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特點
據東風公司造船項目經理苟元君和中船重工701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左文鏗介紹,“中國考古01號”擁有以下三大特點:續航能力強
設備齊全能續航30天。“這艘考古船上的設備是一般民用船的兩倍。”苟元君介紹道,“中國考古01號”不僅設有廚房、餐廳、出水文物保護實驗室等,船上的兩個食品間,可以完全滿足30天續航的需求。即考古船在海上連續航行30天,也不用擔心食物和飲用水短缺。
穩定性強
穩定性強抗八級風浪。這艘船的噸位雖然只有950噸,卻能抵禦8級風浪襲擊。時速為12海里,最遠能航行到距海岸線200公里的海域進行工作,在全速狀態下9小時內就可返回海港之內。為增加船的穩定性,船的重心被降低。除此之外,還專門設定了能讓船更加平穩的減搖水艙。當船在海里航行時,減搖水艙可以自動根據船隻擺動幅度和搖擺周期進行調節,讓船在風浪中更加平穩。
空氣隔離艙
空氣隔離艙保護文物。“中國考古01號”主要停留在考古所在水域的水面進行工作,更像一艘科考船。據左文鏗介紹,船上配備有勘探設備,在海上勘探到海下文物遺存時,船停在海面上,考古工作者潛入水下工作。船上有液壓折臂吊,專門用來打撈文物。它可以像手臂一樣伸出船舷,將海底的文物直接吊上船。左文鏗說,船上有兩個特別的船艙,即空氣隔離艙和減壓艙。“深海中的文物與空氣隔絕,為了更好的存放它們,船上專門設定了空氣隔離艙。減壓艙則可以幫助潛水的考古人員緩解水下壓力造成的血壓舒張。”
承擔使命
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工藝質檢室主任李名毅介紹,“中國考古01號”船在唐家沱下水後,將被拖到南京裝載物資,然後開到上海在海上試航,交船後將開赴南沙群島執行首趟考古任務,主要工作海域為中國沿海包括西沙海域,通過配置的專業設備,藉助物探手段,能夠發現、確認、定位水下遺址;對水下遺址進行即時調查、摸探、測繪、影像記錄、清理、考古發掘和提取等工作;開展出水文物的即時處理和保護工作;並代表國家水下考古形象向公眾有限開放和展示。1987年前後,我國就開始了水下考古,2009年國家文物局成立了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擔全國水下文化遺產項目和水下考古項目的相關工作。中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技術裝備部主任宋建忠認為,“考古船的投入使用將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向前推進一大步。 ”據專家透露,考古船第一次打撈可能將赴南海流域,找尋鄭和下西洋航線的遺存。
工作海域
主要工作海域為中國沿海包括西沙海域,通過配置的專業設備,定位水下遺址,開展出水文物的即時處理和保護工作。“中國考古01號”主要工作海域為:中國沿海,包括西沙海域。通過配置的專業設備,藉助物探手段,能夠發現、確認、定位水下遺址,並及時進行調查、探摸、測繪、影像記錄、清理、發掘、提取和保護等工作。2014年5月,該船將沿長江經南京、上海,最終抵達青島作為母港,首次任務將赴南沙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