化,交通十分便利。新建的集貿市場占地80畝,功能齊全、商賈雲集。秀市鎮建有一座35KV變電站,隨著農村電網改造的全面成功,生產和生活用電價格大幅降低。
文化衛生設施俱全,已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移動通訊履蓋整個秀市鎮,大部分村已開通了光纜電視。中心衛生院興建了檢測大樓,引進了先進的檢測設備。愛國衛生活動深入人心,連續八年被豐城市政府評為“十佳衛生集鎮”。教育條件優越,秀市中學建成為宜春市示範性中學,25個村全部實現樓房化。
豐撫公路、豐崇公路、秀洛公路穿境而過,京九線、浙贛線、豐樂線、105國道、昌樟高速近在咫尺,境內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境內有國家大型水庫一座,蓄水量1.1億立方米,小(一)型水庫二座,小(二)型水庫計30座,小型水庫346座,總可自流灌39990畝。
秀市鎮-農業狀況
水稻種植秀市鎮耕地面積6.1萬畝,山林面積19.8萬畝,年產糧食4000萬公斤,活立木蓄積量11萬立方米、毛竹103萬根。 秀市鎮是個農業大鎮,土壤類型繁多,主要為紅壤土、水壤土、潮土三個類型,其中紅壤土占總面積的55.24%,水稻土占43.85%。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評均氣溫17.6—18.2℃。
傳統農產品以水稻為主,糧食年產量達4000萬公斤。秀市鎮充分利用丘陵山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壓糧擴經”的思路,制定了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引導農民在種養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以葛根種植、麻雞及良種豬養殖為典型的商效農業產業。其中葛根種植面積達2460畝,產值超過180萬元,通過“公司+農戶”的方式運作,綠健葛業有限公司年加工葛根10萬公斤,年產葛粉1.5萬公斤,產品遠銷上海、浙江、廣東、湖南等省市。麻雞養殖專業戶220多戶,年產麻雞150多萬羽,市場拓展到湖北、浙江、上海、廣東、福建等沿海發達地區。為加快生豬生產,秀市鎮1994年興建了“萬頭養豬場”,1999年引進100多頭加拿大雙肌臀大約克良種豬,改良了品種。在示範基地的帶動下,2002年底,年出欄生豬千頭以上的養殖大戶6戶,出欄生豬近3萬頭。此外,秀市鎮還發展了銀杏種植1000畝,葡萄種植100畝,大棚蔬菜200畝,高產油茶改造2000畝,金銀花種植200畝等,特色農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