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九年湘西苗族柳旗

民國十九年湘西苗族柳旗

民國十九年湘西苗族柳旗,長38厘米,寬39.5厘米。 柳旗由34條刺繡緞面飄帶組成,緞面主要為紅、藍、紫、黃四種顏色。每條飄帶上繡有花卉、飛鳥、蝴蝶、如意、壽字等形狀的紋飾,採用了平繡、補繡、鎖繡、格線繡、釘繡、打子繡等多種繡法。有的飄帶上釘飾有乳釘形銀片,帶端懸有彩色絲穗,色彩雅致又不失明艷。飄帶反面為土布,每條上用黑色毛筆寫滿文字,為“某某信士敬獻”等。 民間法師在做法事時常常需要使用柳旗等各種法器。

因為湖南湘西少數民族地區“信巫術,重祭祀”,宗教祭祀活動頻繁。如湘西苗族“還儺願”時就有這樣一段描寫:“開鑼發鼓,放炮竹,吹牛角,擂鼓三通,吹角三聲,燒香紙……老師穿紅衣,戴紅帕冠叉,領口差馬鞭,左手執柳旗,請神下降,獻茶奠酒,慶賀唱之。”其中提到的柳旗、鑼鼓、牛角、馬鞭等皆為法器。在苗族地區,柳旗又稱為柳巾,由法師做法事時左手持之揮舞,舞動時絢麗奪目,可保佑平安、富貴、生子、及第之類。館藏這條柳旗上的文字可能反映的是當時一些苗民在儺神或其它神仙面前許願,願望實現後參加祭祀活動還願,然後向許願的神仙敬獻禮物,並將自己的名字記載在柳旗上。據說等到願望實現,一定要還願,不然願望就會失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