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劇情
第二集 打破宿命
1935年5月,42歲的毛澤東帶領紅軍長征來到大渡河畔,中央紅軍再次頻臨絕境。大渡河素有“天險”之稱,水流洶湧。毛澤東派一小批人假意做竹筏引開了國民黨的主力部隊,而他自己帶領部隊強渡大渡河。關鍵時刻朱德提議趕往瀘定橋,就是在這裡紅軍上演了長征路上最為神奇的經典之戰“飛奪瀘定橋”,毛澤東的預見得以實現。
第三集 中國必勝
1938年5月,日本華中派遣軍以35萬的兵力溯長江而上直逼武漢。這個時候正是中國在“盧溝橋事變”後興起全國抗戰的第10個月,全國的抗戰形勢並不樂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日軍相繼占領了華東大部分城市以至於與華北的日軍實現了南北貫通。亡國論在全國蔓延,這時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給國人打了一針強心劑,文中描述出抗日戰爭發展全過程的完整藍圖,以“中國必勝”的預見一掃亡國論帶來的漫天陰霾。
第四集 洞悉萬里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侵略蘇聯的戰爭,第二年9月,德國攻入史達林格勒市區,此時中國共產黨人正在關注著這場戰爭,毛澤東在發表的文章中預測紅軍必勝。史達林格勒戰爭的最終結果恰恰驗證了毛澤東預見的準確性。自1942年6月到1943年2月戰役結束,兩百多天的艱苦鏖戰,蘇聯軍民最終取得了保衛戰的勝利。
第五集 神機妙算
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內戰爆發,當時國民黨有430萬人,與毛澤東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懸殊巨大,且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還是小米加步槍,這樣的武器裝備如何能夠贏得國民黨的飛機加大炮?當時毛澤東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一切帝國主義和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正義戰爭必勝。毛澤東的這個論斷在後來的解放戰爭里得到了驗證。毛澤東創造了一種蘑菇戰術,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要拖著敵人直至他們十分疲勞十分缺糧,整個戰局人民解放軍從被動轉為主動。
第六集 揚眉拔劍
1950年毛澤東預測美軍將在仁川登入,兩個月後麥克阿瑟在國內一致反對的情況下選擇仁川登入。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從全球戰略利益出發進行武裝干涉,戰爭一開始南韓軍隊節節敗退,然而毛澤東敏銳的預見韓戰不會在短時期內結束,情況正如毛澤東預計那樣,正當朝鮮人民軍準備慶祝勝利的時候,麥克阿瑟實施了仁川登入。
第七集 一個中國
1958年8月23日,時任福建前線總指揮葉飛一聲令下,炮擊金門的戰鬥打響。到8月底,金門已被炮火完全封鎖,當大家都認為下一步作戰目標將是登入奪取金門時,毛澤東卻在9月3日讓部隊暫停炮擊金門的決策。在隨後20多年的時間裡,毛澤東對金門都採取打而不登、斷而不死的作戰方針,這看似有違常理的炮戰,正是因為他預見到了將金門、馬祖留在蔣介石手中更有利於未來祖國和平統一的戰略大局。
第八集 破冰之旅
1970年代對於中國的國際關係和對外交往來說是一段不平凡的歲月,隨著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影響力的恢復和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中美兩國開始了相互接觸的破冰之旅,而這些在埃德加-斯諾的1971年北京採訪錄中毛澤東就已經預見。正是憑藉多年的國內外政治經驗和局勢分析能力,毛澤東再一次展現了其卓越的科學預見性和前瞻思維。