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藝平

江藝平

2013年9月25日,江藝平提前從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的任上退休

基本信息

簡介

“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總有一種力量讓你淚流滿面”

《南方周末》上的這兩句話

打動過多少人的心

沒錯

傳遞奧運火炬 傳遞奧運火炬

她就是最鼎盛時期的《南方周末》主編——江藝平

經歷

1956年生,1982年中大中文系畢業,曾擔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南方都市報總編輯。

1995年秋,江藝平被任命為社委,由於社委會分工的緣故,與任南周主編的左方先生等人一起為《南方周末》工作。

1996年,左方先生退休後,江藝平接任《南方周末》主編。

2000年1月,卸任南周主編一職。

2006年11月,擔任南方日報社副總編輯。

2008年12月3日被調離南方都市報,在主管南方農村報和南方新聞研究所。

2008年底,江藝平開始在南方周末上開設不定期專欄《故人如故》。

媒體報導

江藝平 南方周末 人性關懷

《中國人物周刊報導》

文/張劼

提起《南方周末》,我們更多想到的是江藝平時代。是時,《南方周末》的影響達到頂峰。

江藝平不喜歡張揚。但在她負責《南方周末》期間,卻極度地張揚著關愛和平等,張揚著正義和尊嚴,挖掘著一個民族的良知。

平等心態

《南方周末》的同事們對傳媒說, 江藝平無疑是最優秀的中國市民之一江藝平從不隔著障礙物跟人說話,她總是與對方並排坐在同一張沙發上,平等地進行交談,哪怕這個人是她的下級或者明顯有求於她。在她看來,平等不僅僅體現在那些所謂的大事上,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一個曾是IT界的自稱無名小輩的作者對媒體講了一個故事:他的一篇立意“太高端”的關於IT的文章被《南方周末》“下掉”。他寫了信,後來還通過總機直接找到江藝平。他說不發可以,但他想說明,拒絕可能造成重要影響的文章,即使對一份名報,也是損失。他認為《南方周末》對IT的中高端市場有所忽略。“你不要著急,我們正在商量,你的信和你的文章我已經認真讀過了。”電話里,江藝平的話讓這位作者感到很親切。她一句也沒有問作者的背景和身份以及作者是否有名? 1999年10月15日,簡版“IT媒體還有明天嗎?”發表在《南方周末》的“業界”版,全文版則有幸成為Chinabyte的封面。這位作者最後對傳媒說:“江藝平是我最景仰的一位報人,從她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作為報人純粹的精神的力量。”

知識女性

“江老師的形象,就像30年代知識女性那種,氣質獨特。”一個媒體的同行這樣評價江藝平。

江藝平回憶自己的大學生活說,自己那時“說得少,聽得多”,但和同學一樣,讀書“特別瘋狂”。有一點值得回憶,她有時還看看禁片……

其實她後來一直是“說得少,聽得多”,不同的是做的也多。當初她是帶著好奇去看禁片,後來她做報紙時試著去闖新的路子,則決不是因為好奇。但二者都需要勇氣,一個弱女子的勇氣。有人對江藝平這代人進行分析:這些人,跟他們的前幾代人不一樣,也跟中國後來的幾代人迥然有別。在他們身上,你總是毫不費力就可發現一種非常特異的標誌,讓人一眼看去就能夠感覺到。他們最愛使用“我們”而很少說到“我怎樣怎樣”。

《南方周末》以50人的采、編隊伍帶來了超過1億元的廣告收入。各地《南方周末》的報商儼然都是當地的主流渠道把持者……江藝平被她的下屬稱為“市場時代傳媒的另類”。 她的同事說:“我常常想起江藝平,她用了自己一生中最睿智的中年時光,撐起了一份100多萬份的報紙,其間,她經受了多少次艱難的思索,承受了多少次來自各方的壓力,但是她嘗試著盡最大的能力去做,這是一種多么不易的勇氣。”

對於《南方周末》的成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說它有敢於說真話的勇氣;有人說它是惟一堅持下來的周報;有人說它的市場化步伐走得比較早……

不管怎么說,《南方周末》用比較體面的待遇和清晰的新聞理想來吸引著成熟的新聞人,然後給大家比較寬鬆的空間,使記者和編輯能夠自由地發揮,這是《南方周末》成為一個上品的關鍵。

普通女人

有人說,強勢的女人表現在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能堅持、能擔當自己,不依賴外在的東西,能自我把握。經濟獨立當然是一個前提;但如果經濟上不寬裕甚至比較貧苦的時候,還能做到精神自主,那就是強中之強了,說明她不會被經濟捆住,不在其中迷失,在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之間能夠保持平衡,這很不容易。《南方周末》原主編江藝平無疑就是一個強勢女人。她當任的時候,是《南方周末》最強的時候,當時江藝平有非常多應酬的機會。有很多應酬,在大家眼中看來是非去不可的,不是因為她有這樣的機會拋頭露面,哪怕是為了報社,似乎也是應該去的。但是她除了出差,幾乎所有的晚飯都是在家裡吃的。她確實是出於對自己的把握,很自然,很原則。她把理念、工作、生活這三個方面安排得很和諧,這讓人非常欣賞。

在南方報業大樓12樓那間比較隱蔽的房間裡,江藝平以她清晰的新聞理想,開創了一個讀報時代。江藝平的同事說:“《南方周末》引領讀報潮流的一個時代即將終結了,這沒有什麼可以值得慶幸和悲哀的,但是我們成熟了,這才是最重要的。無論如何,我尊重江藝平和那個屬於她的讀報時代。”

作品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這是新年的第一天。這是我們與你見面的777次。祝願陽光打在你的臉上。

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裡。這是冬天裡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樹葉已經落盡,南方的樹葉還留在枝上,人們在大街上懶洋洋地走著,或者急匆匆地跑著,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希望,每個人都握緊自己的心事。

本世紀最後的日曆正在一頁頁減去,沒有什麼可以把人輕易打動。除了真實。人們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們得到過安慰也蒙受過羞辱,人們曾經不再相信別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歲月讓我們深知“真”的寶貴————真實、真情、真理,它讓我們離開凌空蹈虛的烏托邦險境,認清了虛偽和欺騙。儘管,“真實”有時讓人難堪,但直面真實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實的人群是堅強的人群。

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正義的號角。當你面對蒙冤無助的弱者,當你面對專橫跋扈的惡人,當你面對足以影響人們一生的社會不公,你就明白正義需要多少代價,正義需要多少勇氣。

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內心的愛。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前進的腳步……

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樣,我們與你再次見面,為逝去的一年而感懷,為新來的一年作準備。祝願陽光打在你的臉上。

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裡。有一種力量,正從你的指尖悄悄襲來,有一種關懷,正從你的眼中輕輕放出。在這個時刻,我們無言以對,惟有祝福: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往前走的繼續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而我們,則不停為你加油。

我們不停為你加油。因為你的希望就是我們的希望,因為你的苦難就是我們的苦難。我們看著你舉起鋤頭,我們看著你舞動鐮刀,我們看著你揮汗如雨,我們看著你谷滿糧倉。我們看著你流離失所,我們看著你痛哭流涕,我們看著你中流擊水,我們看著你重建家園。我們看著你無奈下崗,我們看著你咬緊牙關,我們看著你風雨度過,我們看著你笑逐顏開……我們看著你,我們不停為你加油,因為我們就是你們的一部分。

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這種力量來自於你,來自於你們中間的每一個人。

所以,在這樣的時候,在這新年的第一天,我們要向你、向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說一聲,“新年好”!祝願陽光打在你的臉上。

因為有你,才有我們。

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裡。為什麼我們總是眼含著淚水,因為我們愛得深沉;為什麼我們總是精神抖擻,因為我們愛得深沉;為什麼我們總在不斷尋求,因為我們愛得深沉。愛這個國家,還有她的人民,他們善良,他們正直,他們懂得互相關懷。

《鮮花與希望》

把所有的憂慮都放下

把大捧的鮮花帶回家

忙碌的人,寂寞的人

行路的人,等候的人

把複雜的現實拋開去

把單純的快樂找回來大聲地笑吧

你原本是個快樂的人

疲憊的你,憂傷的你

有夢的你,執著的你

盡情地憧憬吧

日子原本就是希望

【1999年主編寄語】 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本文刊載於1999年1月1日的《南方周末》第9版

迎著新年初升的太陽,讓我們輕輕地作個道別,說一聲:“再見,一九九八。”

回望逝去的365個日夜,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證明“我是一個記者”。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現場目擊了朔州假酒荼毒生靈的慘禍;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奮力傳遞了昆明“剷除惡霸”的呼喊;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仔細觀察了中國電信反壟斷的艱難進程;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忠實記錄了億萬軍民戰勝世紀洪水的巨大勇氣和抗爭精神……

有人說,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

也有人說,履行一項職責時總會感到是在還債, 因為它決不會令我們自己非常滿意。

記者所履行的職責,何嘗不是對公眾的一種“還債”————

他要告訴人們世界上發生的新聞,

他還要告訴人們新聞背後的真相。

對於這樣一項職責,我們當然時時力有不逮,但我們願意為此而竭盡全力。

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綠葉顯示,新聞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實擔保。

面對世俗的力量,儘管生命有時也會顯得脆弱,儘管我們也不都總是那么堅強,但是,我們決不苟且於虛偽和庸俗,決不。因為我們深深懂得,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糟踏的東西。

讀者也許還記得伐木工人的最後一個勞模吧。為了尋找他,以便尋找長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們的記者排除了“報喜不報憂”的地方干擾,翻山越嶺,穿過一個又一個伐木點,終於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這位老伐木工發自內心的懺悔,為“尋找長江的傷口”留下了最真實的言說和最切膚的痛。

我們的許多報導,就是不斷發現和不斷尋找的結果。

記者的眼睛不僅僅為發現事實尋找真相而睜開,記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動,而輕輕閉上。

在東北災區,滔滔洪水已退,漫漫嚴冬將臨,迎著刺骨的寒風,一位大嫂對我們的記者悠悠地說了一句:“我們需要什麼?太多了,國家哪幫得過來,今年災情這么普遍,自己苦點都沒啥……”言者毫不經意的話語,卻令聞者心頭一熱,久久為之發燙。

面對如此重災巨創,柔弱之軀內蘊藏的寬厚與善良,誰說不是一種堅強?

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堅強,喚起我們一種不可摧毀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幾塊脆弱的木板,在狂風暴雨的急流中顛簸過的人,才能體會到一個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貴。

告別一九九八,回訪我們報導過的新聞,作惡多端的孫小果終於被一審判處死刑,身心俱疲的改革者董陽終於在他鄉找到知音,而中國電信也終於開始降低消費者們抱怨已久的不合理收費……這就是世道人心。

是的,希望從來也不拋棄弱者。希望就是我們自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