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江城子
前瞻馬耳九仙山 。碧連天。晚雲閒。城上高台、真箇是超然 。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裡,月嬋娟 。
小溪鷗鷺靜聯拳 。去翩翩。點輕煙。人事淒涼、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處 ,垂柳下,矮槐前。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原為單調,至蘇軾始變為雙調,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⑵馬耳:山名,在今山東諸城市西南六十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六“濰水”條:“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並舉,望其馬耳,故世取名焉。”九仙山:在諸城市南九十里。《蘇軾詩集》卷一四《次韻周邠寄雁盪山圖二首》之一:“二華行看雄陝右,九仙今已壓京東。”作者自註:“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盪也。”明嘉靖《青州府志》卷六:“(諸城)縣南八十里為九仙山,山有九峰,高松摩空,奇秀不減雁盪山。西北有潭水與東海相通,久雨將晴。井中有聲如雷,旱則以石擊井,必雨。其他石峰十有一,盤石十有八,俱巍而麗。子瞻詩‘九仙今已壓京東’是也。”
⑶超然:即超然台,舊稱北台。南宋張淏《雲谷雜記》卷三:“按北台在密州之北,因城為台,馬耳與常山在其南。東坡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請名之曰超然台。”
⑷月嬋娟:月色美好。
⑸聯拳:團縮貌。
⑹他年:意謂成為過去。
⑺使君:作者自指。
白話譯文
往前可以瞻望馬耳、九仙二山,只見碧山與天相連,晚雲悠閒地飄蕩。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台,真的有超然之感。不要讓雲彩匆匆地消散,今夜裡會有美好的月光。
小溪上鷗鷺靜靜地蜷縮在一起,一會兒就翩翩離去,揚起點點輕煙。人間世事淒涼滄桑,一回頭就成為過去。不要忘了使君唱歌取樂的地方,就在垂柳下矮槐前。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冬天。當時蘇軾在密州已生活了兩年,當他離官別任時,已對密州的山山水水充滿了眷戀之情,因作此詞。《東坡紀年錄》謂丙辰十二月“東武道中作”。《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卷十四: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江神子》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江城子》詞中抒發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詞中景與情、虛與實交替著筆。上下片都是先寫實景,再抒情,後寫虛擬之景。
上片開頭“前瞻”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點題作用;最後“莫使”三句是虛擬之景,借寫超然台晝夜美景和登臨之際的超然之感,以表達對密州的留戀之情。
下片為詞作主體。換頭“小溪”三句同樣是實有之景,惟鷗鷺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離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樣是虛擬之景,惟虛擬之景中添入囑託之語,希望故友不忘舊人;中間“人事”二句則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時光,以至於既往半生的時光,盡於此二句中囊括之,盡於吟誦此二句時浮現之。同時又自然寓有今日登台,追憶往昔,今日亦將轉瞬成為往昔之意,所謂“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偽。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景無不真,情無不誠”八字,似為此詞而發。
名家點評
清代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卷十四:公《和周玢寄雁盪山圖》詩,自注已有“將赴河中”之語,而作此詞尤有去意,信為是年冬後所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