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求職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表現為外在的客觀因素,即社會環境;內在的主觀因素,即個人生理和心理條件、社會閱歷等。1.客觀因素
(1)人才供求狀況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2)雙向選擇中不良風氣的消極影響。
(3)外來文化的衝擊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4)來自於方方面面的期望和要求對畢業生構成無形的壓力。
2.主觀因素
(1)對就業政策一知半解。
(2)對自我缺乏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3)陳舊擇業觀念的束縛。
(4)個人能力和素質的欠缺。
求職心理障礙的具體表現
大學生求職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心理過程,不僅受社會、家庭等諸多外因的限制,而且受自身心理的制約,是社會環境、民眾輿論、個體心理的集中反映。近年來,隨著國家就業政策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也在不斷深入。面對就業矛盾日益尖銳、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的形勢,大學生思想漸趨成熟,能夠做到正確地面對和接近現實。但是,在具體求職的過程中,大學生的求職心理卻呈現出多種幼稚、不成熟的表現形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焦慮、急躁心理
絕大多數畢業生面對雙向選擇和競爭H趨激烈的人才市場,在推薦自己的過程中,都在擔心能否選擇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崗位,能否在雙向選擇時正常發揮,恰當地表現自己的能力和特長;用人單位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一般、沒有擔任過學生幹部或自己沒有文體等特長而不錄用;特別是女生更是擔心用人單位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
2.自卑、怯懦心理
不少大學畢業生求職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這種心理會嚴重影響擇業。有些大學生不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競爭實力不夠,因而在擇業中缺乏一定的信心和勇氣。
由於對自己能力的過低評價和自卑心理,導致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表現出被動性和退縮性的怯懦心理,不敢自薦,應聘時唯唯諾諾、語無倫次、面紅耳赤、張口結舌、謹小慎微,生怕說錯話而影響自己在用人單位心目中的形象。由於怯懦,他們常常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以至於錯失良機。
3.依賴、盲從心理
一些大學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存在明顯的依賴心理。他們雖然接受了三四年的大學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還是缺乏應有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決策能力。
4.悲觀、低就心理
供求失衡的矛盾,充滿競爭的環境,無情地打碎了大學生的一切幻想。特別是那些心理準備不足、承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在現實面前則顯得手足無措、茫然無助,失去了原有的優越感,產生了較強的失落感,從而情緒變得悲觀失望。
目前,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多,使高等人才就業市場逐漸轉變為賣方市場。很多企業和單位並沒有自己的招聘人才標準,而是片面追求高學歷人才,結果,人才高消費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使得大學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產生了困惑和懷疑。有些學生迫於就業的壓力,為了“安身立命”,不得不降低就業門檻,低職就業。
5.“待價而沽”與“慌不擇路”心理
有些畢業生自恃專業緊俏,個人條件較好,在就業中總期望理想中的最好單位出現在自己面前,在用人單位熱情邀請下,態度矜持,不置可否,“待價而沽”,從而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好機會。而另有一些畢業生自感出身貧寒,專業滯銷,個人條件一般,從而一進人才市場,不去認真了解用人單位性質、位置、專業需求等客觀情況,便和用人單位簽訂協定,表現出“慌不擇路”現象。
求職心理障礙的輔導
學習、成才、求職是在校大學生面臨的三大人生課題,而求職就業不僅是對他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查,也是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一大考驗。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時產生的矛盾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這種心理障礙長期困擾著畢業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畢業生的擇業和今後的工作,甚至造成心理和生理障礙。心理調適的作用就在於幫助大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心理矛盾和衝突,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擾,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克服求職心理障礙,以良好的心態去尋找職業。如何克服求職心理障礙,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正確對待求職中遇到的困難和暫時失利
在求職競爭日趨激烈,有些領域專業人才相對過剩,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今天,在求職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是正常現象,但暫時的挫折並不是人生的“滑鐵盧”,更不是人生的敗筆。現實的招聘求職是一種雙向選擇,就像青年男女談戀愛,誰也沒有把握一炮打響,經過一次“戀愛”就大功告成,找到一個理想的“婆家”。因此,對於求職的暫時困難,應該正確對待,不要耿耿於懷,更不要感到心理壓抑或者不平衡。
2.要降低自己求職的期望值
對於求職者來說,求職的期望值越高,如果不成功,其失落感就會越強烈,心理上承受的壓力就越大。處理好就業理想與就業現實的關係,以務實的態度對待職業的選擇。因此,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的形勢,正確合理地評價自己的才能,不要孤芳白賞,定位過高,這樣在求職時就不會好高騖遠,這山看著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認為提高就業門檻的高度,難以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就不會面臨求職的巨大壓力。如果你暫時找不到十分理想的職業,不妨先就業再擇業,先解決生存問題,等積累了工作經驗或時機成熟時,再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樣比一次到位的心理壓力要小得多,也比較實際。
3.不要盲目與人攀比
俗話說得好,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在求職中,人與人之間,由於許多複雜的主客觀因素的存在,有許多東西是不可比也無法去比的,比來比去,除了增加個人的煩惱,對求職沒什麼幫助,也無任何實際意義。
4.善於化解求職的心理壓力,化解就業焦慮
為此,首先要對求職有正確的認識。初次求職的暫時不順利只是一次失機,而不是人生的失敗,更不是人生的“滑鐵盧”和末H。二是要善於調整自己的求職心態。求職就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又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具有多種選擇的事情,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不要把它看得舉足輕重,好像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或者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對求職擇業要有一顆平常心,找到滿意的工作不要沾沾自喜,暫時找不到工作,不要悲觀失望,怨天尤人,要運用智慧積極尋求,並且要學會耐心等待,總之對求職抱有信心、耐心和恆心。三要注意自我減壓。求職特別是對於初次求職的大學生,遇到“紅燈”,被自己看好的用人單位拒聘,個人的情緒可能會受到影響,產生失落感,對此要用積極的心態和積極的思考,分析求職失利的原因,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
5.學校要加強畢業生就業心理的指導
就業是學生走向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關口,由於就業競爭的加劇和求職的難度加大,那些涉世未深的學子必然會出現心理波動和失落情緒。為了確保畢業學生身心健康,學校的教育管理部門、就業指導部門和幹部教師、心理諮詢部門,要重視畢業生就業的心理諮詢和指導,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對其就業中的暫時不順利,要給予疏導點撥,克服失落情緒,使他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對求職遇到挫折,情緒不夠穩定,心理出現異常的畢業生,學校要以對國家、對學生、對家長高度負責的精神,採取有效措施,有專人與其談心和開導,做好深入細緻的疏導工作,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危機,化解和減輕心理負擔,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