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新中國建設

毛澤東與新中國建設

《毛澤東與新中國建設》以公開發表的論文為主,每本文集的書名由作者自擬,目錄按照發表時間順序或專題排列,書後附後記。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陳奎元同志於200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第四屆理事會上的講話,對如何正確看待和研究新中國60年的歷史,作了深刻的闡述。

圖書信息

·ISBN:750048268X/9787500482680

·條形碼:9787500482680

·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正文語種:中文

·叢書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論叢

作者簡介

沙健孫,教授。1934年2月生。回族。江蘇宜興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現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中共黨史黨建學科規劃組(評審組)組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題組首席專家、《馬克思主義史學經典著作導讀》課題組首席專家。

撰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概論》、《中國革命史論稿》、《中國革命問題散論》、《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道路》等個人專著;主編《中國共產黨史稿》(五卷本)、《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共產黨和資本主義、資產階級》(上、下卷)、《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的創建》(上、下卷)等著作;主持撰寫《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以及《“十五”期間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狀況與“十一五”期間的發展趨勢》等調查研究報告。

目錄

總序 正確認識新中國60年,為推動國史研究作出新貢獻

第一輯 毛澤東與新中國的創建

為建立新中國繪製藍圖和進行準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榮誕生及其偉大意義

為什麼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第二輯 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確立

毛澤東與新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關於新中國1949-1952年時期歷史的若干問題

1949-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處理與西方發達

國家關係的政策和策略

抗美援朝戰爭及其歷史意義

我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歷史經驗

1955年下半年農業合作化運動為什麼加快進行

中國共產黨對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的政策

走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關於社會主義改造問題的再評價

第三輯 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積極探索

毛澤東與中共八大路線

毛澤東關於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思想

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發展問題的若干戰略性思考

毛澤東與“四個現代化”目標和“兩步走”戰略的確定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經濟建設中若干重要關係的思想

毛澤東關於人民民主政治建設的若干重要思想

毛澤東建黨思想與黨的先進性建設

毛澤東關於戰爭與和平問題的思想

第四輯 毛澤東與20世紀的中國

毛澤東: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的光榮旗幟

毛澤東與20世紀的中國

後記

序言

伴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不斷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學術成果。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了慶祝中國人民的這個偉大節日,同時也是為了檢閱國史研究的成績,促進國史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從長期從事國史研究的學者中遴選了一批作者,將他們的自選文集彙編成這套《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論叢》,承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大力支持,予以出版。

本叢書以公開發表的論文為主,每本文集的書名由作者自擬,目錄按照發表時間順序或專題排列,書後附後記。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陳奎元同志於200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第四屆理事會上的講話,對如何正確看待和研究新中國60年的歷史,作了深刻的闡述。這篇講話與本論叢的編輯宗旨完全一致,經徵得本人同意,作為總序放在每本文集的卷首。

文摘

建立新中國的問題被提上中共中央議事日程進入1949年,奪取全國勝利,建立新中國,被提上了中共中央的主要議事日程。列寧說過:“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不弄清這一點,便談不上自覺地參加革命,更不用說領導革命。”①據此,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國現階段革命的目的,是在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以勞動者為主體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②事實上,建立這樣一個人民共和國,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民眾長時期以來為之奮鬥的目標,他們的一切努力都是圍繞著這個目標而進行的。但是,要“把建立新中國提到現實議事日程上來著手準備,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人民革命力量能在總體上取得優勢,另一個是建立新中國已成為全國大多數人的普遍要求”。③隨著人民解放軍在戰略進攻中不斷取得勝利,蔣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了全民的包圍之中,這樣的條件就逐步地具備了。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標誌著中國人民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1947年10月10日,經毛澤東改定的解放軍總部的訓令中,響亮地喊出了“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口號。在同年12月於陝北楊家溝召開的中共中央會議上,毛澤東明確指出:“二十年來未解決的力量對比的優勢問題,今天解決了。”

後記

《毛澤東與新中國建設》一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論叢》中的一種。

長期以來,我在北京大學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毛澤東的思想和生平,是我研究的重點之一。

毛澤東關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我在1991年出版的《中國新民主義革命概論》一書中曾作過論述。該書經補充修訂後,更名為《毛澤東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被收入《偉人毛澤東叢書》,於1993年再版發行。匯集在本書中的文章,主要是論述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的。

全書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述毛澤東與新中國的締造;第二部分,論述毛澤東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確立;第三部分,論述毛澤東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積極探索和取得的主要成果;第四部分,綜合論述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對新中國的創立和發展所作的巨大的歷史性貢獻。

在本書出版的時候,我謹向倡導和組織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論叢》的朱佳木同志,向為叢書的編輯出版付出辛勞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領導和田文等同志,表示誠摯的謝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