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留格莊鎮下轄村]

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梁姓建村,以姓命名梁家村。之後,王、孫、劉、隋、辛、任、于姓等自外地遷此定居。 梁家村位於海陽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21°24′,北緯36°46′,東與方里村為鄰,西與大疃、小灘村相接,南靠黃海,北與乳山市橫山後村隔山相望。原屬大辛家鎮,2000年12月大辛家鎮撤銷後,隸屬留格莊鎮。西距鎮人民政府駐地8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蘋果、梨等。 2002年,全村有713戶,1900人。有王、梁、孫、隋、於、辛、劉、任、莊、李、程、姜等姓,均為漢族。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梁家國小,王子洪等教師任教。1948年,成立梁家完小。1969年,村集體投資3萬元,新建校舍,學生住進寬敞明亮的教室。1975年,教師16人,學生達400餘人。之後,學校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11人,其中有2人獲得高級工程師職稱。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0年,人均糧食550公斤,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400輛、機車260輛、電話430部、彩電540台、電冰櫃200台、洗衣機4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僅為5平方米。1978年,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2002年,村民全部住上寬敞明亮的瓦房,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1年,村合作醫療站建立。後又建起幼稚園等福利設施。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1年,村購買16mm電影放映機,自放電影。1982年,村集體投資10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95年,村安裝了閉路電視。2000年,一次性安裝程控電話400多部,成為電話村。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劉學春在南莊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0年,發展黨員8名,並成立黨支部,劉學春任黨支部書記。黨支部領導全村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隊40餘人,隨軍南下作戰。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22名。2002年,全村有黨員77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劉學春、張鳳蘭、孫寶忠、王煥芝、劉京松、孫寶勝、王德雲、王永坤、王同德、隋書齡、王悅松、隋書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村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孫寶忠、孫寶勝、王煥芝、王悅芝、王永伸、王志彬、王同德、梁德仁、隋寶福、隋寶龍、王少江。1999年4月,隋寶龍當選為首任村民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10月,王少江當選村委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