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普陀地處東海之濱,是中國第一大群島,世界著名漁場。這裡生生息養著一群純樸的漁民畫家,他們用大海的天真純樸和無限的想像,承傳著久遠的民間審美情趣,用充滿美好的願望甚至近乎狂幻的想像,以及真摯的情感,描繪了一幅幅多樣生活、豐富想像、奇趣構思、動人神情,充滿誇張造型、艷麗色彩的圖畫。
《普陀漁民畫》是從古代船飾畫演變而來。據有關史料記敘,普陀、舟山地區海洋漁船的船飾,最早於唐代隨著海洋漁船的出現而應運而生的。
歷史淵源
《普陀漁民畫》是從古代船飾畫演變而來。據有關史料記敘,普陀、舟山地區海洋漁船的船飾,最早於唐代隨著海洋漁船的出現而應運而生的,唐宋代,普陀及舟山和寧波一帶以海船塗刷船飾畫雕為先行者。據《普陀漁船史話》記載,“明後期、清代及民國時期,隨著大對船、大捕船和大型流網船等增多,漁船上的飾畫、號字逐漸流盛”。船飾畫繪畫技藝通過世代流傳,後一代漁民傳承了船飾畫那種粗獷、誇張的風格,最終發展成現代的《普陀漁民畫》。
基本內容
跟船飾畫相同,普陀漁民畫主要表現大海及與海有關的事物,即使是神話傳說和想像也都是在大海里遨遊。漁民出沒於狂風巨浪,甚至有生死搏鬥,以至作品顯得奇幻、神秘莫測,色彩格外深沉、艷麗,造型誇張有力,抽象近乎怪誕,從中似乎看不到民間藝術傳統的直接繼承,然而,漁民畫家自身的生活經歷、民俗習慣和審美情趣都無不具有傳統性質,賦予作品現代民間氣息。普陀漁民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中國現代民間繪畫藝術中獨樹一幟。
基本特徵
普陀漁民畫作為普陀當代的民間美術以其藝術手段上的不真實和生活細節的真實,造型上誇張、隨意和製作上的精緻贏得了國內外專家和觀眾的認可。多年來,普陀漁民畫在保持藝術風格整體性的基礎上,強調地域特色,力求多樣性,創作了一批又一批漁民畫新作,並多次在全國、省級以及國外展覽上展出獲獎。
保護措施
為使這一優秀的傳統民間美術能長期傳承下去,普陀採取了多重措施:
一、政府投資在沈家門濱港路開設了舟山首家漁民畫專賣店——海邊畫廊,而且由區影視演藝公司幫助漁民畫家對外聯絡,進行銷售;
二、成立了漁民畫發展中心和漁民畫協會,吸收會員50多人;
三、打造了漁民畫傳承基地,協會定期開辦漁民畫培訓班,有效壯大了漁民畫創作隊伍;
四、在沈家門第四國小打造了校園教學傳承基地,目前已培養了近百名漁民畫“小畫家”;
五、在沈家門、六橫、蝦峙、螞蟻島、朱家尖、東極等六個鄉鎮街道組建了漁民畫隊伍,鼓勵漁嫂進行藝術創作。由於漁民畫的影響,普陀區於2008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