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8月,成立江家國小。1966年設國中班。1976年,成立江家聯 中。1970-1980年,村投資16萬元,新建校舍30間。學校教學設備逐步配套,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者3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解放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建國初,全村常年人均糧食190公斤。2000年,人均糧食達到400公斤。1975年,全村總收入31.2萬元。2000年,全村總收入1430.4萬元,人均存款35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機動車輛680餘輛,其中汽車21輛、各種拖拉機352輛、機車307輛、電冰櫃120台、電話342部、彩電480台、電鳳扇39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1985年以來,全村統一規劃新房區,新建現代化廠房3處,樓房3幢。2002年,人均居住面積超過20平方米,原有草房全部換成瓦房。 集體福利1971年,建立合作醫療站,村民用藥只交費50%,病重住院全部報銷;對老年人和重病人上門看病、送藥。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0年,投資7萬元,用上了電網供電。1981年,購買1台電影放映機。1988年,投資25萬元,建起自來水工程。2000年,一次性安裝程控電話342部,成為電話普及村。2000年1月,投資11萬元,安裝上有線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5年6月,江禮由於兆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6年秋成立黨支部,江禮擔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發動民眾進行反奸、反特、反霸鬥爭,組織50餘人支前,參加了萬第戰鬥,動員60多人參軍,其中為國捐軀者13人。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本村有黨員20多人。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57人。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江禮、江鳳義、江稿、江本、江志達、江守倫、江連傑、江鳳臣、江守清、江元國。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江文海、江禮、江鳳義、江舉德、江志忠、江元、江本、江文舉、江良世、江守倫、江連傑、江鳳利、江元成、江文臻、江守波、江元奎。1999年6月,江元奎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