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衛Ⅰ級飛彈護衛艦[江衛I級飛彈護衛艦]

053H2G型護衛艦(英文:Type 053H2G frigates ,北約代號:JiangweiⅠClass,譯文:江衛Ⅰ級),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研製建造的第二代2000噸級全封閉飛彈護衛艦。

053H2G型首制艦1987年開始論證建造,1992年6月交船,歷時5年。該型艦滿載排水量2250噸,全長111.7米、寬12.4米、吃水4.3米。艦用動力為兩台改進的18E390VA柴油機,持續功率14,400馬力,最大功率16,000馬力,最高航速26節,續航力5,000海里/18節,戰鬥定員170人。

053H2G型護衛艦主要武備為三聯裝鷹擊-81甲(YJ-81A)反艦飛彈2座、雙管100毫米口徑主炮1座,防空武器有六聯裝紅旗-61(HQ-61)艦空飛彈1座、雙聯裝37毫米口徑76A全自動防空火炮4座,反潛武器有六聯裝FQF-2500反潛火箭2座、三聯裝324毫米MK32F反潛魚雷發射器1座,搭載直-9C(Z-9C)反潛直升機1架。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539號安慶艦 539號安慶艦

中國有廣闊的領海海域,對於需要維護近400萬平方千米領海 和專屬經濟區利益的中國海軍來說,武器系統完備和噸位適中的護衛艦是重要的裝備。然而直到“江衛Ⅰ”053H2G型護衛艦裝備之前,中國海軍護衛艦主要是制海作戰艦,缺乏綜合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

539號安慶艦 539號安慶艦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水面艦艇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空中,缺乏高效率艦空武器系統的單一制海作戰艦面臨對抗空襲的困境。1988年春的中越"3.14”海戰,交火數小時後,已經在艦炮交戰中大獲全勝的中國海軍編隊主動北撤,更多是出於對越南岸基航空兵遂行報復性空襲的擔心。當時中國海軍編隊只有1艘053K型護衛艦(江東級)只具有10千米以上的殺傷區域和2個飛彈的目標監測和發射通道,其他護衛艦隻有殺傷範圍在4000米左右的防空艦炮, 難以構成嚴密有效的艦隊防空體系。1988年越南空軍已經裝備了能夠攜帶X-25空地飛彈的蘇-17和蘇-22戰鬥轟炸機,在高空投射X-25時射程超過20千米,完全可以在中國海軍艦空飛彈有效射擊斜距外遂行空襲。除國際政治因素外,技術裝備因素是導致“3.14海戰”出現勝敗雙方都匆忙後撤的重要原因。

“3.14”海戰背後的尷尬情況只是中國艦空飛彈武器裝備研製進度落後問題的後果再次體現,當時中國海軍惟一的一艘防空飛彈護衛艦“江東”級需要承擔三大艦隊的全部伴隨防空使命。海軍判斷南海可能會發生爭端後臨時抽調配屬南海艦隊,以便為在南中國海深處主權領海執行任務的制海艦隻提供艦空飛彈火力。中國海軍艦空飛彈的殺傷範圍在10千米內,作用僅相當於美國海軍的“海麻雀”點防空飛彈。

539艦 539艦

當時蘇聯和美國海軍艦艇裝備艦空飛彈已有30年,“宙斯盾”系統也處於最後的調試之中,而中國60年代初期立項研製的艦空飛彈直到1986年底才定型,此時的飛彈實際處於試裝備階段。1988年交火的南海赤瓜礁海域位於中國岸基航空兵殲-8戰鬥機作戰半徑邊緣,航空 兵戰鬥機無法及時提供空中掩護,薄弱的艦空飛彈防空火力難以抗擊越南航空兵制導武器空襲。

在"3.14”海戰發生前,中國海軍艦空飛彈系統各項指標已經逐漸穩定,海軍和工業部門提出了在“江湖”型護衛艦上加裝這種艦空飛彈武器系統的方案,改進後的護衛艦稱為“江湖”改型護衛艦。該方案在1987年獲得認證通過,1987年3月進入研製設計階段,這就是053H2G型飛彈護衛艦。由於改進後的艦體結構改動較大,北約稱這款護衛艦為“江衛”Ⅰ級。

研製歷程

053H2G護衛艦 053H2G護衛艦

中國海軍裝備的053H2G型護衛艦(北約代號“江衛Ⅰ”級), 是中國研製的第二代全封閉飛彈護衛艦。在2000噸級護衛艦上,首次同時裝備對空、對海飛彈、艦載直升機系統和作戰情報指揮系統。該艦採用現代新型護衛艦的船體型線,長艏樓、圓弧形上層建築、內傾側壁,總體布局合理,造型新穎。該艦的航海性能、隱蔽性、居住性等有較大提高,全艦作戰系統有較強的防空、對海、反潛和電子戰作戰能力。該艦的動力裝置、武器系統及作戰情報指揮系統等全部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設備,充分利用了中國已有的艦船科研成果。

539艦 539艦

053H2G型護衛艦設計建造期間,正值西方技術對中國產生影響最大的時期,使得“江衛”Ⅰ型艦的外觀和工藝綜合了很多西方特色。由於中國處於封閉的邊緣海區,水深和巡航範圍都無需要求採用噸位更大的艦艇,而噸位過小的艦隻適航性和續航能力不能適應要求。⑵⑽世紀60年代建造037型獵潛艇進行過南海長程巡邏嘗試並不成功,而同時期的01型和65型護衛艦配屬南海艦隊實際運用更顯適用。中國海軍護 衛艦建造數量較大也正是由於其噸位能夠滿足全部管轄海區適航所致。

相比於同時代的各國護衛艦,053H2G仍舊不能稱之為先進,但是卻擁有了均衡的反艦、防空和反潛能力,尤其是作為中國海軍第一種批量化建造的帶有反潛直升機的艦艇,對於中國海軍反潛能力的增強具有重要意義,4000海里的續航力和20天的海上自持力有力地增強了中國海軍的遠海反潛能力。中國海軍的艦艇設計建造技術和相關係統技術藉助外部幫助提高的背景下,可以建造反潛艦艇來強化反潛能力。原本計畫安裝在053K型護衛艦上的“紅旗-61”防空飛彈最終在053H2G型護衛艦上走向成熟與實用,成為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天空的守護者。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1974年設計053H2G型護衛艦時,滿載排水量為1661.5噸。而新 型全封閉艏樓的“江衛”Ⅰ型因結構增重使標準排水量達1960噸。“江衛”Ⅰ型在“江湖”級基礎上增加艦空飛彈武器系統和改善了適航性,滿載排水量增加到2250噸,成為中國第一種滿載排水量超過2000噸的護衛艦。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053H2G護衛艦線型逐漸擺脫了中國系列護衛艦上的蘇式艦艇設計風格,更接近歐洲的線型。《簡氏艦船年鑑》介紹其長寬比大約為8.2,低於其他國家的護衛艦,採用豐滿的水線面和外飄的艦首和方楔形尾,《年鑑》稱這種線型船體能夠提供較好的抗縱搖能力,在高海況航行時不至於埋首過深,同時尾部有較大浮力用來平衡大型球鼻首聲吶造成的向前縱傾。“江衛”Ⅰ型 上安裝有大型聲吶,具有較強的反潛能力。“江衛”Ⅰ型水線面附近線型非常接近“江湖”Ⅲ型,不過外飄的艦首使艙室面積有所增加。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艙室增加的面積很多時候是用於安排被主要設備排擠的設備或裝置,“江衛I”級也是如此,增加的改進型艦空飛彈和作戰指揮系統等主要相關設備主要集中在艦橋以及首樓艙室之中。作戰指揮系統部分布置在艦橋,主要部分布置在艦橋下首樓艙室內。這種安排使得安裝在艦橋和前桅上的設備信號傳輸距離最短,這對於改善雷達的波導和纜線傳輸信號等有很重要的影響。艦長能夠在接近指揮艦橋的位置使用指揮系統,便於指揮和照顧觀察航行情況,在系統失效的情況下能夠迅速轉換為採用傳統方式繼續指揮控制艦隻。在80年代初設計“江湖”Ⅲ護衛艦時,曾經加大了艦橋以增加安裝設備空間,而 “江衛”Ⅰ型設備較“江湖”Ⅲ增加很多,由於改進型艦空飛彈發射裝置非常笨重且體積龐大,只能截去首樓前部,將其布置在主炮後部的主甲板上占據了原來艙室空間,此外首樓前部頂上2門雙聯裝自動37毫米艦炮供彈室和驅動機構占據空間較“江湖”Ⅲ上37毫米艦炮多,導致“江衛”級首樓艙室可用空間較“江湖”Ⅲ減少很多。“江衛”Ⅰ型將艦橋尺寸加大,彌補首樓空間的減少。艦橋前部採用了類似英國21型護衛艦那樣的圓弧造型,據稱是為減小對雷達的有效反射面積。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江衛”Ⅰ型的艦橋因為安排改進型飛彈而被迫後移,導致艦橋到直升機庫間的空間縮小近一半,反艦飛彈只能橫向布置。橫向布置從70年代以來 就是美國海軍慣用的解決辦法,逐漸成為現代水面艦艇飛彈布置主流方式。這種布置好處在於飛彈發射裝置尾部對向一側的海面,燃氣不會橫掃甲板,不干擾其他設備和武器的操作,也省去了大面積清洗加班的支出和勞苦,缺點是只能射擊位於一側的目標。“江衛”Ⅰ型也是中國海軍第一種橫向布置反艦飛彈發射裝置的水面艦艇。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053H2G型540號淮南艦

1984年中國海軍改裝了1艘“江湖”I型護衛艦,去掉了後部的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和火炮改裝為直升機機庫,試驗滿載排水量2000噸級護衛艦上配備直升機的可行性。這次改裝的經驗是直升機機庫過高,使該護衛艦穩性降低。艦艇改進後進一步完善了系統,卻降低了高海況作戰能力,因此這種改進沒 有繼續進行。設計“江衛”Ⅰ型,直升機庫甲板被降低安排到了主甲板後段,作為主甲板的一部分,因此穩性較以前的“江湖”改型有很大的改善。“江湖”改之所以在主甲板後段上再搭建直升機起降甲板,主要原因是保留後甲板反潛作業平台,便於安裝設備和武器。“江衛”Ⅰ型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但在直升機甲板下重新開設了開放的下甲板尾部平台,以便用來布置反潛設備和武器,有觀點認為這個尾甲板平台靠近水面容易上浪。不過尾甲板平台離水面高度超過了037型獵潛艇的乾舷高,037艇在南北中國海海區多數情況下並沒有頻繁發生上浪現象。護衛艦即便上浪也並不影響反潛和靠近水面的作業。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053H2G型艦體有較寬的水線面,寬方艉,艦艏折角,水線以上艦體外飄,低長寬比(8.2),舷邊圓弧過渡;長艏樓,全封閉中央橋樓,鋼質艦體,鋁合金圓弧形上層建築,其側壁內傾。主桅桿為塔式桅和桁格桅混合結構。該型艦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建造工藝的改進。在此之 前中國建造的海軍艦艇舷邊鋼板和甲板都是直角搭口後進行焊接,“江衛”Ⅰ型上則首次採用了圓弧過渡。直角搭口雖然簡單,但垂直的邊板鋼板需要高出甲板鋼板以保證焊接面足夠大,通常高出甲板的邊板會阻擋甲板排水,以及產生無數類似角反射器的雷達信號。一些精細的焊接處理,切除了高度甲板的垂直邊板余料,使側板平齊於甲板,這樣就導致搭口處理麻煩且浪費材料。圓弧過渡是在焊接時,使甲板和垂直舷板不直接搭接焊接,而是採用小塊圓弧鋼板對接焊接連線兩者,無需精細處理鋼板接口處,又能避免直角搭接焊接產生角反射器效應和甲板積水問題。

動力系統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冷戰結束前歐洲護衛艦多數採用全柴油機動力,其原因是歐洲海 軍主要遂行近海作戰任務,作戰對象首先是蘇聯海軍潛艇,其次是水面艦艇。反潛作戰要求中低航速,便於使用聲吶系統,因此反潛護衛艦多數情況下是經濟航速巡航。70年代設計建造的護衛艦已經全部配備了艦載直升機,遂行反潛作戰時構成以直升機高速大航程和護衛艦低速安靜搜尋的體系。常規潛艇水下航速通常只在20節左右,在此航速下噪聲很大,而低速和極低速航行時,噪聲很小難以發現,核動力潛艇水下航速雖然可以達到30至35節,噪聲極大,容易暴露位置。因此潛艇高速航行不僅能被護衛艦或直升機在遠距離上探測定位,也將很快被艦載直升機追上,最終被迫終止高速航行,轉而進行靜默坐底或極低速機動。基於這種思想,西方認為護衛艦無需追求高航速。 此外,70年代之前多數燃氣輪機無論油耗和可靠性都不及柴油機,因此當時護衛艦大量採用柴油機,只有美國海軍護衛艦在採用燃氣輪機。

1982年“江湖”Ⅲ型護衛艦設計時採用了剛剛鑑定的新型柴油機作為動力。053H2G型護衛艦在動力裝置上,採用了柴柴聯合動力——2台18E390AV型大功率柴油機,單台最大輸出功率12000馬力,總功率為240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18節巡航速度下具有4000海里的續航力,在航速降為15節時則可達到5500海里。更為突出的是,該級艦首次使用了低噪聲的5葉大側斜螺旋槳(053H型護衛艦-江湖級上所使用的是噪聲很大的3葉螺旋槳),以便在保證傳動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由螺旋槳引起的噪聲。不過,西方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建造的護衛艦大多使用了更先進的柴燃聯合動力,一部分雖仍採用柴柴聯合動力,但使用了低噪聲、大更功率的新型柴油機,在工作效率、耗油率、重量、體積、可靠性、安靜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053H2G型護衛艦仍然使用是江湖級的同類型柴油機,只是在可靠性及耗油率上有所改進,在噪聲方面卻沒有特別大的改變。因此,在整體安靜性方面,053H2G型護衛艦與世界其它同類型艦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80年代設計建造的護衛艦開始採用燃柴聯合動力,部分採用全燃動力。這其實是燃氣輪機進步所至。美國海軍大量裝備的艦用LM2500燃氣輪機平均油耗已經降到了單位馬力每小時耗油170克,而輸出功率相當的高速柴油機為 155至190克。實際上國產柴油機油耗可能高於LM2500燃氣輪機。“江衛”Ⅰ型柴-柴聯合動力系統雖然能夠滿足使用要求,但絕非先進水平,對於當時的中國海軍來說適用和來源穩定才是最重要的。柴油機的缺點是振動和中低頻噪聲難以消除,容易成為潛艇探測系統的定位信號源。現代潛艇都裝備有水下發射的反艦飛彈,能夠在艦載反潛武器射程外開火獵殺反潛艦,因此安靜性不僅是潛艇的生存要素,對水面反潛艦艇同樣也需要降低噪聲才便於捕捉潛艇信號,以及在沖入潛艇射擊近界死角前不會遭到潛艇反艦飛彈突襲。中國艦用柴油機組在安靜性和油耗,以及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還需要不斷改進。

武器系統

對空搜尋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053H2G型541號淮北艦
053H2G型542號銅陵艦 053H2G型542號銅陵艦

水面艦艇防空系統包括其空情探測系統和武器系統兩個方面。 空情探測系統主要是雷達和光電探測系統,此外電子偵察系統也是重要的對空監視警戒手段。由於對不同距離上的目標探測波段不同,因此海軍艦艇通常配備不同的雷達。“江衛”Ⅰ型的遠程對空警戒雷達與蘇聯時期綽號“刀架”的P-8和P-10雷達非常相近,因此通常被稱為“刀架”雷達。該雷達原本是5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刀架”雷達的發展型號。護衛艦和驅逐艦上之所以採用該雷達是因為其天線較輕,能夠安裝在單薄的小直徑圓柱桅桿頂端,而且魚骨般的八木天線風阻小,在各種氣象條件下不會影響穩性。《蘇聯雷達裝備手冊》上介紹P-8“刀架”雷達對高空目標探測距離75千米,主要作為防空飛彈系統的目標指示雷達。與其類似的517雷達最大探 測距離達到了100千米左右。

053H2G型542號銅陵艦 053H2G型542號銅陵艦

該雷達最早出現於70年代末期的051型驅逐艦上,用來替代原設計中相對笨重的雷達。80年代中國開始用微處理器改進雷達信號處理分系統,據稱該型雷達也在改進之中。從新型驅逐艦依舊配備該型雷達情況判斷,這種雷達可能還在不斷改進,以適應21世紀的作戰需要。90年代以來中國陸基和艦基雷達系統技術有飛躍性提高,尤其是對UHF和VHF波段雷達的國際技術合作的開展,使得貌似老式P-10“刀架”雷達的517雷達具備了更強大的探測和抗干擾能力。據俄羅斯《ARMS》雜誌報導,中國繼續在新型艦艇上配備該型雷達不僅僅是滿足於其性能的提高 ,而是出於反隱身飛行器的需要。美國《信號》雜誌評論中國海軍將雷達隱身飛行器視為主要威脅,在今後的新型艦艇上也會繼續配備VHF和UHF波段的米波雷達。中國沒有隱身飛行器作為研究雷達反隱身試驗的樣本,探測隱身目標的效果如何是一個謎。

053H2G型542號銅陵艦 053H2G型542號銅陵艦
053H2G型542號銅陵艦 053H2G型542號銅陵艦

現代水面艦艇通常將對低空和水面目標的探測雷達合二為一,因為超低空目標往往處於對海搜尋雷達的扇形波束視場內,與水面艦船回波的區別是相位和速度頻移不同,而且會出現鏡像信號。經過信號處理前的超低空目標雷達信號往往顯示是對稱于海面的一對目標,因而有很多特徵可以提供雷達處理機辨別。掠海飛行的低空和水面目標探測主要受地球水天線通視距離限制,直視距離在45千米左右。由於這 類目標速度高,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小,因此需要較高的數據刷新率才能在儘可能大的距離上及時截獲。“江衛”Ⅰ型配備的是轉速較高的新型對低空和海面探測雷達,數據刷新率高達每分鐘30次。從低空高速接近的目標闖入該型雷達最大探測範圍後2至6秒就能夠被可靠截獲和識別。據法國湯姆遜公司稱,中國產雷達技術很多來自於法國湯姆遜“海虎”雷達,有動目標指示和都卜勒檢測體制分離海面雜波和目標信號,尤其是都卜勒檢測對速度頻移非常靈敏,正面投影很小的飛彈也會被檢測出來。早期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雷達信號處理技術落後,造成回波信號中很多有用成分不得不被拋棄,從而大大降低了 在複雜情況下的雜波中辨別目標的能力。“海虎”雷達測量精度較高,能夠概略描繪目標水平輪廓,新型型雷達很可能同樣具備這種能力。該型雷達天線採用扭曲拋物面反射器和自動穩定基座,能夠在高海況條件下保持對目標的高截獲率。老式的這類雷達是薄板拋物面,需要靠反射器背面的風翼力矩平衡風阻慣量,而這種面結構不僅複雜和難以真正平衡風阻,還會造成較大的角反射器效應。而該型雷達為減小風阻,其天線反射器採用的是格線結構,因此不僅省去風翼,還減小了角反射器效應和取得較好的轉動慣量平衡。

艦空飛彈

HQ-61B型艦空飛彈 HQ-61B型艦空飛彈
HQ-61艦空飛彈 HQ-61艦空飛彈

“江衛”Ⅰ型是第一種具有防空能力的制海型國產護衛艦, 主炮與首樓之間的主甲板上安裝有1座六聯裝的艦空飛彈發射裝置。雖然與“江東”型護衛艦採用的是同一種半主動制導艦空飛彈,但是發射裝置區別很大。“江東”型艦採用雙臂托架式旋轉發射裝置,優點是便於快速重複裝彈,但維護性差,發射準備時間稍長。“江衛”Ⅰ型艦沒有打算在艦上設定彈庫,而是採用一次性發射包裝筒安裝在發射架上。“江東”級艦的實踐證明,在2200噸級的艦上很難擠出足夠的空間安排彈艙和裝填機構。直接將艦空飛彈裝在密封的發射容器中布置在發射架上,能夠減少占用空間和加快射擊準備時間。做到這點的前提是需要解決飛彈的長期存儲和免維護性,“江衛”Ⅰ型型艦上艦空飛彈的這種存儲發射方式表明中國已經解決了飛彈存儲 問題,且改進的艦空飛彈可靠性相當高。惟一不足的是發射包裝筒直徑太大,導致裝彈數量只有6枚。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沒有採用摺疊彈翼,飛彈是全翼展狀態懸定在筒內。為支撐大發射筒,發射裝置尺寸需要做的笨重龐大,帶來的問題是需要較大功率的驅動系統才能保證發射裝置的快速性。

HQ-61艦空飛彈 HQ-61艦空飛彈

艦空飛彈的制導雷達是安裝在主桅中部平台上、被稱為“霧燈”的雷達。該雷達有一個圓拋物面反射器天線和喇叭天線,採用單脈衝和差比幅測角體制。拋物面天線主要用於對目標的跟蹤,喇叭天線則為連續波天線,為飛彈提供燒穿信號。兩個天線電軸平行且非常靠近,當跟蹤 天線對準目標時,照射天線也就瞄準了目標。另一種觀點是艦空飛彈採用了脈衝連續波制導方式,無需喇叭天線提供燒穿信號,由跟蹤天線同時提供制導燒穿信號,因此在跟蹤天線右側位置安裝的是光電跟蹤裝置。

76A/88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 76A/88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

艦空飛彈是一種用於掩護點狀目標的艦空飛彈武器系統,最大射程在10千米左右,美國海軍稱這類射程的艦空飛彈為點防空飛彈。防空系統理論中定義點目標為“一枚當量適當的常規彈藥命中就能被毀傷的目標”,保護這類目標的防空飛彈武器通常無需強調大射程,更注重反應快速和短間隔連續射擊,而且需要在掩護面狀目標的防空武器系統協同下遂行作戰。海軍水面艦艇是外形尺度非常大,具有點狀目標屬性。“江衛”Ⅰ型 護衛艦配備點防空飛彈非常合理,但是作為艦隊防空體系中的一環,只能配備在中程艦空飛彈殺傷區縱深威脅方向上,構成艦隊近區更為嚴密的相互重疊的防空火力殺傷扇面。

巨大的HQ-61艦空飛彈 巨大的HQ-61艦空飛彈

防空作戰時的“江衛”Ⅰ型護衛艦是集飛彈和防空火炮於一體的平台,與1個彈炮合一的防空連火力相當,卻有更為完善的雷達情報系統和高速機動能力。對空型和對海型雷達視場覆蓋了從水面到高空的空域,任何目標只要進入其中一種雷達的探測範圍就會被很快截獲。然而這兩種雷達是二坐標雷達,只能提供目標方位和距離的跟蹤參數。美國海軍安裝點防空飛彈的驅逐艦作戰過程是艦上的2部空情雷達截獲目標後,將數據傳往 艦上作戰指揮系統,由作戰指揮系統向艦空飛彈系統分配目標,並引導制導雷達對準目標方位後嚮導彈系統交班。制導雷達進行俯仰搜尋直到截獲目標,在沒有截獲目標進入制導精確跟蹤前,作戰指揮系統會不斷修正制導雷達俯仰搜尋空域。“江衛”Ⅰ型護衛艦的對空作戰過程大致與此相同。

在中國海軍兩艘053K型護衛艦黯然退役之後,紅旗-61的改進型以6聯裝發射架的形式出現於053H2G型護衛艦的前甲板上。其巨大的外形讓西方國家一度誤以為是反潛飛彈發射裝置,實際上這是由於紅旗-61採用了“+-X”且不可摺疊的彈翼布局才使得這種射程不過十幾公里的飛彈有如此巨大的發射筒。

防空火炮

76A/88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 76A/88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

與所有的艦空飛彈一樣,“江衛”Ⅰ型上安裝的艦空飛彈 也存在射擊近界死區和火力通道射速限制,而目標越接近護衛艦,要求攔截武器發射速度越快才能在安全距離外擊毀目標。高射速艦炮歷來是近區殺傷的最有效的武器,“江衛”級上配備了4座37毫米雙聯裝自動炮作為近程防禦武器。37毫米艦炮由安裝在直升機機庫頂上的火控雷達提供跟蹤目標運動要素,37毫米炮和炮瞄雷達構成單個目標通道和多火力通道的全天候射擊單元。此外光學指揮儀或光電跟蹤系統構成另一個目標通道,能夠分擔一個方向的火控。

76A/88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 76A/88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對義大利的“布雷達”雙聯裝40毫米自動艦炮進行過詳細的研究,37毫米艦炮很大程度上受“布雷達”40炮設計影響,但由於技術水平局限,“布雷達”40炮最精良的無彈鏈供彈系統卻沒有被37毫米艦炮採用。彈鏈供彈的37毫米艦炮難以進行快速彈種轉換,只能採取在彈鏈上交替安插不同彈種的 傳統形式發射多種彈藥。在“江衛”Ⅰ型上4座37毫米艦炮布置形式為艦橋前首樓頂部2座,直升機機庫兩側各布置1座。艦橋前2座各具有前向和舷側射界,直升機庫兩側的37毫米艦炮只有舷側射界,這種布置方式使得射擊任何舷角上的目標都能夠有兩個火力通道同時提供服務。除中國和義大利海軍外,很少有其他國家的海軍在護衛艦上採用單一的37毫米及以上口徑艦炮作為近界殺傷手段。與義大利“布雷達”40毫米艦炮一樣,中國37毫米艦炮也採用近炸間接命中毀傷機制摧毀闖入近界的目標,但對這種毀傷機制效果存在爭議,尤其認為對超音速反艦飛彈效果不佳。

防空作戰

護衛艦發射艦空飛彈 護衛艦發射艦空飛彈

中國海軍防空作戰包括艦隊防空和延展沿海防空縱深。 由於“江衛”Ⅰ型護衛艦配有艦空飛彈,因此單艘艦就能夠承擔1988年需要由“江東”和“江湖”Ⅲ兩種艦完成的全部任務。中國大陸沿海城市分布的地理特殊性,需要建立瀕海威脅方向防空區。延展防空縱深通常指將防空艦隻部署在沿海重要目標的威脅方向外海,在威脅瀕海方向上構築一定的防空縱深。與陸基防空陣地相比,海軍艦隻能夠憑藉高速機動迅速轉移目標。採用海岸雷達和編隊中擔任雷達哨的艦隻及潛艇低空警戒相結合,其他艦隻不斷進行無線電靜默下的陣位機動,來襲作戰飛機很難測定和判斷艦空飛彈殺傷區所在。在台灣領導人陳水扁宣稱要“決戰境外”的情況下,這種作戰模式對於遏制台灣空軍襲擊上海、香港等城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國海區獨特的地理條件使得部署在大陸沿海基地的岸基戰鬥機作戰半徑能夠覆蓋絕大多數海域,因此岸基航空兵戰鬥機能夠在絕大多數海區為編隊提供空中掩護。2001年1月在引進的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服役前,中國海軍沒有區域艦空飛彈,岸基航空兵承擔主要的遠程攔截,在部署有遠程地空飛彈系統的海岸附近,護衛艦能夠得到岸基區域防空火力的支持。2002年《當代海軍》雜誌刊登了“現代”級驅逐艦與數艘護衛艦編隊航行的照片,其中至少有2艘“江衛”Ⅰ型護衛艦伴隨。

鷹擊81艦對艦飛彈 鷹擊81艦對艦飛彈

衡量防空作戰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是作戰指揮自動 化程度。在需要爭分奪秒的防空作戰中,分發和匯集各種艦載感測器急速變化的大量數據,及時控制和調度各種武器系統等,是最至關重要的能力。這些過程採取人工操作效率極其低下,在現代精確制導武器為主的襲擊戰中,很可能根本打不中來襲目標,因而需要依靠自動化作戰指揮系統來解決。“江衛”級護衛艦配備的指揮系統很可能是“江湖”Ⅲ上的改進型。這種作戰指揮系統性能很可能與歐洲80年代系統相當,足以控制“江衛”Ⅰ型艦上的所有防空武器系統。美國《海軍》雜誌認為,“江衛”Ⅰ型護衛艦防空作戰的主要問題是37毫米自動炮毀傷機制的有效性。

反艦反潛

首艦539“安慶”號護衛艦 首艦539“安慶”號護衛艦

中國海軍在70年代就開始發展輕型的反艦飛彈。1982年馬島作 戰說明諸如“飛魚”一類的反艦飛彈足以摧毀一艘驅逐艦。這場戰爭最大的收穫是使科研管理部門明白了輕型反艦飛彈不比笨重的“上游”一號飛彈效果差,從而加快了“鷹擊”飛彈裝備水面艦艇的進度。儘管“江衛”Ⅰ型護衛艦噸位不大,卻配備了6枚“鷹擊”8A反艦飛彈,齊射能力相當於051型驅逐艦。不過令人費解的是2組三聯裝飛彈發射箱呈並排橫置,而不是像美國海軍那樣堆疊,如果採取堆疊可以使飛彈攜帶量增加到8枚。

第二艘540“淮南”號護衛艦 第二艘540“淮南”號護衛艦

中國海軍強調水面艦艇襲岸作戰能力,因此艦炮通常保持100毫米或以上口徑,並且要求具備一定的射速。“江衛”Ⅰ型安裝的是雙聯裝100毫米自動艦炮,最大射程達20千米以上,具有85°的高射射角。理論上能夠對空射擊,但是配備的雷達只能提供 方位和距離數據,不能像37毫米炮的341型火控雷達那樣測量三維空間的目標位置。“江衛”Ⅰ型作戰指揮系統似乎能夠提取其他雷達的測量數據,供100毫米火炮射擊指揮儀解算諸元,因此在作戰指揮系統控制下,79A炮可能具有一定的對空射擊能力。

中國海軍聲吶系統是最為神秘的系統,很少有公開報導。據美國《信號》雜誌報導,“江衛”Ⅰ型護衛艦的球鼻首聲吶為SJD-5B型,其推測可能是數位化了的老式SJD-5聲吶,便於與數位化作戰指揮系統連線。在球首艦殼中,還安裝有SJC-1F型偵察聲吶和SJX-4C型通信聲吶。這2種聲吶同樣是老式聲吶的數位化改進型。80年代中期,正值中國大量普及微處理器改造老式設備的時代,很多所謂數位化設備不過是在傳統的機電設備上增加微處理器監測裝置,這些設備之間傳輸通常採用低速的軍用或工業匯流排。即便如此,數位化接入也使中國裝備水平有了革命性的飛躍。

HQ-61艦空飛彈 HQ-61艦空飛彈

1986年之前中國海軍護衛艦主要反潛武器是兩座1500五聯 裝火箭深彈發射器。護衛艦需要使用聲吶保持與水下目標信號的接觸,不斷機動逼近,直到與目標距離小於1500米才能齊射火箭深彈,而現代潛艇卻能夠從數十甚至數百千米外的水下發射反艦飛彈打擊護衛艦。在護衛艦接近到1500米距離前,被追擊的潛艇完全可以發動反擊,或者升出通信天線等,召喚遠方友鄰艇發動襲擊。80年代中期從義大利和美國分別引進輕型反潛魚雷後,這種狀況開始改觀。“江衛”Ⅰ型護衛艦遠程反潛武器是直-9直升機,能夠攜帶2枚魚-7型輕型反潛聲自導魚雷,在護衛艦300千米範圍內遂行反潛作戰。這個距離超出多數潛射反艦飛彈射程,能夠有效的壓制潛艇襲擊。

性能數據

053H2G型護衛艦參考數據:

參考數據
艦長 112米
舷寬 12米
吃水 4.3米
排水量 標準:2180噸; 滿載:2250噸
乘員 170人(含軍官30)
續航力 4000海里/18節
航速 27~28節
動力系統
主機 CODAD動力系統,2台18E390VA型或4台12PA6-280BTC型中速柴油機,功率2×7200馬力或4×3600馬力;2套柴油發電機組,雙槳雙舵。
船電系統
雷達 1部H/LJQ-360型對海/低空搜尋雷達(I波段);1部363型對海搜尋雷達(E/F波段) 1部517A型遠程對空警戒雷達(G波段); 1部RM-1226或RM-1290型導航雷達(I波段) 1部341GA型100炮火控雷達; 2部343GA型37炮火控雷達(I波段) 1部對空飛彈火控雷達(I/J波段)
光電 1部JM-83H型光電指揮儀(含雷射測距機、電視跟蹤儀、紅外/熱成像跟蹤儀)
聲納 1部SJD-7型中頻綜合聲吶系統(含艦殼聲吶和可變深度聲吶)
艦載武裝
主炮 1座79A型100毫米雙聯自動艦炮
飛彈 1座HQ-61B型近程低空艦對空飛彈6聯發射器(備彈18枚) 2座YJ-8A(C-801)型艦對艦飛彈三聯發射器
副炮 4座76A/88型37毫米雙聯自動艦炮
反潛 2座3200型火箭式深彈6管發射器(備彈36枚)
艦載機 單機機庫,單起降平台,魚叉式起降裝置。 1架直-9C型艦載多用途直升機(每架可掛2枚C-701K型電視制導近程空對艦飛彈或2枚魚-7K型324毫米輕型反潛魚雷,全艦可帶24枚C-701K型飛彈或魚-7K型魚雷)
其他系統
輔助系統 氣幕降噪系統;中央空調系統;自動消磁系統;自動報警消防滅火系統;三防報警消洗系統; 三向綜合補給系統

該級各艦

053H2G型飛彈護衛艦於1987年3月開始研製,1988年首艦“安慶”號(舷號539)在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1990年6月下水,1992年7月正式服役。第二艘“淮南”號(舷號540)1989年開工建造,1990年下水, 1992年12月服役。至1996年同級艦共建成4艘,均在東海艦隊服役。各艦概況如下:

舷號 艦名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退役時間 服役艦隊
539 安慶 1988 1990.6 1992.7 退役後轉職成為海警船 東海艦隊
540 淮南 1989 1990.12 1992.12 東海艦隊
541 淮北 1990 1992.12 1993.7 東海艦隊
542 銅陵 1991 1993.12 1994.7 2019年6月5日移交給斯里蘭卡海軍 東海艦隊

總體評價

053H2G護衛艦 053H2G護衛艦

053H2G型護衛艦 ,是在借鑑國外經驗,結合中國實際研製的第二代全封閉飛彈護衛艦,總體性能優良。在2000噸級的護衛艦上,首次同時裝備了對空、對海飛彈、艦載直升機系統、作戰情報指揮系統。該艦採用現代新型護衛艦的船體型線,總體布局合理,造型新穎美觀。該艦的航海性能、隱蔽性、居住性等方面較原來裝備的護衛艦有較大提高,全艦作戰系統裝備先進,具有較強的防空、對海、反潛和電子戰的綜合作戰能力。該艦充分利用了中國已有的艦船科研成果,反映了中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護衛艦研製水平。該型艦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護衛艦研製工作新的提高。

第四艘542“銅陵”號護衛艦 第四艘542“銅陵”號護衛艦

由於“江衛”Ⅰ型是在“江湖”Ⅲ型護衛艦基礎上改進設計,因此難 免繼承早期護衛艦的設計弱點。2250噸的滿載排水量對於搭載直升機和裝備齊全的護衛艦有點偏小,使改進餘地有限。在諸如垂直發射等新技術出現後,無法將其用於改裝現役艦。一艘護衛艦服役期至少達30年,在新技術導致武器效能衰減周期縮短的情況下,系統設計時有充足的改進升級餘地才能通過不斷更新保持系統的先進性,“江衛”Ⅰ型護衛艦設計缺乏這方面的前瞻眼光,導致設計出來的系統很快就失去升級可能,從而不得不花更大的代價重新建造整個平台。

053H2G型護衛艦是中國第一型同時具有防空、反艦、直升機反潛實力的封閉式護衛艦。它的出現使得中國終於有了一種能夠真正擔當護衛職責的護衛艦。(“中國武器大全”、“三海一核科普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